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苏泊尔公司为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股权激励被逐渐运用到各个企业当中。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降低代理成本,企业使用股权激励。股权激励虽然已经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发展与完善,但是依然有不少问题在出现。因此,本文以股权激励为主题进行研究,探讨股份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苏泊尔股份公司为例,本文通过对其三套激励方案以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试图针对家族企业的优势与弊端对股权激励方案的合理性提供评价依据,为现代企业进行股权激励的设计与修订提供有益参考。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主要结论适当的股权激励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公司业绩;家族企业治理环境下的股权激励容易偏向于福利型,设计动机为奖励高管及家族成员,对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作用不明显;外资企业治理环境下的股权激励方案更倾向于激励型,有助于解决股东与高管因信息不对称、目标函数不一致所造成的利益冲突,能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更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需求。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及股权激励契约设计效果提升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Keywords : Stock ownership incentive; Agent cost; Family business目 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 4
2.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5
2.1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 5
2.2股权激励原理 5
2.3股权激励理论基础 6
3.我国家电行业股份公司股权激励的制度背景及现状 8
3.1我国家电行业股份公司股权激励的制度背景 8
3.2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现状 8
3.3我国家电行业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10
4.苏泊尔股权激励案例探究 12
4.1苏泊尔公司介绍 12
4.2苏泊尔公司股权激励背景与动机 13
4.3苏泊尔股权激励方案效果分析 16
5.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股权激励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始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泛运用,同时有效的解决了企业当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方略能够更多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自由性和自控性等特征,仅依靠单一的激励制度已经无法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无法提高员工对工作投入的热情。正因为为如此,股权激励才应运而生。股权激励正好能够对传统激励机制进行查漏补充,使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经济体。目前,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来,大中型企业也好,小微型企业也罢,都在走股权激励的道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股权激励能够鼓舞员工自发自主的工作,而不是被动的工作,可以使得企业能够永葆青春,从而可以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正因为如此,企业才要走股权激励发展的道路,这条正确的道路是企业紧跟市场发展的必要依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多都采用股权激励进行企业管理。以成都为例,在2015年超过25家上市公司和半数的企业都采取了股权激励方案,拟授予的股份高达500多万股。相比2015年,2016年股权激励拟授予股份年增加了约39%,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激情大大提升。
然而,在双手迎接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过程中,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开始在股份公司中出现,比如说高层管理员流失率严重、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这些问题无一不制约股份公司继续向目的地迈出前进的步伐。正因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发展的环境日渐严峻,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股份公司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想办法提高企业的员工利用率,否则几乎是不可能会长远发展的。本文正是根据股份公司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探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来进行探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股权激励的实施动机,不同的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还未曾达到观点的一致,大体上来讲,学者会从股权激励的优点、缺点两个方面来评判。学者认为股权激励的优势表现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高管和股东之间的矛盾降到最低,从而提高公司的业绩水平(Haugen and Senbet 1981;Kaplan,1989;Smith,1990),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竞争力(Morck 1988 ; Mehran 1995)等。与此同时,也有呈不同意见的学者认为股权激励的不足体现在高管通过对大量信息的操纵来力图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于公司的效益与安危于其自身利益之后(Lie,2005 ; Herona and Lieb,2007),即“自利”行为。
学者陈艳艳(2015)认为在股权激励的各种实施动机中,融资约束动机效果最强的一种动机。学者对以410个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其他动机,例如员工激励等,效果没有那么明显。
学者何凯和王瑞华(2016)认为股权激励的动机包括两个方面,分别被称为收买动机和激励动机。收买动机是指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股东进行的一种收买行为;激励动机是指为了有效降低代理成本的一种行为。
学者周嘉南和陈效东(2014)指出“股权激励动机应当分为激励型和非激励型两种设计动机,”其中前者对于业绩的影响优先于后者。
学者杨静和冯星(2015)经过分析实证得出了以下结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因为各自背景不同,致使股权激励动机有所区别,民营企业大多数倾向于采取激励型动机,而国企更倾向于采取福利型动机。
