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使用非财务信息决定高管薪酬之探讨(附件)
现如今,非财务信息指标的运用已经成了企业为绩效发展的衡量指标之一,仅以财务信息指标和市场绩效指标衡量企业高层主管人员薪酬的评定是远远不够的,本课题意图让更多的企业持股人得到认知,以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激励高管为企业创造长期价值以及社会更全面的发展,选取了本课题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方式,系统的分析了排除财务信息指标与市场绩效指标后企业绩效的变动,发现了非财务信息指标与高层主管薪酬呈正相关影响,从而证实了非财务信息指标的应用具有激励作用。关键词 非财务指标,高管薪酬,财务指标
目 录
1 引言 1
研究背景及研究动机 1
1.2 研究目的及主要贡献 1
2 文献综述 2
2.1 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 2
2.2 非财务信息与高管薪酬 2
2.3 对本课题的启发 4
3 研究方法 5
3.1 数据来源 5
3.2 变量定义 5
3.3 实证模型的建立 6
4 实证分析 8
4.1 基本统计分析 8
4.2 检定研究假设 8
结论 11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表1 基本统计分析 8
表2 假设的检定结果 9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动机
近年来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一直是企业、社会以及个体热议的话题,因此决定高管薪酬的因素也成为大众所关注的方面。上市公司的股东一般都是企业的所有人,所以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现如今上市公司为了解决与高管之间存在代理问题,基本都会采用企业经营绩效评估与薪酬挂钩的方式来激励高管对公司的作为。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由于2008年因美国发生次级房贷风暴,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此时上市公司部分高管的高价薪酬引起合理性的广泛质疑及讨论。因此,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应如何决定,要参考哪些因素较为合理,其相关研究成果众说纷纭。
本文的研究动机是由于高层主管薪酬的决定是由企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绩效中的很多方面的数据所组成,但是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仅仅以公司的业绩绩效和市场的平均薪酬水平来衡量企业高管应所得的薪酬,这样的行为属于短期行为,会影响到企业的长期投资和长远发展,所以这一举措有可能在未来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造成错误的决策。为了尽量避免这些不必要的损失,应当综合考虑企业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加以衡量。企业的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等。所谓非财务指标则指的是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反馈、商品残缺率、客户满意度、战略目标、公司潜在发展力、创新能力、技术目标和市场份额等。除财务指标的衡量外,市场的平均薪酬水平也无法准确定义高管在企业内付出与其薪酬应得数值。所以上市公司加入非财务指标进行衡量,会使不全面考虑企业绩效的风险降低,从而更好的决策评估高管薪酬,以降低企业可能发生短期行为的风险,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做基础。
1.2 研究目的及主要贡献
本文的研究原因是目前国内的一些学术研究大多数反映了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呈现的相关关系,或者反映的是高管薪酬与财务信息指标呈现的相关关系,各个领域的学者对上述研究得出的结论也都不尽相同。所以本研究猜想的是这些参考文献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没有考虑到非财务指标信息的应用。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高层主管薪酬的决策更加的科学全面,同时也为了缓解由于高层主管薪酬的高低导致的上市公司内部持股人之间的矛盾,使上市公司的外在价值得到体现,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结合了国内外不同学者的各项研究结论,遵循着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可比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假设在控制了当期财务与市场绩效指标对未来绩效的影响的前提下,高层主管当期薪酬与公司未来绩效呈现的关系,验证了董事会是否应当使用非财务信息决定高管薪酬,用以做为未来董事会制定高管薪酬制度时的参考。所以本文的贡献在于考察了非财务信息对于高层主管薪酬的影响,为高层主管薪酬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增加并丰富了非财务信息该因素对于高层主管薪酬的影响相关的文献。这一研究提高了薪酬制度的科学性、全面性,从而约束高层主管的自利行为,不仅可以使高层主管创造企业的长期价值,还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文献综述
根据已有的文献研究发现,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高管薪酬评定与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财务信息指标对高管薪酬的影响这些方面,这方面的论文不计其数,而针对非财务信息指标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薪酬评定的探讨却鲜少有文章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所以搜集了各方面关于此类的文献,分为以下几个论述方面。
2.1 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
上市公司的高管作为其公司重要的决策人,做出的决策和指示都与公司的前景和未来密切相关。高管薪酬的高低激励着高管的行为使其为公司创造绩效,与此同时企业的绩效好坏也直接影响高管的薪酬高低。高管薪酬作为激励方式的同时也是一种对高管的约束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会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但高管过高的薪酬也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利润的分配存在不合理性。
关于国内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因由其研究的方面不同,学者所表达的观点也各不相同。于爱芬和孙继国(2015)指出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1]。刘绍娓和万大艳(2013)指出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会随着高管持股数量、公司规模与股权集中度的改变而改变[2]。李向荣(2015)指出林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设计显著影响其高管的行为选择,进而对公司绩效产生重大作用,其中高管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投资规模越大,公司绩效越好;高管年薪越高,其在职消费水平越高,公司绩效越差[3]。韩晓俊(2017)指出当高管持股金额与年薪比越高,公司对高管的激励越强,公司绩效越好[4]。周方(2016)实证结果指出高管的货币薪酬激励制度在公司经营绩效中的有效性,现有薪酬制度部分达到了双赢的效果,高管的高薪收入有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5],此结论与李向荣(2015)相反。陈玉荣和钱秀君(2016)指出市场绩效指标与会计指标相比,与高管薪酬有更高的相关性。高管持股金额与年薪比才是准确衡量公司股权激励强度的指标,而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市场表现没有显著相关性[6]。
