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
目录
一、前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文献综述................................................1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2
二、安徽省蚌埠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3
(一)蚌埠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3
(二)蚌埠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效..........................5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分析—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5
(一)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分析................................5
(二)财务控制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分析............................6
(三)利益分配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分分析..........................7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8
(一)拓宽筹资渠道,加强筹资风险防范..........................8
(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管理机制....................9
(三)完善利益分配机制........................................9
参考文献.......................................................11
致谢...........................................................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三)完善利益分配机制........................................9
参考文献.......................................................11
致谢...........................................................13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石的,是为了从总体上提升农业效益的新方式,这种方式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同承担为主要经营体制,拓展了农民生产的外部范围,提升了农业总体效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经营机构,在其生产经营中也要面对多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严重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因此需要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全方位把控各类财务风险,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体制,全面提高财务风险综合管理效益和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水平,保证财务风险能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以下的探究有的是立足于体制安排去探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财务运营体制,还有的是就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情况来探讨其存在的财务困境。现存的这些理论成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石,而且也引导着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莫少颖(2009)从利益机制的角度提出,建立风险补偿制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要做的,不仅要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还要保障会员的利益,弥补因不可预见的因素对会员造成的损失。郑德俊、李梧林和魏瑞斌(2009)提出的应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危机的策略是从信息化的视角提出的,这些策略包括加快推动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培育管理层的危机意识、提高农村人才队伍信息素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危机预警机制等。
梁红卫(2011)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社员及其管理人员)对合作社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规划、识别、评价和应对,用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证的一种管理活动。 梁红卫(2011) 还试着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管理目标,即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价值的最大化。根据风险发生的时间,将风险管理目标分成两部分:风险发生前的管理目标是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风险发生后的管理目标是用最快的速度恢复到损失之前的状态。二者构成了完整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张滢(2011)在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就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新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两种基本组织模式进行了风险识别,研究发现:两种基本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在所识别的风险类别和风险等级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二者在产品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宏观经济政策风险的识别上有相同点。
谭小芳和李焱(2011)从组织性质、所处行业、提供产品、运行基础、生命阶段的特殊性等方面阐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放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环节的风险,并且决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的不可控性。金才亮和蒋秀英(2012)利用风险传导机制分析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传导过程,并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传导解决方案。
2.国外研究现状
在经济学模型正式进入农业领域以后,一些专家开始使用新型经济理论,例如博弈论、不完全契约论等来探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现有的困境,而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博弈论阐述了在各种信息都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问题。Zusman(1992)将博弈模型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选取怎样的合作社体制,第二就是合作社在这种体制下怎样运营。运用这两个时期的博弈,有效的处理了信息不健全和构成人员的有限理性难题。Zusman、Rausser(1994)鉴于组成人员的差异性,构建了唯一一个核心参加者与N个非核心参加者进行交易的博弈模型,有效的处理了合作社中集体的财务风险问题。
不完全契约理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合作社的相关研究,它主要是用于合作社的运行分析。Eilers、Hanf(1999)最先将契约论运用到探究合作社工作中去,他有效的使用了代理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合作社中最佳契约规划的论述,指引人们关注合作社的内部结构。Hendrikse、Veerman(2001)创建了三阶段模型,他们将部分契约论与非合作博弈论结合起来,阐述了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投资方案、激励机制下各个组成人员会得到最优
一、前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文献综述................................................1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2
二、安徽省蚌埠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3
(一)蚌埠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3
(二)蚌埠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效..........................5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分析—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5
(一)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分析................................5
(二)财务控制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分析............................6
(三)利益分配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分分析..........................7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8
(一)拓宽筹资渠道,加强筹资风险防范..........................8
(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管理机制....................9
(三)完善利益分配机制........................................9
参考文献.......................................................11
致谢...........................................................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三)完善利益分配机制........................................9
参考文献.......................................................11
致谢...........................................................13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石的,是为了从总体上提升农业效益的新方式,这种方式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同承担为主要经营体制,拓展了农民生产的外部范围,提升了农业总体效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经营机构,在其生产经营中也要面对多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严重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因此需要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全方位把控各类财务风险,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体制,全面提高财务风险综合管理效益和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水平,保证财务风险能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以下的探究有的是立足于体制安排去探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财务运营体制,还有的是就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情况来探讨其存在的财务困境。现存的这些理论成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石,而且也引导着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莫少颖(2009)从利益机制的角度提出,建立风险补偿制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要做的,不仅要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还要保障会员的利益,弥补因不可预见的因素对会员造成的损失。郑德俊、李梧林和魏瑞斌(2009)提出的应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危机的策略是从信息化的视角提出的,这些策略包括加快推动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培育管理层的危机意识、提高农村人才队伍信息素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危机预警机制等。
梁红卫(2011)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社员及其管理人员)对合作社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规划、识别、评价和应对,用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证的一种管理活动。 梁红卫(2011) 还试着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管理目标,即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价值的最大化。根据风险发生的时间,将风险管理目标分成两部分:风险发生前的管理目标是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风险发生后的管理目标是用最快的速度恢复到损失之前的状态。二者构成了完整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张滢(2011)在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就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新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两种基本组织模式进行了风险识别,研究发现:两种基本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在所识别的风险类别和风险等级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二者在产品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宏观经济政策风险的识别上有相同点。
谭小芳和李焱(2011)从组织性质、所处行业、提供产品、运行基础、生命阶段的特殊性等方面阐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放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环节的风险,并且决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的不可控性。金才亮和蒋秀英(2012)利用风险传导机制分析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传导过程,并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传导解决方案。
2.国外研究现状
在经济学模型正式进入农业领域以后,一些专家开始使用新型经济理论,例如博弈论、不完全契约论等来探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现有的困境,而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博弈论阐述了在各种信息都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问题。Zusman(1992)将博弈模型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选取怎样的合作社体制,第二就是合作社在这种体制下怎样运营。运用这两个时期的博弈,有效的处理了信息不健全和构成人员的有限理性难题。Zusman、Rausser(1994)鉴于组成人员的差异性,构建了唯一一个核心参加者与N个非核心参加者进行交易的博弈模型,有效的处理了合作社中集体的财务风险问题。
不完全契约理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合作社的相关研究,它主要是用于合作社的运行分析。Eilers、Hanf(1999)最先将契约论运用到探究合作社工作中去,他有效的使用了代理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合作社中最佳契约规划的论述,指引人们关注合作社的内部结构。Hendrikse、Veerman(2001)创建了三阶段模型,他们将部分契约论与非合作博弈论结合起来,阐述了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投资方案、激励机制下各个组成人员会得到最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