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融资费用控制的研究以招商银行为例(附件)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转型优化与经济快速地发展,商业银行成为了社会经济的核心。当然,商业银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空前绝后的市场竞争压力,如何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实现商业银行利益的最大化,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面临的重大问题。商业银行中融资方式比重较高的是外源融资即直接融资。本文主要以招商银行为例,根据招商银行主要的融资方式(直接融资)。通过分析影响商业银行融资成本的因素,举例实证,通过采用宏观加微观的方法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策。从而,从商业银行整体上把握和控制融资成本,减少融资费用。 目 录
1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1.1 研究的目的 1
1.1.2 研究的意义 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2 我国商业银行融资成本的理论基础
2.1融资成本的概述 3
2.1.1权益融资成本 3
2.1.2债务性融资成本 3
2.2影响权益融资成本的因素 3
2.2.1行业因素 3
2.2.2财务风险 4
2.2.3经营风险 4
2.2.4资产营运状况 4
3 商业银行融资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资本市场机制的缺陷 6
3.2表外融资业务快速增大导致银行潜在风险增大 6
3.3商业银行融资渠道的单一化 6
3.4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缺乏 7
3.5商业银行金融监管体系缺乏 7
4案例分析以招商银行为例
4.1招商银行基本简介 8
4.2招商银行股权融资现状分析 8
4.3招商银行融资成本控制存在的不足 9
4.3.1招商银行资本市场机制的缺陷 9
4.3.2招商银行表外业务快速增大导致银行潜在风险增大 9
4.3.3招商银行融资渠道的单一化 9
4.3.4招商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缺乏 10
5对商业银行融资成本控制提出的建议
5.1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招商银行股权融资现状分析 8
4.3招商银行融资成本控制存在的不足 9
4.3.1招商银行资本市场机制的缺陷 9
4.3.2招商银行表外业务快速增大导致银行潜在风险增大 9
4.3.3招商银行融资渠道的单一化 9
4.3.4招商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缺乏 10
5对商业银行融资成本控制提出的建议
5.1资本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11
5.2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监控力度 11
5.3推进产品创新,实现融资渠道多样化 11
5.4增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 12
5.5完善商业银行金融监管体系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1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成为了国民心中的主力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本是否充足是商业银行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实现商业银行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创造稳定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以此达到金融机构的市场体系合理稳健的运作。逐步淡化商业银行的隐形担保,推动非标资产合理化,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减少监管部门对金融产品的价格和风险等贷款业务的直接干预,更大的在市场上发挥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1]。让市场发挥自身的风险定价功能有效地控制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稳定资金来源,分散融资风险,有利于招商银行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1.1.2 研究的意义
自十八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经济进入了转型的阶段,银行业竞争的加剧,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而银行业作为金融活动的稳定器,能否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较多的资本额,改善资本结构,实现价值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关注的重要内容[2]。商业银行遵循自身制定的体系,推进并发展原有业务的正规化,将有效地促进商业银行缓解和化解金融风险。改善资本结构,实现价值的提升,改善招商银行经营风险,降低招商银行融资成本,合理实现融资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质上全面控制商业银行的成本作为手段,价值管理为核心,不断打造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得以使商业银行高效运作,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成本控制管理是一种必备的管理,同时有效地管理可以改善和转换商业银行的经营体系和经营模式,提高经营效益,达到商业银行经营和成本管理的统一[3]。更加有助于加强商业银行成本管理实践长远的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念更新与实际运作相结合,理论探索与方法引导相结合,对我国商业银行融资成本控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拓宽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David Durand(1952)提出古典企业融资理论、开启了企业融资理论的新篇章。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经验来看,不同的融资途径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是有差异的[4]。融资成本的研究主要是从融资成本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的,主要从公司独立董事机制、投资者保护、信息披露质量等进行研究的[5]。Dechow et al(1996)、Beasley(1996)的研究发现一个公司的独立董事的数量与财务报告真实性有关,即独立董事数量越多,报告越真实。Homelier et al(2002)研究了投资者保护与融资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投资者保护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融资成本,即投资者保护越好,融资成本越低。Francis et al.(2004)认为在控制β系数、公司规模和账面市值比的前提下,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股权融资成本负相关,他是以19752001年美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1.2.2 国内研究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体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其目的是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渠道,社会、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近年来,银行融资费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涉及宏观与微观,国内外、银行自身等方面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人士做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同时得出了结论,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吕长江,张艳秋(2002)在Kose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财务、经营风险等对融资成本的关系,不同的财务指标反映出的融资成本大小不同。黄娟娟(2006)对信息披露的质量采用财务不透明指标分析,研究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股权融资成本越低,他
是以19932001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为研究对象研究的。
2 我国商业银行融资成本的理论基础
2.1融资成本的概述
融资成本通俗的来讲就是资金在融通的一系列过程当中,资金使用者付出的代价(即资金所有者的报酬)。融通资金是交易双方在达成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的一种交易行为,有交易就有交易费用,资金使用者为了获得资金使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28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