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附件)
当前,我国在信用管理体系上有很多不健全的环节,各社会信用主体,特别是一些企业严重失信、违约,成为信用危机。此时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与防范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就显得十分的迫切和必要。本论文在全面总结中外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从信用体系的管理入手,以信用角度为视角,按照政府、社会、企业三个层面,进一步研讨了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在信用体系中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解决,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信用评价
目 录
1 引言 1
2 信用与中小企业 1
2.1信用与信用体系 1
2.2、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的发展 2
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3
3.1中小企业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3
3.2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4
3.3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5
4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 6
4.1加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信用内部管理体系建设 7
4.2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制度体系建设 8
4.3完善以社会为主体的信用服务体系建设 9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后备力量,特别是改革开放和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了国有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当中,中小企业占了99%。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全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增强我国经济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的通知(发改企业[2005]966号》等国家法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规的出台,都为加强信用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为了进一步加强信用管理工作,构建加强的信用体系,改善信用融资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在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平台。其中,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的建设是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平台,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中国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方面做出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仍令人担忧,违约、欺诈、失信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扰乱了市场秩序,使中小企业更加难以生存。
2 信用与中小企业
2.1信用与信用体系
在经济社会中,信用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云:一言九鼎。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买卖双方要想建立交易关系,其中必不可少对信用的考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品牌和做大做强的坚强保证,也更是市场经济秩序下,社会、企业发展的最基础的环节。企业可以通过对交易对方信用的考察,决定是否与其进行交易。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对信用体系建立了一整套的刚性制度和奖惩机制,以此保证企业在交易的过程中,最小程度的减少和避免损失。
因此来说,信用体系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的广泛介入和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在经济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交易不单单是交易的问题,更多的背后信用体系的考量。而这种现象,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明显。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信用体系是一种管理体系,也是一个规范体系,在于在各种场合和交易中,规范双方的言行,通过信守承诺,遵章守约,共同构建和谐的市场环境。因此,它既是一种制约工具,也更是一种保障机制。
根据主体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是社会信用体系,二是企业信用体系。前者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设和管理的,重点以公民和企业为主体的,以信用建立、信用自行评价为主的第三方政府平台,以此以建设中立,公平的政府职能的信用评价体系。后者是针对客户、合作商、供应商以及企业之间建立的信用管理和评级系统。
两者有这严格的区别。
2.2、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的发展
中国的中小企业信用,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探索起步阶段
1992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沿海特区经济迅猛发展,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快速腾飞。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要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更是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上海、重庆等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互助担保基金会,并逐步向全国推广,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积极推动阶段
1998年,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各省市在中央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同时配套出台了担保法作为法律支撑,在这种整体宏观大背景下,全国各地担保机构纷纷建立,解决了融资担保的问题。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成立了以政府出资为主的担保机构,积极参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规范试点阶段
1999年6月,更好的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建设,我国经贸部发布了相关的指导意见,这也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政府职能层面全面推开的标志。同年12月,召开了全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座谈会,并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再担保问题进行了探讨,出台了指导性意见。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相关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商业银行要全面配合,并提出了明确可操作的规范要求。
目 录
1 引言 1
2 信用与中小企业 1
2.1信用与信用体系 1
2.2、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的发展 2
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3
3.1中小企业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3
3.2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4
3.3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5
4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 6
4.1加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信用内部管理体系建设 7
4.2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制度体系建设 8
4.3完善以社会为主体的信用服务体系建设 9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后备力量,特别是改革开放和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了国有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当中,中小企业占了99%。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全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增强我国经济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的通知(发改企业[2005]966号》等国家法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规的出台,都为加强信用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为了进一步加强信用管理工作,构建加强的信用体系,改善信用融资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在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平台。其中,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的建设是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平台,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中国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方面做出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仍令人担忧,违约、欺诈、失信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扰乱了市场秩序,使中小企业更加难以生存。
2 信用与中小企业
2.1信用与信用体系
在经济社会中,信用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云:一言九鼎。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买卖双方要想建立交易关系,其中必不可少对信用的考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品牌和做大做强的坚强保证,也更是市场经济秩序下,社会、企业发展的最基础的环节。企业可以通过对交易对方信用的考察,决定是否与其进行交易。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对信用体系建立了一整套的刚性制度和奖惩机制,以此保证企业在交易的过程中,最小程度的减少和避免损失。
因此来说,信用体系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的广泛介入和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在经济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交易不单单是交易的问题,更多的背后信用体系的考量。而这种现象,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明显。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信用体系是一种管理体系,也是一个规范体系,在于在各种场合和交易中,规范双方的言行,通过信守承诺,遵章守约,共同构建和谐的市场环境。因此,它既是一种制约工具,也更是一种保障机制。
根据主体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是社会信用体系,二是企业信用体系。前者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设和管理的,重点以公民和企业为主体的,以信用建立、信用自行评价为主的第三方政府平台,以此以建设中立,公平的政府职能的信用评价体系。后者是针对客户、合作商、供应商以及企业之间建立的信用管理和评级系统。
两者有这严格的区别。
2.2、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的发展
中国的中小企业信用,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探索起步阶段
1992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沿海特区经济迅猛发展,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快速腾飞。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要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更是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上海、重庆等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互助担保基金会,并逐步向全国推广,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积极推动阶段
1998年,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各省市在中央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同时配套出台了担保法作为法律支撑,在这种整体宏观大背景下,全国各地担保机构纷纷建立,解决了融资担保的问题。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成立了以政府出资为主的担保机构,积极参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规范试点阶段
1999年6月,更好的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建设,我国经贸部发布了相关的指导意见,这也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政府职能层面全面推开的标志。同年12月,召开了全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座谈会,并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再担保问题进行了探讨,出台了指导性意见。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相关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商业银行要全面配合,并提出了明确可操作的规范要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