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文具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附件)

摘 要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企业在这个经济环境极度变化的时代面临着更加严峻考验,由于企业想要实现利益最大化,使得企业在自己的财务问题中出现高估自己的资产价值、在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中不完善、财务报告中有所隐瞒等问题,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同时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需要一个完善,严密的方法。本文从对资产减值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先对有哪些原因会影响资产减值的结果、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要从哪些方面来确定,运用该理论分析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方式方法,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完善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制度。
目 录
1.1研究背景与现状 6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8
1.2.1研究目的 8
1.2.2研究意义 8
2.资产减值准备的概述 9
2.1资产减值定义 9
2.1.1叙述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基础 9
2.1.2资产、资产减值准备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 9
2.2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10
2.2.1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时间 10
2.2.2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 10
2.3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范围 11
2.3.1坏账准备 11
2.3.2存货跌价准备 11
3.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 12
3.1公司基本情况 12
3.2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处理 12
3.2.2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的多样 13
3.2.3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主观性 13
3.2.4资产减值披露的内容过于单一 13
3.2.5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实务操作中面临的困境 13
4.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问题的对策 14
4.1评估减值时的重要性原则 14
4.2统一计量标准、减少人为判断 15
4.3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处理的审计监督 15
4.4进一步健全资产减值披露内容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4.5信息市场、价值市场的健全与发展 16
5.结论 17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现状
从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中看,外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比中国早很多的,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外国学者所研究的内容已经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方式与计算时间都是有自己的标准的,可称他们的研究为可操控性研究。而有些行业,比如石油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必须按照我国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要求走,不能够按照企业自身的认识来进行操作,这类就属于不可操控性研究。
2012年,Zucca和CamPell,用了65家公司的75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报告进行了完整的分析了解,发现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他们想要证明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并不是一个经常性的事情。
2013年,Easton.et.al对澳大利亚的72家公司进行调查,做出了对资产减值披露的具体研究,发现市场净值率与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及其变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Barth和Clinch(1996)也是用了同样的研究方法,从资产减值对公司股份的影响及公司具体偿债能力的估计的角度研究了资产减值准备公告信息的准确性,并且得出与Easton.et.al相同的答案。
2013年,Chen和Lee以23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管理人员的绩效工资是否会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结果发现“管理人员收到的绩效工资是在进行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之前的资金中扣除”的现象。
从国外的研究方向来看,主要在于观察资产减值的披露是否完整,通从而得到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但作为研究数据,资产减值准备的部分,避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公司进行资产减值准备时投资者的心里是有自己对资产减值的金额判断的,如果说减值的金额在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之内,则预期部分不会受到影响,反之要进行另外不同的处理。由此产生的减值差异对最后的结果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也可以说研究报告的可信度很低,所以在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上还是要保证披露完整。
中国学者在研究的时候有一个新的方向,主要是想要通过资产的减值准备处理来完善我国在会计方面的规定准则。2005年的时候,王跃堂等一些研究者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的上市公司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这样处理下去会造成一个怎样的结果,王跃堂认为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是具有两面性的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平常的具体操作中是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企业未来的公允价值,但如果使用者有意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顾及企业本身资产的状况,就非常有可能使得资产减值政策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
代冰彬等三位学者对我国部分上市企业为什么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做出了研究。该三位学者发现除了一定的经济因素、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以外,稳健型发展也同样是企业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内的研究方向是资产减值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管理者会对资产减值的结果进行一定的控制,也就是说能够让大家看到的会计报告多数都是管理者授意以后的结果,真实性有待提高。认为从亏损转为盈利、阻止亏损、管理层调整及达到配股资质的要求是上市公司可以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而是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不完善为实现这些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已经沦为了企业管理者对资产减值的控制工具。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为了得到真实的企业经济实力,以便决策者做出正确判断。我们应当加强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在资产发生减值的时候所要进行的会计处理的应变能力,让计提资产减值真被规范化、真实化。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现如今,经济市场的高速发展是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由于企业想要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原因,使得企业在自己的财务问题中出现高估自己的资产价值、在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中不完善、财务报告中有所隐瞒等问题,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同时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需要一个完善,严密的方法。本文会计处理的角度去看资产减值准备的运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供解决方案。
1.2.2研究意义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为了避免企业资产不真实的情况而导致企业决策者的错误判断,继而落实企业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对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研究就是想要在资产减值的处理上有一些新的认识了解,以便以后在工作实际中能够很好的运用。 2.资产减值准备的概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09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