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基础理论 1
2.1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 1
2.2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2
2.3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差别 3
3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4
3.1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4
3.2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5
3.3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5
4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步骤 7
4.1 作业的认定 7
4.2 建立作业成本库 7
4.3 分配资源成本到作业 8
4.4 分配作业成本到成本对象 9
4.5 根据成本数据分析 9
5 青海宁食集团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 9
5.1 集团简介 9
5.2 集团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0
5.3 集团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 10
6 企业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17
6.1 环境问题 17
6.2 人员素质问题 18
6.3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本身的问题 18
7 对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19
7.1 建立合适的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环境 19
7.2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19
7.3 解决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自身的问题 19
结 论 21
致 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1 引言
企业采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是为了在保持高质量的情况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控制成本并获取高利润。但如今企业的运作流程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制造费用慢慢取代了直接人工在成本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改善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为了帮助企业获得高质量高利润的同时降低成本,企业就要不断完善自我,为提供精确地成本信息建立属于本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从而获得更高利润。
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下,高新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多样化的商品更能得到顾客的青睐,使得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的盈利空间也持续紧缩。为了顺应高新科技水平发展的潮流,在行业中有立足之地,企业管理者纷纷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来实现多样自动化的产品生产消费过程。但是由于企业运用高新技术而产生的无形成本较高,促使了企业成本结构中制造费用和间接成本所占比例上升,从而替代了直接成本的重要地位。此时,企业再使用以往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来分配制造费用,难以满足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的需求,必定会造成成本信息的扭曲,从而误导企业管理人员作出错误的决定,因此,作业成本管理模式逐渐替代了传统成本管理模式。
由于国外对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就已经出现,所以国外很多企业很早就应用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来控制企业成本,提高利润率,如惠普公司。我国对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在20世纪末才开始的[1]。目前我国对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仍然处于理论探究阶段,只有少数大型制造企业运用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比如科龙、海尔集团。虽然我国一些财务系列的相关书籍中已经介绍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添加到了《财务成本管理》教材当中,这意味着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已充分得到我国财务学者的重视。但是,这些书本等讲述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理论知识,没有具体的将国内试点企业如何应用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表述出来。这使得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感到茫然,不知道是否可以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来提高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2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基础理论
2.1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
2.1.1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原理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核算对象,将所有产品成本分配到具体成本核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控制方法。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资源的总和,包括生产产品使用的材料费用、职工福利和不能直接计入产品中的各种间接费用[2][3]。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重视对产品直接成本的核算和控制,缺乏对间接费用的合理分配和控制。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根据产品的不同,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其中,直接成本由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组成,在成本发生时直接根据产品种类的不同计入相应的直接成本中[4];间接成本一般指的是制造费用,发生时不可能直接根据不同产品种类分配,所以就要运用人工工时或人工工资等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到各成本核算对象中[5]。
2.1.2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缺陷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企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来生产多样化的产品,这使得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直接成本比重下降,而间接费用的比重日趋增大。此时运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核算和控制产品成本会有以下几个缺陷:第一,许多间接费用与生产出的产品产量并没有关系,而与生产批次等其他变量存在联系,此时采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人工工时或工资来分配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接费用,就会致使产品成本扭曲,误导企业管理者作出错误决策[6];第二,管理方面,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只限于核算和分析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缺乏核算分析整个产品价值链的成本;第三,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注重对产品生产成本的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计划和控制,对成本管理没有起到预防;第四,在技术方面,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缺乏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结果失真。因此,企业应该顺应高新技术水平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先进成本管理模式,综合利用现代化手段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产品的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2.2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2.2.1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目标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是借着将所有消耗的资源的成本多重分摊到每个产品的方法,来管理和控制每一作业层次资源耗费的一种成本管理理念[7]。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以整个价值链作为成本控制基石,侧重反映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各成本费用的分配[8]。在这种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先将所有耗费的资源成本以不同的资源动因追溯到各作业;再把全部所耗资源成本归集到相应的作业成本库;最后,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以其相应的作业动因分摊到各产品上。凭借将全部成本分配到每个产品的过程,也控制着各个作业运行时资源的浪费情况。
企业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能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能够通过对作业的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值;二是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能帮助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低成本的目标,从最终产品上,得到更高的利润。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企业应该在产品成本结构中制造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比重高,且制造费用偏向于间接成本时,采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将这些间接制造费用多重分摊到每个产品上,从而使管理者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企业收益。
5.3 集团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
本文主要针对青海宁食集团的三种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分析。集团主要生产以下三种产品,三种产品通过三个生产线进行生产,产品均按批组织生产。
3)生产单位A、B、C产品,每件需要花费的设备运转工时分别为1h、2h、3h.