目 录
1 引言 1
研究背景及研究动机 1
1.2 研究目的及主要贡献 1
2 文献综述 2
2.1 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 2
2.2 非财务信息与高管薪酬 2
2.3 对本课题的启发 4
3 研究方法 5
3.1 数据来源 5
3.2 变量定义 5
3.3 实证模型的建立 6
4 实证分析 8
4.1 基本统计分析 8
4.2 检定研究假设 8
结论 11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表1 基本统计分析 8
表2 假设的检定结果 9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动机
近年来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一直是企业、社会以及个体热议的话题,因此决定高管薪酬的因素也成为大众所关注的方面。上市公司的股东一般都是企业的所有人,所以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现如今上市公司为了解决与高管之间存在代理问题,基本都会采用企业经营绩效评估与薪酬挂钩的方式来激励高管对公司的作为。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由于2008年因美国发生次级房贷风暴,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此时上市公司部分高管的高价薪酬引起合理性的广泛质疑及讨论。因此,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应如何决定,要参考哪些因素较为合理,其相关研究成果众说纷纭。
本文的研究动机是由于高层主管薪酬的决定是由企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绩效中的很多方面的数据所组成,但是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仅仅以公司的业绩绩效和市场的平均薪酬水平来衡量企业高管应所得的薪酬,这样的行为属于短期行为,会影响到企业的长期投资和长远发展,所以这一举措有可能在未来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造成错误的决策。为了尽量避免这些不必要的损失,应当综合考虑企业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加以衡量。企业的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等。所谓非财务指标则指的是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反馈、商品残缺率、客户满意度、战略目标、公司潜在发展力、创新能力、技术目标和市场份额等。除财务指标的衡量外,市场的平均薪酬水平也无法准确定义高管在企业内付出与其薪酬应得数值。所以上市公司加入非财务指标进行衡量,会使不全面考虑企业绩效的风险降低,从而更好的决策评估高管薪酬,以降低企业可能发生短期行为的风险,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做基础。
1.2 研究目的及主要贡献
本文的研究原因是目前国内的一些学术研究大多数反映了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呈现的相关关系,或者反映的是高管薪酬与财务信息指标呈现的相关关系,各个领域的学者对上述研究得出的结论也都不尽相同。所以本研究猜想的是这些参考文献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没有考虑到非财务指标信息的应用。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高层主管薪酬的决策更加的科学全面,同时也为了缓解由于高层主管薪酬的高低导致的上市公司内部持股人之间的矛盾,使上市公司的外在价值得到体现,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结合了国内外不同学者的各项研究结论,遵循着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可比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假设在控制了当期财务与市场绩效指标对未来绩效的影响的前提下,高层主管当期薪酬与公司未来绩效呈现的关系,验证了董事会是否应当使用非财务信息决定高管薪酬,用以做为未来董事会制定高管薪酬制度时的参考。所以本文的贡献在于考察了非财务信息对于高层主管薪酬的影响,为高层主管薪酬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增加并丰富了非财务信息该因素对于高层主管薪酬的影响相关的文献。这一研究提高了薪酬制度的科学性、全面性,从而约束高层主管的自利行为,不仅可以使高层主管创造企业的长期价值,还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文献综述
根据已有的文献研究发现,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高管薪酬评定与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财务信息指标对高管薪酬的影响这些方面,这方面的论文不计其数,而针对非财务信息指标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薪酬评定的探讨却鲜少有文章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所以搜集了各方面关于此类的文献,分为以下几个论述方面。
2.1 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
上市公司的高管作为其公司重要的决策人,做出的决策和指示都与公司的前景和未来密切相关。高管薪酬的高低激励着高管的行为使其为公司创造绩效,与此同时企业的绩效好坏也直接影响高管的薪酬高低。高管薪酬作为激励方式的同时也是一种对高管的约束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会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但高管过高的薪酬也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利润的分配存在不合理性。
关于国内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因由其研究的方面不同,学者所表达的观点也各不相同。于爱芬和孙继国(2015)指出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1]。刘绍娓和万大艳(2013)指出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会随着高管持股数量、公司规模与股权集中度的改变而改变[2]。李向荣(2015)指出林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设计显著影响其高管的行为选择,进而对公司绩效产生重大作用,其中高管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投资规模越大,公司绩效越好;高管年薪越高,其在职消费水平越高,公司绩效越差[3]。韩晓俊(2017)指出当高管持股金额与年薪比越高,公司对高管的激励越强,公司绩效越好[4]。周方(2016)实证结果指出高管的货币薪酬激励制度在公司经营绩效中的有效性,现有薪酬制度部分达到了双赢的效果,高管的高薪收入有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5],此结论与李向荣(2015)相反。陈玉荣和钱秀君(2016)指出市场绩效指标与会计指标相比,与高管薪酬有更高的相关性。高管持股金额与年薪比才是准确衡量公司股权激励强度的指标,而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市场表现没有显著相关性[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