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研究

江苏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研究[20191210100102]
摘 要
在经济社会中,会计信息伴随始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同时不断在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应当从多方面进行。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背景、分类和国内外现状、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不利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对江苏省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涉及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各个方面。
会计信息失真带来了诸多方面的不便,严重者会造成了企业管理混乱,扰乱社会秩序,使社会无法真实反映经济情况,影响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鉴于上述诸多原因,迫切需要提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和治理方法。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会计信息失真上市公司成因防范措施江苏
目 录
1.绪论 1
1.1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背景 1
1.2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2
1.3.1国外研究综述 2
1.3.2国内研究综述 3
1.3.3文献述评 3
2.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4
2.1会计信息 4
2.2会计信息失真 4
2.2.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概念 4
2.2.2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 4
2.2.3会计信息失真的不同种类 4
3.江苏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分析 6
3.1江苏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6
3.2江苏省会计信息失真现状与全国比较 6
3.3 江苏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8
4.江苏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影响 9
4.1江苏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9
4.1.1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9
4.1.2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9
4.1.3 会计法规和制度的不完善 9
4.1.4会计人员工作环境影响 10
4.2会计信息失真对江苏省上市公司的不利影响 10
4.2.1不利于江苏省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0
4.2.2破坏投资环境,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10
4.2.3造成江苏省内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混乱 10
4.2.4扰乱江苏省社会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11
4.2.5损害会计人员的信誉 11
5.对江苏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12
5.1加强江苏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能力教育 12
5.2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监督机制 12
5.3加强江苏省会计法律规范建设 12
5.4完善江苏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13
6.结论 14
7.参考文献 15
1.绪论
1.1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背景
1720年,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案件在英国发生,这就是著名的“南海公司”事件。南海公司的成立之初,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在某些产业上获得政府特许的经营权,获取了巨额利润,被普遍认为发展前景远大。1719年,在英国政府的允许下,南海公司完成了债券和股票之间的转换,成功的转移了英国政府的战争负债,并带动了其公司股票的升值。1720年,南海公司股价由每股129英磅上升至每股1050英磅,公司获得了巨额利润。其后,《泡沫法案》在英国通过,公众对南海公司产生怀疑,南海公司的泡沫最终破灭,公众抛售了南海公司的股票,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最终宣布破产。在这个事件中,南海公司通过造假会计信息,篡改数据,并以此欺骗公众,误导投资者,达到其盈利的目的。自此事件过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开始广为关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逐渐成为了被世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舞弊案数见不鲜,其中有些更是影响深远。1972年的“巨人零售公司”案件中,企业发生了250万美元的亏损,经过篡改数据,企业账面上实现了150万美元的收益,其中,通过减少应付账款的方式实现的收益占绝大部分。1975年的“马蒂尔公司”案件中,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编制了一份精心伪造的财务报表,该财务报表中虚报了许多具有误导性的会计信息,使马蒂尔公司在外界看来发展前景远大,在此期间,安德森会计事务所对其的审计出具了一份合格的审计报告,也使得马蒂尔公司的骗局没有被戳穿。
零零总总的会计舞弊案涉及各种不同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方式也各式各样,各家的会计信息失真案层出不穷,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所期望解决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现代审计技术的突破也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做出了重大贡献,各种财务会计准则也应运而生。但是,尽管如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仍然是困扰管理人员的一大难点。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投资人和债权人仍然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做出有效判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案件频频发生,这对上市公司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正逐渐严重。无论是在方式上,还是在数据的造假程度上,都能看出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程度在逐步加深。尽管企事业和国家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改善这种现象,但会计信息失真仍然广泛存在,手段和方式等层出不穷,各层级人员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解决这个问题。
1.2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意义
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政府宏观调控产生偏差,损害投资者利益,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秩序,还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造成社会经济动荡,当然,首先还会损害会计人员的信誉。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为此,必须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背景及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企业会计人员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正确记录资金的流入与流出,首先有利于企业对于日常经营业务的管理,也为企业查账对账等提供依据,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其次,若会计人员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对管理者而言就是一个有力的参考资料。管理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能够有效了解企业的亏损情况,从中看出企业的整个经营现状,有经验的管理者更能从会计信息中推测出企业未来的资金走向,在此基础上,管理者能够为企业未来发展提出合理有效、方向正确的前进路线。
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不仅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对于投资者而言,更是判断投资风险和企业资金流动的依据,并凭此决定是否进行投资。若是会计信息失真,投资者便失去了真实的判断依据,在被误导的前提下,投资者的决策极易失误,他们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于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宏观调控这方面,会计信息失真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首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实际情况与账面信息不相符合,这就产生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隐患。在宏观经济环境下,社会隐患的产生会扰乱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为经济犯罪提供便利。而这样的结果又会造成宏观调控的失误,导致恶性循环。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宏观经济而言,也相当重要。