1 引言 1
2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基础理论 1
2.1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 1
2.2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2
2.3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差别 3
3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4
3.1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4
3.2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5
3.3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5
4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步骤 7
4.1 作业的认定 7
4.2 建立作业成本库 7
4.3 分配资源成本到作业 8
4.4 分配作业成本到成本对象 9
4.5 根据成本数据分析 9
5 青海宁食集团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 9
5.1 集团简介 9
5.2 集团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0
5.3 集团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 10
6 企业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17
6.1 环境问题 17
6.2 人员素质问题 18
6.3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本身的问题 18
7 对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19
7.1 建立合适的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环境 19
7.2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19
7.3 解决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自身的问题 19
结 论 21
致 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1 引言
企业采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是为了在保持高质量的情况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控制成本并获取高利润。但如今企业的运作流程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制造费用慢慢取代了直接人工在成本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改善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为了帮助企业获得高质量高利润的同时降低成本,企业就要不断完善自我,为提供精确地成本信息建立属于本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从而获得更高利润。
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下,高新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多样化的商品更能得到顾客的青睐,使得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的盈利空间也持续紧缩。为了顺应高新科技水平发展的潮流,在行业中有立足之地,企业管理者纷纷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来实现多样自动化的产品生产消费过程。但是由于企业运用高新技术而产生的无形成本较高,促使了企业成本结构中制造费用和间接成本所占比例上升,从而替代了直接成本的重要地位。此时,企业再使用以往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来分配制造费用,难以满足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的需求,必定会造成成本信息的扭曲,从而误导企业管理人员作出错误的决定,因此,作业成本管理模式逐渐替代了传统成本管理模式。
由于国外对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就已经出现,所以国外很多企业很早就应用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来控制企业成本,提高利润率,如惠普公司。我国对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在20世纪末才开始的[1]。目前我国对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仍然处于理论探究阶段,只有少数大型制造企业运用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比如科龙、海尔集团。虽然我国一些财务系列的相关书籍中已经介绍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添加到了《财务成本管理》教材当中,这意味着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已充分得到我国财务学者的重视。但是,这些书本等讲述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理论知识,没有具体的将国内试点企业如何应用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表述出来。这使得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感到茫然,不知道是否可以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来提高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2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基础理论
2.1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
2.1.1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原理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核算对象,将所有产品成本分配到具体成本核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控制方法。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资源的总和,包括生产产品使用的材料费用、职工福利和不能直接计入产品中的各种间接费用[2][3]。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重视对产品直接成本的核算和控制,缺乏对间接费用的合理分配和控制。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根据产品的不同,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其中,直接成本由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组成,在成本发生时直接根据产品种类的不同计入相应的直接成本中[4];间接成本一般指的是制造费用,发生时不可能直接根据不同产品种类分配,所以就要运用人工工时或人工工资等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到各成本核算对象中[5]。
2.1.2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缺陷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企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来生产多样化的产品,这使得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直接成本比重下降,而间接费用的比重日趋增大。此时运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核算和控制产品成本会有以下几个缺陷:第一,许多间接费用与生产出的产品产量并没有关系,而与生产批次等其他变量存在联系,此时采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人工工时或工资来分配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接费用,就会致使产品成本扭曲,误导企业管理者作出错误决策[6];第二,管理方面,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只限于核算和分析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缺乏核算分析整个产品价值链的成本;第三,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注重对产品生产成本的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计划和控制,对成本管理没有起到预防;第四,在技术方面,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缺乏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结果失真。因此,企业应该顺应高新技术水平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先进成本管理模式,综合利用现代化手段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产品的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2.2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2.2.1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目标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是借着将所有消耗的资源的成本多重分摊到每个产品的方法,来管理和控制每一作业层次资源耗费的一种成本管理理念[7]。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以整个价值链作为成本控制基石,侧重反映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各成本费用的分配[8]。在这种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先将所有耗费的资源成本以不同的资源动因追溯到各作业;再把全部所耗资源成本归集到相应的作业成本库;最后,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以其相应的作业动因分摊到各产品上。凭借将全部成本分配到每个产品的过程,也控制着各个作业运行时资源的浪费情况。
企业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能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能够通过对作业的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值;二是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能帮助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低成本的目标,从最终产品上,得到更高的利润。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企业应该在产品成本结构中制造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比重高,且制造费用偏向于间接成本时,采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将这些间接制造费用多重分摊到每个产品上,从而使管理者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企业收益。
5.3 集团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
本文主要针对青海宁食集团的三种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分析。集团主要生产以下三种产品,三种产品通过三个生产线进行生产,产品均按批组织生产。
3)生产单位A、B、C产品,每件需要花费的设备运转工时分别为1h、2h、3h.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