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标签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2 碳标签的概述 1
2.1 碳标签的概念 1
2.2 碳标签的特点 2
3 碳标签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3
3.1 英国 3
3.2 美国 4
3.3 日本 4
3.4 韩国 5
3.5 法国 5
4 碳标签在我国发展情况 5
5 碳标签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6
5.1 消极影响 7
5.2 积极影响 9
6 我国应对碳标签的策略 11
6.1 企业层面 11
6.2 行业协会层面 12
6.3 国家层面 13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图1 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10
表1 近五年中国外贸出口总额 7
表2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影响 7
1 引言
2009年12月,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举办了一场大型会议,到场的有192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谈判代表,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共同研究后京都时代(2012-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问题。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最大的原因是,气候变化问题即温室气体不断排放而引起的气候变暖问题不仅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每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此以前,一些国家已经提出要在产品的包装上标明碳标签,更有国家借用气候问题当借口,想要对没有实行碳减排政策国家的出口产品加收碳关税。也就是说,以后气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碳标签制度将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重点问题,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影响巨大。
近几年来,雾霾常常“光顾”我国,气候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生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15年全国空气质量为优的城市只有18.8%。PM2.5的数值、温室效应带来的问题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同时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缓解环境恶化,产生了一些新的国际贸易壁垒。人类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共同目标,促使了低碳经济的提出[1]。在坏境气候问题不断涌出的情况下,碳标签由英国第一个试行,并且快速的发展到其他国家与地区。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碳标签应用在国际贸易上势在必行。
碳标签通过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碳排放量来引导消费者,增强消费者的低碳环保意识。从而影响到产品原产国的出口量,由此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中国作为世界的工厂,是全球出口大国,一旦碳标签制度开始普遍实行,我国的出口产品会被进口国要求标注碳标签进而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影响。为了避免贸易摩擦、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和碳标签是必然的选择[2]。
2 碳标签的概述
2. 1 碳标签的概念
碳标签是指将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运输过程等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排放出的温室气体用量化的指数在产品的标签上标注出来。以这种方式告诉消费者碳排放信息可以引导他们购买使用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的商品,进而达到低碳经济的目的[3]。碳标签政策用这种理解简单的形式来提高社会消费者的低碳意识不仅节约成本而且能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低碳环保。
按照参与主体受到的约束大小能够将碳标签分为两类。一是自愿性碳标签,二是强制性碳标签。在政策实行的开始阶段,为了节省企业交易成本自愿性碳标签是过渡时的主要方式[4]。
按照参与主体受到的约束力范围也能将碳标签分为两类。一是国际公约层面下的碳标签,二是各国政策法层面下的碳标签。从国际角度出发,碳标签就受到京都议定书等公约的约束力。从各国家角度出发,发达国家更积极地制定和推进碳标签[4]。
2.2 碳标签的特点
2.2.1 被动性
在碳标签的六大特点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被动性。从对它的定义上就能看出,碳标签是对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客观性的标注,而人们会不会购买有碳排放数值的产品,会不会在相同功能的产品中选择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的都是具有自主性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对商品选择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一些环保意识强并且有这个经济能力的消费者,就会愿意买标示有碳标签而且碳排放量比较低的商品。但是对有些更在意价格的消费者来说,相比于碳排放量他们会更乐意买价格低而碳排放量高或者没有标注碳标签的商品。因此,碳标签制度的实行会受许多原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碳标签是具有被动性的[5]。
2.2.2 隐蔽性
以减少碳的排放,倡导低碳经济,缓解气候变化为目的碳标签制度,也是一种隐蔽性更强的新型贸易壁垒,主要由发达国家提出针对发展中国家。现在关于碳标签这一贸易壁垒的归类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认为碳标签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形式,是以维护自然生态为借口;第二种说法是认为碳标签是一种技术贸易壁垒,因为碳标签是为了推行碳排放技术,而技术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第三种说法是认为碳标签也可以称为气候变化壁垒,因为它是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被提出的[5]。不管是哪一种说法,碳标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制度和进口配额等限制措施相比较更具有隐蔽性,它的本质就是一种贸易保护措施。
2.2.3 广泛性
碳标签最开始在英国实行,而今速度发展到了欧盟、德国、日本、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如果开始正式实施就会在全球范围产生连锁反应,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效仿而实施碳标签制度。就过程而言,碳标签包括制造、装运、销售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就商品范围而言,碳标签涵盖了产品和服务,以后还会继续扩大。从2013年宣布的ISO14067碳标签国际标准,可以看出碳标签将在外销商品中广泛应用。
2.2.4 复杂性
由于碳标签是标注在商品包装上的碳排放量的一种标签,所以必须要有精确的方法来计算。就单个国家来说,计算的方法和过程都是极其复杂的,因为计算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所排放出碳量需要复杂的认证体系。就全球来说,每个国家衡量碳排放量都有自己的标准,不同的国家之间实行碳标签时存在着差异会使贸易双方产生摩擦,从而导致碳标签制度实行的复杂程度加大。
2.2.5 双刃性
从一方面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依靠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等有利的条件让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处于劣势的那一方,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商业竞争,不仅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产业发展,也不利于全球贸易的长期发展。从另一角度来看,碳标签的出发点在于创新低碳技术来缓解温室效应问题,这对推动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正面应对这次挑战,积极提高技术水平来跨过这一贸易壁垒,同时也利于自身和全球的贸易的长期发展。
2.2.6 歧视性
50 0.772
60 0.935
数据来源:参考文献[10]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还没掌握低碳减排的技术,也没有系统的碳排放数值的计算标准。这就说明我国的出口企业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碳标签制度规定的标准,就必须花大量的资金去购买低碳减排的技术也要以大价格去获得碳标签的认证。有些进口国还要求做碳标签认证的机构必须在进口国当地进行备案认证,而为我国一些企业进行认证的机构SGS还不具备这种资质。成本的增加无疑是对以价格为优势的中国出口企业的一大难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55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