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究__以建设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究__以建设银行为例[20191229205423]
摘要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信贷消费观念正在一步步取代传统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对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服务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然而随着个人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银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实证分析等方法,对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发现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风险不仅出现在内部风险管理方面,还出现在外部宏观制度环境方面。从实际出发,对建设银行加强自身风险管理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增强内部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也提出了改善外部环境:健全外部宏观制度环境,促进个人消费信贷又快又稳地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目 录
1. 引言 1
1.1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
1.2.1国内研究综述 1
1.2.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
1.3研究方法与结构 2
1.3.1研究方法 2
1.3.2论文结构 3
2.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概述 4
2.1个人消费信贷基本概念 4
2.1.1个人消费信贷的内涵 4
2.1.2个人消费信贷的作用 4
2.2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4
2.2.1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概述 5
2.2.2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影响因素 5
3. 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7
3.1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状况 7
3.1.1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优势 7
3.1.2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劣势 8
3.2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9
3.2.1建设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现状 9
3.2.2外部宏观制度发展现状 9
3.3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10
3.3.1建设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薄弱 10
3.3.2外部宏观制度环境不健全 10
4. 完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2
4.1增强建设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能力 12
4.1.1完善风险管理模式 12
4.1.2规范风险控制流程 12
4.2健全外部宏观制度环境 12
4.2.1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12
4.2.2完善个人消费信贷法律制度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引言
1.1研究意义
近几年,个人消费信贷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在未来发展中它将会成为商业银行业务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近年来,居民个人信贷消费观念不断转变,个人消费信贷种类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银行申请个人消费信贷,居民贷款买房的热情持续高涨,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贷款总额持续增长。个人消费信贷的借款人是指个人,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个人违约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主要因素有:信用观念、收入状况、疾病等,这些因素都是难以预测和防范的。同时,在个人贷款中尤为突出的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商业银行更需要提高对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我国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发展时间远不及国外,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方面还缺乏正确、有效的经验与方法,同时也缺乏专业化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因此,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进入21世纪以来,消费信贷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开始研究消费信贷理论,由于当前发展消费信贷实际要求的不同,中外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盛一梅、代国兵(2001)认为在商业银行中,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多种多样,如评估风险、违规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1]。武剑(2001)则认为在消费信贷风险中个人抵押物也存在风险[2]。高永、龚治国(2002)指出目前个人住房贷款形成了“短存长贷”的格局,这种现象存在着极大的隐患[3]。李曙光(2003)认为可以将个人信用评价分为如下三类:个人行为评分、利润评分和考虑经济环境因素,在个人信用评分模型中,他指出应把对宏观经济的因素考虑在内[4]。钟楚男(2002)研究了国内外个人信用征信机构、个人信用征信的法律环境、个人信用评分的模型。认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就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我国经济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客观需要也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5]。鲁炜(2004)在对数据时间跨度的分布中分析发现,我国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寿命周期比国外发达国家短,认为我国个人信用数据模型至少每年更新一次,这就要求对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做定期的维护与更新[6]。
1.2.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0世纪初,个人消费信贷的雏形率先出现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欧美地区,二战结束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逐渐复苏,个人信贷需求慢慢提升,消费信贷在欧美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到目前为止,它已成为那些经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一项成熟而稳定的资产项目。
许多西方学者对消费信贷这一理论也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1977年经济学家贝克提出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他指出要实现最终的管理目标,银行必须统一管理资产和负债。还要全面而系统地管理资产的规模、种类、期限等,注重贷前调查、贷中调查和贷后检查。
针对银行的风险,詹姆斯·莫里斯等人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现象里有两个极端:信息完全不畅通和信息完全畅通。信息完全不畅通是指信息正处于盲区,此时的风险是最大的。信息完全畅通是指经济体之间能获得完全信息,此时完全不存在风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两种极端现象往往不会出现,只有信息不完全这种可能。这种信息不对称在金融领域中存在,就会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两种结果。信息不对称不但存在于银行和客户之间,银行和银行之间银行内部之间也存在信息的不对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银行就会面临许多风险,因此银行就会尽最大的可能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
我国的消费信贷,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上个世纪末住房货币化改革后才得以迅速的发展起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消费信贷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越来越重要。随着消费信贷规模越大,贷款量增加,风险没有控制下来,风险就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将产生很大风险。如何使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这三性得到平衡,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要以实际情况为主,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未辅,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方法。
1.3研究方法与结构
1.3.1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根据客观事实,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的分析运用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深入银行进行调查分析,把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总结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特点及有效地控制风险的手段与措施。
1.3.2论文结构
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二章: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及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进行了基本介绍,以及对个人消费信贷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概念、特点、作用和意义做了详细描述;第三章:深入研究了建设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上的发展状况和建设银行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第四章:对加强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2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概述
2.1个人消费信贷基本概念
2.1.1个人消费信贷的内涵
个人消费信贷,是指以居民未来收入为担保,由金融机构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发展个人消费信贷是为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目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还于初级阶段,所以个人消费信贷的种类还不是很丰富,主要有:短期信用贷款、综合消费贷款、汽车贷款、住房贷款、旅游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10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