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的存货管理模式研究(附件)

摘 要存货管理是零售企业中流动性资产管理的重要一项,零售企业的存货管理模式和内部管理控制是有机结合的,直接影响着零售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采用合适高效的存货管理模式,能达到降低资金占用水平的目的,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要求。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存货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不能迎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现代零售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本文提出了我国零售企业存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原因,并对企业存货管理的目标以及加强企业存货管理模式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品类管理法、ERP系统等存货管理模式,希望能帮助我国零售企业完善存货管理制度,节约存货管理成本,提高存货周转速度,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目 录
1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研究方法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存货管理模式理论分析
2.1重要的概念分析 3
2.1.1存货 3
2.1.2存货管理 3
2.1.3零售企业 3
2.2零售企业的经营特点 3
2.3存货管理模式的种类 4
2.3.1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 4
2.3.2现代的存货管理模式 5
3 零售业存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零售企业存货管理模式现状 6
3.1.1目前大部分零售企业存货管理散乱,还未形成科学的模式 6
3.1.2目前零售企业存货管理中常用的管理模式 6
3.2零售企业常用存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7
3.2.1企业受到传统存货思想的制约 7
3.2.2存货管理供应链的运用存在缺陷 7
3.2.3企业存货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7
3.3零售企业常用存货管理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8
3.3.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8
3.3.2企业未将供应链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8
3.3.3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存货信息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想的制约 7
3.2.2存货管理供应链的运用存在缺陷 7
3.2.3企业存货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7
3.3零售企业常用存货管理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8
3.3.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8
3.3.2企业未将供应链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8
3.3.3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存货信息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8
4 国内外零售企业存货管理优秀模式启示
4.1国外零售企业存货管理优秀模式 9
4.1.1法国家乐福模式 9
4.1.2德国麦德龙模式 9
4.1.3美国沃尔玛模式 9
4.2国内零售企业存货管理优秀模式 10
4.2.1华润万家模式 10
4.2.2苏宁模式 10
4.3国内外优秀存货管理模式对我国零售企业的几点启示 10
5 零售企业存货管理模式改进的建议和途径
5.1摆脱传统束缚,重视存货管理并提高存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12
5.2建立健全存货供应链管理体系,对商品进行品类管理 12
5.3建立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体系 12
5.3.1加强信息化在存货管理模式中的全面覆盖 12
5.3.2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12
5.3.3设置科学的存货管理流程 13
5.4建立操作性强的存货控制制度,实现存货管理信息共享 13
5.4.1制定有效的存货采购程序 13
5.4.2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 13
5.4.3实施盘点控制确保账实相符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目的
现行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原有的零售企业存货管理办法不管是其管理模式或者是管理作用上,都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经济发展要求。因为原有的存货管理模式不仅具有很大的风险,而且也是成本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找出零售企业存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完善零售企业的存货管理模式,减少零售企业为此带来的成本费用是必要的,也为以后国内零售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1.1.2 研究意义
零售企业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虽然站稳了脚跟,但其在市场中的发展时间不长, 所用的存货管理模式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存货的周转周期长、缺货水平高、和供应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等。所以,对于研究我国零售企业的存货管理模式,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重要意义。
1.2研究方法
文章利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案例分析法,通过收集一些相关的文献材料来全面正确的了解掌握当前我国零售企业存货管理模式的状况,并与存货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我国零售企业存货管理模式中的缺陷,总结经验。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借鉴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存货管理模式和经验,为提高存货管理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零售企业在存货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Huson和 Nanda(1995)对采用准时制生产模式的零售企业与没有采用准时制生产模式的零售企业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运用准时制生产模式后收益和存货周转率都得到提高的结论[1]。BalakrishnanLinsmeier和 Venkatachalam(1996)对多家运用准时制生产模式的零售企业与没有应用准时制生产模式的零售企业在三年时间里企业的资产回报率与存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平均资产回报率在应用准时制生产模式之后几乎没有变化,与 Huson 和 Nanda 得出的结论恰好相反[2]。在2001年Rajagopalan 和 Malhotra以零售企业为基础,从企业绩效水平的变化得出存货周转率的变化,这对未来研究存货管理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3]。Hong Chen,Murray ZFrank,OwenQWu(2005),研究了20年间零售业的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运送周转情况发现:存货周转时间与长期资本报酬率呈负相关[4]。2010年Cachon & Olivares以零售企业为基础,研究发现影响企业存货管理的主要因素是生产系统和零售商的个数[5]。Obermaier Robert(2012)对德国零售企业连续四十几年间的存货水平整体情况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想要提高存货管理效率可从生产管理方面入手的结论[6]。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逐步走向世界经济市场,随之而来的各种存货管理模式也进入中国,为我国学者的理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由于国内相关研究学者较少,如:王雅琴(2008)曾对国内零售行业的存货进行了回归分析[7]。在此基础上刘晓雪(2012)也对国内零售行业的存货进行了回归分析[8]。王雅琴对国内30家公司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存货周转速度与公司的地理位置有关,存货管理状况和固定资产与存货总额的比值、企业规模大小、零售店面的数量等呈正相关。刘玉荣(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98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