学者吕长江,严明珠(2011)归纳了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将其分为制度背景、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特征三类,着重在股权激励制度方面进行了探究。
学者曹媛(2011)也对我国股份公司的股权激励措施进行了实证分析。她得出结论:一个优秀的公司,考虑的方向也是多方面的。如果一个公司仅仅单方面的考虑一个方向,这样其股权激励效果并不会好到哪里去。
学者宗文龙,王玉涛等(2013)认为股权激励对留住公司高管也起到明显的作用。股权激励可以帮助公司吸引社会各界优秀人士,留住可以对公司发挥巨大作用,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股权激励就像为公司增添了一双富有磁性的双手,深深的吸引公司的核心人才。
Keywords : Stock ownership incentive; Agent cost; Family business目 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 4
2.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5
2.1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 5
2.2股权激励原理 5
2.3股权激励理论基础 6
3.我国家电行业股份公司股权激励的制度背景及现状 8
3.1我国家电行业股份公司股权激励的制度背景 8
3.2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现状 8
3.3我国家电行业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10
4.苏泊尔股权激励案例探究 12
4.1苏泊尔公司介绍 12
4.2苏泊尔公司股权激励背景与动机 13
4.3苏泊尔股权激励方案效果分析 16
5.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股权激励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始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泛运用,同时有效的解决了企业当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方略能够更多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自由性和自控性等特征,仅依靠单一的激励制度已经无法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无法提高员工对工作投入的热情。正因为为如此,股权激励才应运而生。股权激励正好能够对传统激励机制进行查漏补充,使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经济体。目前,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来,大中型企业也好,小微型企业也罢,都在走股权激励的道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股权激励能够鼓舞员工自发自主的工作,而不是被动的工作,可以使得企业能够永葆青春,从而可以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正因为如此,企业才要走股权激励发展的道路,这条正确的道路是企业紧跟市场发展的必要依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多都采用股权激励进行企业管理。以成都为例,在2015年超过25家上市公司和半数的企业都采取了股权激励方案,拟授予的股份高达500多万股。相比2015年,2016年股权激励拟授予股份年增加了约39%,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激情大大提升。
然而,在双手迎接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过程中,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开始在股份公司中出现,比如说高层管理员流失率严重、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这些问题无一不制约股份公司继续向目的地迈出前进的步伐。正因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发展的环境日渐严峻,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股份公司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想办法提高企业的员工利用率,否则几乎是不可能会长远发展的。本文正是根据股份公司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探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来进行探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股权激励的实施动机,不同的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还未曾达到观点的一致,大体上来讲,学者会从股权激励的优点、缺点两个方面来评判。学者认为股权激励的优势表现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高管和股东之间的矛盾降到最低,从而提高公司的业绩水平(Haugen and Senbet 1981;Kaplan,1989;Smith,1990),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竞争力(Morck 1988 ; Mehran 1995)等。与此同时,也有呈不同意见的学者认为股权激励的不足体现在高管通过对大量信息的操纵来力图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于公司的效益与安危于其自身利益之后(Lie,2005 ; Herona and Lieb,2007),即“自利”行为。
学者陈艳艳(2015)认为在股权激励的各种实施动机中,融资约束动机效果最强的一种动机。学者对以410个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其他动机,例如员工激励等,效果没有那么明显。
学者何凯和王瑞华(2016)认为股权激励的动机包括两个方面,分别被称为收买动机和激励动机。收买动机是指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股东进行的一种收买行为;激励动机是指为了有效降低代理成本的一种行为。
学者周嘉南和陈效东(2014)指出“股权激励动机应当分为激励型和非激励型两种设计动机,”其中前者对于业绩的影响优先于后者。
学者杨静和冯星(2015)经过分析实证得出了以下结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因为各自背景不同,致使股权激励动机有所区别,民营企业大多数倾向于采取激励型动机,而国企更倾向于采取福利型动机。
学者吕长江,严明珠(2011)归纳了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将其分为制度背景、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特征三类,着重在股权激励制度方面进行了探究。
学者曹媛(2011)也对我国股份公司的股权激励措施进行了实证分析。她得出结论:一个优秀的公司,考虑的方向也是多方面的。如果一个公司仅仅单方面的考虑一个方向,这样其股权激励效果并不会好到哪里去。
学者宗文龙,王玉涛等(2013)认为股权激励对留住公司高管也起到明显的作用。股权激励可以帮助公司吸引社会各界优秀人士,留住可以对公司发挥巨大作用,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股权激励就像为公司增添了一双富有磁性的双手,深深的吸引公司的核心人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