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保证投资者利益、为企业正常运行提供保证以及为社会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当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对于针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的防范措施及解决方案,应予以贯彻落实。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普遍认为,会计信息失真就是财务报表舞弊。他们普遍认为,会计信息舞弊不可避免,只能通过治理改善。
Albrecht,Wernz,Williams(1995)年提出了舞弊三角理论,这也差不多是最早的会计信息舞弊理论。他们用压力、机会和借口来解释会计信息舞弊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会计信息舞弊的征兆,并为改善会计信息舞弊提出了预防的对策。Zabihollah Rezaee(2003)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和原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后提出: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包括逃避纳税、迎合证券分析师对公司盈余增长的预期提高股价并创造发行新股的需求、获取上市资格或避免退市风险、掩盖资产滥用的事实、隐瞒管理上的失当行为;同时他指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无效是导致会计报表舞弊的主要原因。
1.3.2国内研究综述
刘峰(2001)认为,会计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造成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因此,他提出,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谢雯(2005)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应当从其成因着手,为会计信息记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制定全面的会计规范,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包坤、韩旭(2012)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危害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解释,提出加强会计法规建设,加强内外监督等措施以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1.3.3文献述评
通过分析各类文献,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有了些看法。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释,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江苏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不利影响、防范措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本文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多种原因形成的,除了制度、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外,还包括了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因此,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是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除此之外,推广会计电算化,降低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舞弊行为上的可行性,也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一项重要举措。
2.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2.1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具有突出地位,尤其在在企事业单位中更占有重要位置,主要体现在它能够反映企事业的财务状况,为管理者制定管理战略提供依据,并为决策做出有力保障。
会计信息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记录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会计信息不仅在财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整个企事业单位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会计信息中,不仅能看出公司的盈亏情况,也能看出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更能从会计信息中看出公司未来资金走向,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也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2.2会计信息失真
2.2.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概念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质理性与程序理性假设下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另一种是会计准则中的真实性。在此,主要讲会计准则中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在各国的会计活动成果质量中体现出来,它指导着会计实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5月发布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将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针对决策的首要质量,而“真实性”与“可检性”、“中立性”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其中认为,真实性“就是一项数值或说明符合它意在反映的现象”。这句话从会计的经济和统计两大属性角度理解了真实性。而事实上,会计信息真实性不仅表现为会计数值上的真实,还包括了在会计实务中对于经济活动中的真实反映。
2.2.2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众说纷纭,本文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真实的会计信息与按其执行后表现的不一致,即客观信息由于会计人员未能正确执行而产生的不同的与客观表达的偏差,致使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
2.2.3会计信息失真的不同种类
会计信息失真分为几种不同情况。
一是企业会计信息不实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此类失真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始凭证不实。会计人员在收录原始凭证之时或者遗失或者未取得原始凭证,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会计信息记录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另一种是会计人员在接收会计信息时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未能得到合理的阐释而造成的对会计信息的曲解以及会计信息的上下不对称。这两种失真情况均为会计信息不实导致。
二是会计信息造假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此类会计行为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会计人员在进行具体的会计工作时,企业经营者为牟取不正当的利益,授意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编造会计事实。此类会计信息失真会对江苏省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日渐复杂,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日益提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会计人员的基础薄弱、水平较低,再加上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也不到位等,导致会计信息发展缓慢,不仅影响了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宏观经济发展。
3.江苏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分析
3.1江苏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状况逐渐严重。在江苏省内的上市公司中,会计信息失真引起的金融案件数见不鲜。上市公司的信息舞弊,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让他们对投资市场失去信心,此种行为同时也破坏了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公平规则,长此以往,必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2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