居民消费增长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性研究
居民消费增长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性研究[20200210135529]
摘 要
长久以来,我国都是以出口和投资两驾马车来推动经济的增长。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的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地打击。究其原因,我国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而忽视了消费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当前,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消费价格指数的升高,我国的两驾马车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就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无疑是阻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主要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的特点现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指出了我国在社会保障体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而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居民消费社会保障相关性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2.1国外研究 1
1.2.2国内研究 2
2.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的相关理论 4
2.1居民消费支出与社会保障相关概念 4
2.1.1居民消费支出概念 4
2.1.2社会保障概念 4
2.2相关理论与作用机制 4
2.2.1消费行为理论简述 4
2.2.2社会保障对消费的直接影响 5
2.2.3社会保障对消费的间接影响 6
3.我国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关联性分析 7
3.1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7
3.1.1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 7
3.1.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大 8
3.1.3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变化 9
3.2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现状分析 10
3.2.1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分析 10
3.2.2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分析 11
3.3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关联性分析 13
4.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15
4.1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居民高储蓄的结果 15
4.2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减少了居民消费需求 15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建议对策 16
5.1扩大社保覆盖范围,适当提高社保水平,调节居民当期消费能力 16
5.2合理选择社保基金的筹集、运营方式,调节居民远期消费能力 16
5.3完善社保项目、内容与健全社保司法机制,调节居民的消费心理 16
6.结论 18
7.参考文献 19
8.致谢 20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无疑要归功于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以出口和投资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而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却在逐渐减弱。当前,人民币不断升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我国的两驾马车即出口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所以,此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就成了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影响居民消费的众多因素中,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无疑是抑制居民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弊端,使得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而人们对未来预期信心的不足,使得人们不断增加储蓄进而来应对养老、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需求,所以现期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经济的“内在稳定器”和“减震阀”,减少了居民对未来预期的风险,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性,从而扩大了现期的消费。可见,研究我国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
一直以来,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就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对象。在国外,很多学者也曾在这方面做了多项分析研究。早在1974年,在费尔德斯坦发表的《社会保障、引致退休、总资本积累》一文中,费尔德斯坦提出了“退休效应”和“资产替代效应”两种效应,作为社会保障影响消费、储蓄的一项有力证据。在职职工在得到社会保障的前提下选择提前退休,这样,预期退休时间就得到延长,就使居民在职时增加储蓄,增加储蓄就会相应减少消费,这就是所谓的“退休效应”。所谓资产替代效应就是指为预防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群出现生活困难给予基本的社会保障,提前为积累资产做准备,因此,资产替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储蓄,增加了消费。通过上述的分析,社会保障对
居民消费既存在正面的影响也存在负面的影响,所以,最终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还得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度。为了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关系,费尔德斯坦选用了美国1929—197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社会保障的总支出进行了预测,并且根据扩展生命周期理论建立实证模型,通过研究分析,他发现社会保障水平不仅能降低居民的储蓄而且也能促进居民消费增长。这样就可以看出,在美国,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两者是呈正比的。
然而,随着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的深入,从中也可以发现费尔德斯坦的研究成果还是有不足之处。在理论方面,他忽略了消费者自身行为的逻辑基础。所以,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对消费者逻辑基础的思考与探究。一些学者通过建立部分均衡模型,发现当人们对未来预期时间的长短不确定时,社会保障就能够明显起到减少储蓄,增加消费的作用。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社会保障对消费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萨姆威克在1998年就提出,居民在收入不稳定又没有社会保障的前提下,就会增加储蓄,进而减少消费。
从实证方面来看,研究结论也并不统一。莱莫和莱斯纳对费尔德斯坦计算社会保障财富的方法提出了质疑。他们更改了费尔德斯坦计算社会保障财富的方法,进而计算出社会保障水平,并且采用与费尔德斯坦相同的消费函数计算出消费水平,通过两者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社会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居民消费。而科特利克夫则对费尔德斯坦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指出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缺陷。而用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经过分析论证,证明社会保障是可以提升居民储蓄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是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居民对预期的社会保障水平有所下降,为对付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居民就会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之后,费尔德斯坦改进了计算社会保障财富的方法,还运用了横截面数据再次对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还是证明了社会保障能够促进居民消费。另外,还有学者基于前者的分析总结发现,在不同的研究角度下,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存在着正面、负面或接近零的关系。
1.2.2国内研究
随着社会的改革,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迅速,在社会保障方面有许多专家进行了研究分析。不过,目前,得到的观点都是国内专家通过定性分析得出的,其中,关于社会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分析还比较少。
2003年,通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等相关理论,陈树文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和社会保障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社会保障能够有效地推动居民消费的增长。在恩格尔系数理论中,陈树文认为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我国居民增加了对未来
预期的风险,从而更多的居民愿意把收入用于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样也就减少了当前的消费。基于基尼系数的理论,陈树文认为由于贫富差距扩大而使消费水平下降,购买力不足。总的来说,陈树文认为居民的消费倾向与储蓄意愿和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密不可分的。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还在变革中,所以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这样就增加了居民对未来收入的担忧,从而降低了我国居民消费的水平。
王云、辜萍研究分析了社保对居民收入和消费心理的影响,得出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扩大居民消费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另外一部分学者也认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因此,现阶段为拉动居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以上是对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下面在实证方面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2000年,贺菊煌运用生命周期理论模型,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养老保险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所提升了。2005年朱雨可也采用了同一个模型,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会极大地影响到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所以我国社会保障一旦变迁,我国居民消费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摘 要
