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__以江苏正大永达科技公司为例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__以江苏正大永达科技公司为例[20191230142613]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内部控制,现状及原因,对策建议
目 录
1 引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2
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2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特点2
2.2 内部控制的概念4
2.3 内部控制的要素4
2.4 内部控制的意义5
3 江苏正大永达科技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6
3.1 公司简介6
3.2 公司现状6
3.3 公司现状的调查6
3.4 公司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
4 江苏正大永达科技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3
4.1 内部环境不够完善14
4.2 轻视风险管理15
4.3 控制活动存在漏洞15
4.4 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备16
4.5 内部审计职能弱化16
5 完善江苏正大永达科技公司内控系统的对策及建议17
5.1 优化内部环境17
5.2 加强风险评估的建设19
5.3 完善企业控制活动20
5.4 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20
5.5 完善企业内部监督21
结论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25
附录1江苏正大永达科技公司调查问卷26
图1 对企业人员内部控制意识的调查6
图2 企业人员对企业内控制度了解情况统计7
图3 企业中实施内控制度的部门统计7
图4 企业在招聘时考虑的因素调查8
图5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情况统计9
图6 对企业员工风险意识的调查9
图7 企业控制活动的调查10
图8 领导与各部门沟通情况的统计10
图9 各部门之间沟通情况的统计10
图10 企业员工对内部监督认识情况的调查11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中小企业是吸收就业的主要力量,是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其健康稳定的发展是为改革创新攻坚营造宽松环境的必要条件。巨大的中小企业群对于激励专业化协作的形成、合理产业组织构造的形成、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组织结构的形成、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大批中小企业的存在有益于竞争机制的形成以及完善。据某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以个人独资企业等形式的中小企业大概有1100万家,另外以个体户登记的企业有3600万家,合在一起有将近5000万家,每年中国中小企业连续扩张,保持着7%-8%的增长率,已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当今,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所占有的地位和作用已至关重要,其创造出的最终产物价值已经占到了全国GDP的58.5%,上缴的税金占到了了全国的50.2%。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力量,吸收的城镇就业人口的75%,和8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中小企业再就业,由乡村转移出的劳动力也差不多是由中小企业接收了。另外,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技术革新的新力量,经认定的省区市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当中,由中小企业成立的已经近70%,而其发明的专利占到了全国的66%,新开发的产品数量更是占了我国的82%之多。更关键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都较为敏锐,其易于按照市场的转变快速有效的调整内部的经营策略,从而大批中小企业的存在,也就助于减少经济风波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同时降低企业风险。并且对经济复苏也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来看,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还是不乐观,制度的发展也很不完善,不仅影响了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更是对企业日后发展壮大造成了阻碍。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强化企业管理、合理分权,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内部控制是为了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济管理目标,用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内容对策方法。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下,国内市场是不断变化着的,中小企业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目前我国已濒临破产的现象有很多中小型企业,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才仅仅2.9年,追究根本,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混乱,内控管理的失效也成为其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内部控制已成为节制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发展问题研究也一直以来是理论界的钻研的热点问题。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可中小企业由于管理结构不够规范、企业文化发展滞后、整体信息化水平不先进、内部监督不力、忽视风险评估和管理,使得其在内部控制的建设和运转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的背景,展开了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展开了探究。
1.2 研究意义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如此重要,但是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却存在很多。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的施行和落实。如何对企业的内部环境来优化和改善,以保证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施行,这是当前实务界的重心和难点。世纪之交,“安然”事件、“亚细亚”等国内外有关于内部控制存在严重问题的事件引发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框架的多次重新审视,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2008金融危机的爆发,如美国的雷曼兄弟和其他大型公司已经关闭,所以在学术界和理论界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热潮,内部控制的研究问题也就瞬间被推到了理论界的风口浪尖上。目前在我国的学者研究中相关问题,关联内部控制的理论以及实践方面有一定的发展,但这些研究大部分是对我国大型企业的,而专门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就尚显不足了,鉴于此,笔者认为通过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加上理论分析我国某中小企业在其内控管理中显现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的措施,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根源所在。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课题,不仅丰富了对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部分,同时还为中小企业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从而打破中小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瓶颈制约。本文从我国某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基础薄弱出发,提出了优化内部环境的具体措施以及如何规范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完善企业控制活动等问题。此外,笔者针对企业内部沟通和监督的不力,也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和措施,同时针对该企业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欠缺,提出了建立相应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等措施。为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针对目前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种具体可行的完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7]。
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中小企业是指经营规模为中等及中等以下的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一个概念。中小企业本身是一个基于规模差异的概念,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只是用企业这一概括性的词语来定义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了大企业,于是也就有了与其相对的中小企业概念。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所采用的标准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前者主要是从企业的管理模式、所处的行业等方面界定,而后者则是主要采用量化指标对中小企业进行衡量。大多数国家只采用定量标准,定性标准由于缺乏了实际操作性,所以就很少被采用。另外,还有一些国家事采用定性和定量标准相结合的界定标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是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制定本规定。根据规定明确中小企业 的企业类型,完善企业制度 和收税标准的规定。2011年7月4日,工信部 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可见下表所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1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