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双核”协调机制研究

目 录
一、 绪论 1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2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二、 政府会计的界定及改革依据 3
(一) 政府会计的界定 3
(二) 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 3
(三) 政府会计改革的理论依据 3
三、 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4
(一) 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现状 4
(二) 我国政府会计面临问题 5
四、 我国政府会计“双核”协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5
(一) 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协调的必要性 5
(二) 国际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协调机制借鉴 6
五、 政府会计“双核”协调机制的路径设计及具体措施 7
(一) 政府会计“双核”协调机制的路径设计 7
(二) 政府会计“双核”协调机制的具体措施 7
六、 结论与展望 8
(一) 研究结论 8
(二) 研究展望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1
一、绪论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政府会计改革研究已成为世界会计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早在1993年在其研究中就指出引入财务会计的政府会计体系不仅能灵活反映受托责任状况,更能提高对政府资源的高效合理运用。1995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提出编制全面反映政府绩效评价和政府真实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的建议,后被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纳入《国际会计准则框架》中,并进一步阐明政府会计核算基础应划分为传统的、修正的预算会计和传统的、完全的财务会计。1998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又提出了“会计基础区间”理论。随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IPSAS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在其颁布的指导性文件中,均阐明了在政府和政府实体中引入财务会计的要求和途径,其创新性和可行性也得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认可。Ian Ball等(1998)强调要加强政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中,并进一步阐明政府会计核算基础应划分为传统的、修正的预算会计和传统的、完全的财务会计。1998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又提出了“会计基础区间”理论。随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IPSAS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在其颁布的指导性文件中,均阐明了在政府和政府实体中引入财务会计的要求和途径,其创新性和可行性也得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认可。Ian Ball等(1998)强调要加强政府会计体系改革中各方面联系,只能且必须构建一致性框架[1]。Andrew Likierman(1998)认为在政府会计中引入应计制的财务会计可以加强其对财政计划和支出的控制,有助于提高政府绩效,可以提供国有资产持有和使用的全面信息[2]。Jane Broadbent等(2008)在研究政府会计体系中将环境因素作为重要的技术视角,为政府会计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3]。Hana Polackova Brixi(2003)认为引入财务会计来评估政府财务责任是非常必要的,这会更加透明的展示或有负债等隐性财政成本[4]。在Salvatore Schiavo-Campo和Daniel Tommasi合著的《公共支出管理》一书中认为绝大多数国家要建立以财务会计为主的债务会计、或有负债会计及报告,提出修正的财务会计为解释各种负债给出了科学架构[5]。Carpenter等(2003)认为政府会计改革“不仅是会计体系技术上的变化,更是政府财务责任制度的改变”[6]。可见,欧美发达国家对政府会计改革的研究已进入到较深层次。
2.国内研究现状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理论研究较为落后,但国内学者仍在政府会计改革研究这一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陆建桥(2004)对预算会计的局限性进行了研究,认为预算会计制度往往导致会计年度结余不实等现象[7]。刘炳江(2009)认为财务会计中存在的估计的主观性、实施成本、现金流量的反映等缺陷可能会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产生影响[8]。邢俊英在强调政府会计传统的预算会计体系虽然在防范财政风险、加强预算管理等方面有较大优势的同时,又阐述了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财务会计体系的明显优势[9]。他建议引入财务会计及审慎性原则,不但有利于加强财务风险管控,且有利于加强收支管理[10]。张琦认为应将政府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作为政府会计各项目引入财务会计先后顺序的依据,以渐进方式引入财务会计制度[11]。其后还提出了分别构建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的思路[12]。陈穗红等(2005)在政府会计引入财务会计改革的必然性基础上提出政府财务报告应采用财务会计,而预算应保留原有的预算会计制度[13]。刘光忠(2010)认为要在完善原有的预算会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可行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14]。路军伟等(2010)基于多重理论视角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取向定位与改革路径设计做了深入研究[15]。成小云(2012)在“二元”结构准则体系下探寻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稳定形式的实施方案,同时其也赞成采取渐进模式进行改革[16]。可见,虽然在学者们在政府会计改革步骤等具体细节存在分歧,但大多认为应以渐进方式进行改革,而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协调机制的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化。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背景
财政部于2015年10月印发了《基本准则》,其中指出我国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以及财务会计组成,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将进入“双核”模式,之后财政部又相继印发了存货等五项具体准则。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政府会计改革,必然会面对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怎样实现政府会计“双核”模式之间的相互协调便成为未来政府会计改革成败与否的首要问题。
2.研究的意义
在理论上,虽然欧美学者在政府会计改革领域取得较大理论研究成果,但仍存在研究面狭小,系统性不强等问题,且大多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才刚刚起步,国内对政府会计改革在理论研究上较少。本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8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