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外逃现象探析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资本外逃的基本理论 2
(一)资本外逃的内涵 2
(二)资本外逃计量方法 2
(三)探析资本外逃应使用的理论 3
三、我国资本外逃现状 4
(一)我国资本外逃数量分析 4
(二)我国资本外逃现存状况 6
(三)资本外逃的危害 6
四、我国资本外逃的成因 7
(一)制度原因 7
(二)政策原因 8
(三)宏观经济环境原因 8
五、我国应对资本外逃的政策启示 8
(一)制度方面 8
(二)政策方面 9
(三)宏观经济环境方面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来,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发展,资本外逃的现象愈演愈烈。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因为战争等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造成了高频率、大规模巨大的资本外逃趋势。这俨然成为了一个很难去忽视的问题,我们要及时研究我国资本外逃现象,这对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稳定资本流动,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Kindleberger(1937)对资本外逃的定义是:一国银行与非银行部门(除官方及货币当局外)获得的所有对外债权之和。他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一书中对资本外逃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从某个国家流出的资金都可以看作是本国的债权,而且这个债权既包括本国银行部门也包括其他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并且他在书中提到了资金拥有者或者说投资人意欲将大量资金转移出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对于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和抱有的怀疑态度。
Grubel(1968)在《国际投资组合:收益与资本流动》的书中提出国际资产组合理论。他分了三个不同层次进行介绍,在这三个层次当中,报酬率和机会成本以及多方向投入是占有同等地位的,他分别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对资本的外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国际金融机构。并且他在书中提到了资金拥有者或者说投资人意欲将大量资金转移出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对于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和抱有的怀疑态度。
Grubel(1968)在《国际投资组合:收益与资本流动》的书中提出国际资产组合理论。他分了三个不同层次进行介绍,在这三个层次当中,报酬率和机会成本以及多方向投入是占有同等地位的,他分别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对资本的外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Paul Collier(1999)根据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了资本外逃的决定模型。投资者在资产组合中所持有海外资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国内资产相对于国外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大小。
North and Thomas(1999)以及Bardhan(1997)在资本组合方面运用模型研究之后,他们认为,政府选择无效的微观宏观政策和管制,是为了从一国的某个部门转移资源到其他部门(politically important sectors),就此对资本外逃进行了分析。
Acemoglueral(2009),主要研究在资本外逃中制度因素在对特殊宏观经济结果产生的了重要的影响,得出制度因素对金融风险危机有增长和削弱两方面的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
宋文兵(1999)首次采用剩余法对我国的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估算,测算出中国的资本外逃的总金额已达到 407.5 亿美元,并且初步探讨了中国资本外逃的渠道和方式,对后来人员研究起到了指引作用。因为资产的所有者追求的东西是未来的利润,所顾虑的是在以后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成本,所以他结合资产组合理论,得出中国国内的资产组合状况存在着投资、也不排除有投机的可能。
李晓峰(2000)采用间接测量法对资本外逃的规模数量进行测算,他将非货币资金运营周转所产生的利润归集到相对于内部的结构中去,其间,他分别采用了两个层次的利润获取方式。在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资金流研究方案。
杨胜刚、田冬炜(2003)依靠中国人力资本管理环境数据,他们采用了建模的思想对资本外逃的总量进行测算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在国内水平上,另一个国际经济环境中的运用与测算。通过科学的数据化、量化的测算将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
黄彤华、王振全、汪寿阳(2006)对中国二十世纪末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系统的测算与计量。他们认为我国以往研究人员在进行资本外逃的分析时在技术层面有着失误与瑕疵,核心问题是相对于进口的境外计量上或者统计上的偏差。认为将进出口伪报和转口贸易的计算不应该计入正常的资本负债,并加以改进,使对资本外逃数据的测算更加准确。
潘镇和金中坤(2008)、尹伟华(2009)、郑英梅(2011)等经济学者具体的指出,资本外逃是一种非正常的资本外流毫无疑问,它至少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外流。资本外逃与资本外流是两回事,资本外逃是资本外流的一部分,明显是包含关系,资本外逃一定是不合法的,而资本外流有时候可以是合法的。
二、资本外逃的基本理论
(一)资本外逃的内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资本在运营操作时不可避免的会流入国际市场,其中有正常的运转,也有资本的外逃。所以针对我国经济的新形势,本文将资本外逃的含义定义为根据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与发展方向的宏观政策,而缺少固定化政治经济等因素支持的资金大量流往国外的一种现象。
(二)资本外逃计量方法
在资本外一开始被人所熟知的时候,资本外逃并不包括非短期的资金运转,然而在市场经济还有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会发现有些非短期的资金运转本身就属于资本外逃,当然也不排除里面包含着资本正常的流动[11]。所以资本外逃的的统计上就存在着统计上的障碍,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直接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方法和混合测量方法。
1.直接测量方法
直接法又被称为直接测算法[9],是卡丁顿(Cuddington,1986)所创造。卡丁顿根据直接计量手段对拉美国家资本的外部运转情况进行了分析计量。后来,凯特又对他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2.间接测量方法
间接测量方法由世界银行提出,主要包括:世界银行法(World Bank、1985),摩根信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77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