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异质性视角的公司违规程度研究来自深交所的证据

目 录
1 引言. 1
2 高管团队异质性的决策影响理论分析 1
2.1 高管及公司违规程度的界定 1
2.2 团队异质性对决策的影响 2
3 异质性研究现状回顾 3
4 实证研究设计 4
4.1 假设提出4
4.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4.3 变量选择和模型设置 6
4.4 实证结果分析7
结论 11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附录 变量原始数据表 15
1 引言
2015年3月21日起,上交所依法对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这是2014年退市制度修订后,沪深两市首家上市公司因重大违法行为进入退市程序,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据介绍,博元投资在2011-2014年期间,多次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虚构用股改业绩承若资金、购买银行承兑汇票、票据置换或贴现、支付预付款等重大交易,并披露财务信息严重虚假的定期报告。长期以来,中小投资者非常厌恶诸如上市欺诈、重大信息披露违规等上市公司违法行为,博元投资的退市,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我国资本市场,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上市公司出现重大违法行为,多数人会将其归为公司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借助违法所得去弥补亏损。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公司股权结构、治理方式、监管制度等不同角度也被纳入讨论范畴。此外,违法行为的发生,上市公司的高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的探讨也逐步的展开,其研究角度多从个人性别、道德品质、心理状态等方面入手。笔者赞成上述研究方向,同时也认为从现代公司治理方式来说,以高管团队这一角度出发研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更具实际意义。公司高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成员由于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政府背景等方面的异质性,使得管理者在内部决策中对违规行为有着不同的态度,进而影响公司违规程度。高管异质性对公司违规程度影响究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抑制上市公司违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对此问题的分析特别是实证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缘起。
2 高管团队异质性的决策影响理论分析
2.1 高管及公司违规程度的界定
在英文中,高管常用“0fficer"表示,它是对具体执行董事会决策,并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人员的统称。但有些法律并不认同这一说法,比如加拿大《安大略省公司法》规定“高管理包括董事会主席、副主席、总裁、副总裁、财务总监、助理总监、秘书、助理秘书、总经理等人。”香港的《公司条例》将高管定义为包括“董事、经理和秘书”。
在我国,“高管”字样;《证券法》中虽然提到高管,如在多处出现“董事、监事、经理及有关高管”,但是,没有规定哪些人员属于高管,说法比较含糊。2004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中规定:“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对公司决策、经营、管理负有领导职责的人员,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公司财务负责人、公司合规负责人以及实际履行上述职责的人员。”这一规定大大拓宽了高管的范围,也是主流的观点。本文出于资料收集的角度,采用孙海法等人的观点,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等资料来确定企业高管,具体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CEO、高级副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监事、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各职能部门的总监、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1]。
公司违规程度在法律上并没有显著的体现,其多表现为对公司处罚的严重程度和所处罚金金额的大小。与此同时,虽然刑法对上市公司高管规定了挪用资金、挪用公款等罪行,但其是建立在高管严重违纪的基础上,对于尚未触犯新法的行为没有约束力。因此,学术界对公司违规程度也有不同的界定。本文以深交所对公司违规程度处理的行政措施为依据,由轻到重分别为公开批评、公开谴责与公开处罚,从而使研究更具实际意义。
2.2 团队异质性对决策的影响
无论是公司领域还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高层管理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简称TMT)都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TMT的异质性经常被当做检验团队构成的维度。[2]现在有关高层管理团队的理论基础是Hambrick和Mason提出的“高层管理梯队理论(Upper Echelons Theory 1984)”,该理论认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是很复杂的过程,而任何一名高层管理者都是有自身局限性的,为了作出尽可能好的决策,研究的注意力需要从管理者个人转向高层管理团队。高层管理梯队理论为异质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平台,指出团队以及团队中的异质性是会对绩效产生正面作用的。
目前有关高管团队异质性的实证研究,是在工作团队异质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常常研究的自变量是年龄异质性、性别异质性、教育异质性和任期异质性,其中任期异质性是工作团队异质性研究中并不考虑的。在对异质性的分类上,二者基本相同,但是在对中介变量的选取上是有差异的。Simons Pelled和Smith(1999)把决策的综合性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异质性和绩效之间关系,认为任务相关的冲突作为调节变量,可以增强异质性对决策综合性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绩效。Kilduff Angemar和Mehra(2000)作出了类似的研究,认为异质性可以增加决策的丰富程度。Barsade(2000)把异质性看作是个体层面特征,将团队构成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异质性和绩效、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团队构成实际上包括了决策、冲突等内容。OlsonParayitam和Twigg(2006)把M&A和创新作为中介变量,认为教育异质性会对M&A和创新产生积极作用,而年龄异质性则对其产生消极作用;M&A和创新都与绩效正相关[3]。
笔者赞成上述研究观点,同时认为可以沿着绩效的方向继续探究,例如很多上市公司违规的原因就是本身绩效过低,绩效在这里充当了连接高管异质性与公司违规程度之间的桥梁,前述关于绩效的理论为本文假设方向的提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3 异质性研究现状回顾
经济界对高管团队异质性研究起步较早,且已有一定的成果。首先,异质性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Daniel,Tanja&Utz(2007)对8个高管团队的46名成员进行访谈与调查,通过小案例研究分析方法发现职业经历的多样化影响着工作议程的制定以及策略的选择,但多样化对策略制定的速度影响不大[4]。无独有偶,杨林(2013)提出,除教育背景外,高管团队年龄、性别和职业经历的异质性均对创业战略导向产生显著正向影响[5]。决策需要创新,一般团队异质性与创造力和创新正相关的关系有其内在的必然性。Harrbrick,Cho和Chen(1996)通过对团队成员组成的差异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原因的分析表明,团队成员组成的差异性增加了提供给团队的认知源的差异性。与之相似,Chiang,Wu&Jiang(2002)也认为异质性高的团队更倾向于高水平的组织学习与创新[4]。其次,异质性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谢志明、易玄、刘海月(2013)指出管理者性别异质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明显,年龄异质性与与企业盈余管理负相关,而教育背景异质性、任期异质性与企业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6]。与此同时,肖挺、刘华、叶芃(2013)发现年龄异质性与运营效率负相关,而教育水平异质性则与企业客户价值正相关[7]。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异质性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Carpenter(2002)探讨了社会环境、企业战略对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发现高管团队职业经验的异质性与企业绩效是正相关[4]。中国学者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补充,李民(2012)认为董事年龄异质性与公司业绩波动显著负相关,即董事年龄差异越大的公司业绩表现越稳定[8]。此外,王燕妮、宋婷(2013)的研究成果表明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和教育水平异质性在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而高管任期与R&D投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高管团队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呈显著负相关[9]。由此可见,国外对高管团队异质性的研究起步较早,也有了一系列成果,对于研究我国高管团队的异质性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相对较短,涉及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异质性的探究更是少之又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28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