长久以来,我国都是以出口和投资两驾马车来推动经济的增长。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的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地打击。究其原因,我国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而忽视了消费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当前,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消费价格指数的升高,我国的两驾马车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就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无疑是阻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主要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的特点现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指出了我国在社会保障体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而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居民消费社会保障相关性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2.1国外研究 1
1.2.2国内研究 2
2.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的相关理论 4
2.1居民消费支出与社会保障相关概念 4
2.1.1居民消费支出概念 4
2.1.2社会保障概念 4
2.2相关理论与作用机制 4
2.2.1消费行为理论简述 4
2.2.2社会保障对消费的直接影响 5
2.2.3社会保障对消费的间接影响 6
3.我国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关联性分析 7
3.1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7
3.1.1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 7
3.1.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大 8
3.1.3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变化 9
3.2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现状分析 10
3.2.1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分析 10
3.2.2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分析 11
3.3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关联性分析 13
4.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15
4.1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居民高储蓄的结果 15
4.2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减少了居民消费需求 15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建议对策 16
5.1扩大社保覆盖范围,适当提高社保水平,调节居民当期消费能力 16
5.2合理选择社保基金的筹集、运营方式,调节居民远期消费能力 16
5.3完善社保项目、内容与健全社保司法机制,调节居民的消费心理 16
6.结论 18
7.参考文献 19
8.致谢 20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无疑要归功于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以出口和投资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而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却在逐渐减弱。当前,人民币不断升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我国的两驾马车即出口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所以,此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就成了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影响居民消费的众多因素中,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无疑是抑制居民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弊端,使得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而人们对未来预期信心的不足,使得人们不断增加储蓄进而来应对养老、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需求,所以现期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经济的“内在稳定器”和“减震阀”,减少了居民对未来预期的风险,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性,从而扩大了现期的消费。可见,研究我国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
一直以来,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就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对象。在国外,很多学者也曾在这方面做了多项分析研究。早在1974年,在费尔德斯坦发表的《社会保障、引致退休、总资本积累》一文中,费尔德斯坦提出了“退休效应”和“资产替代效应”两种效应,作为社会保障影响消费、储蓄的一项有力证据。在职职工在得到社会保障的前提下选择提前退休,这样,预期退休时间就得到延长,就使居民在职时增加储蓄,增加储蓄就会相应减少消费,这就是所谓的“退休效应”。所谓资产替代效应就是指为预防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群出现生活困难给予基本的社会保障,提前为积累资产做准备,因此,资产替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储蓄,增加了消费。通过上述的分析,社会保障对
居民消费既存在正面的影响也存在负面的影响,所以,最终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还得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度。为了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关系,费尔德斯坦选用了美国1929—197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社会保障的总支出进行了预测,并且根据扩展生命周期理论建立实证模型,通过研究分析,他发现社会保障水平不仅能降低居民的储蓄而且也能促进居民消费增长。这样就可以看出,在美国,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两者是呈正比的。
然而,随着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的深入,从中也可以发现费尔德斯坦的研究成果还是有不足之处。在理论方面,他忽略了消费者自身行为的逻辑基础。所以,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对消费者逻辑基础的思考与探究。一些学者通过建立部分均衡模型,发现当人们对未来预期时间的长短不确定时,社会保障就能够明显起到减少储蓄,增加消费的作用。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社会保障对消费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萨姆威克在1998年就提出,居民在收入不稳定又没有社会保障的前提下,就会增加储蓄,进而减少消费。
从实证方面来看,研究结论也并不统一。莱莫和莱斯纳对费尔德斯坦计算社会保障财富的方法提出了质疑。他们更改了费尔德斯坦计算社会保障财富的方法,进而计算出社会保障水平,并且采用与费尔德斯坦相同的消费函数计算出消费水平,通过两者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社会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居民消费。而科特利克夫则对费尔德斯坦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指出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缺陷。而用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经过分析论证,证明社会保障是可以提升居民储蓄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是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居民对预期的社会保障水平有所下降,为对付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居民就会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之后,费尔德斯坦改进了计算社会保障财富的方法,还运用了横截面数据再次对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还是证明了社会保障能够促进居民消费。另外,还有学者基于前者的分析总结发现,在不同的研究角度下,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存在着正面、负面或接近零的关系。
1.2.2国内研究
随着社会的改革,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迅速,在社会保障方面有许多专家进行了研究分析。不过,目前,得到的观点都是国内专家通过定性分析得出的,其中,关于社会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分析还比较少。
2003年,通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等相关理论,陈树文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和社会保障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社会保障能够有效地推动居民消费的增长。在恩格尔系数理论中,陈树文认为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我国居民增加了对未来
预期的风险,从而更多的居民愿意把收入用于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样也就减少了当前的消费。基于基尼系数的理论,陈树文认为由于贫富差距扩大而使消费水平下降,购买力不足。总的来说,陈树文认为居民的消费倾向与储蓄意愿和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密不可分的。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还在变革中,所以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这样就增加了居民对未来收入的担忧,从而降低了我国居民消费的水平。
王云、辜萍研究分析了社保对居民收入和消费心理的影响,得出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扩大居民消费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另外一部分学者也认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因此,现阶段为拉动居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以上是对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下面在实证方面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2000年,贺菊煌运用生命周期理论模型,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养老保险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所提升了。2005年朱雨可也采用了同一个模型,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会极大地影响到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所以我国社会保障一旦变迁,我国居民消费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