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集团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研究

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项目地域性、政策性强等特点。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和住房商品化的改革,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市场向有序化、规模化、品牌化、规范运作方向转型。房地产作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行业,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发展扩大伴随着不同比例的融资形成了资本结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企业结构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决策阶段以及融资阶段。除此之外,对投资者的经济收益以及债权人收益率也有一定紧密联系。本文以万科集团为研究对象,浅析万科集团资本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关键词 万科,资本结构,优化建议
目 录
1 引言 1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1
2.1 资本结构概念 1
2.2 影响资本结构主要的财务指标 2
2.3 相关理论 2
2.3.1 古典资本结构理论 2
2.3.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2
2.3.3 新资本结构理论 2
2.3.4 后资本结构理论 2
3 万科集团资本结构现状 3
3.1 万科集团概况 3
3.2 万科集团资本结构现状 4
3.2.1 万科集团资本结构指标纵向分析 4
3.2.2 万科集团资本结构指标横向分析 5
4 万科集团资本结构存在问题分析 7
4.1 资本结构失衡,资产负债率高 7
4. 2 债券融资比率低 8
4. 3 融资渠道单一 9
4.4 负债结构不合理 9
5 万科集团资本结构优化建议 10
5. 1 提高集团盈利能力,增加内部融资比重 10
5. 2 提升偿债能力 11
5. 3 拓宽融资渠道 11
5. 4 适当增加债券融资比重 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我国房地产行业自福利分房政策取消以后就进入了一个飞速的发展时期。然而由于房地产行业在短时间内的发展速度过快,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得房价被哄抬虚高,房地产泡沫开始逐渐形成并不断积累,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严重不利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出台了相应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以及大量的信贷政策,以求达到有效控制房地产行业泡沫经济的效果。在研究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后,发现房地产行业是无法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缺失背景下持续健康发展的,而房地产上市公司也得根据相应政策的出台对自身的资本结构做出调整,不断对其进行优化,降低财务风险增加融资渠道,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高负债、高银行贷款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共性,房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万科集团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从纵向(万科集团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了解万科集团资本结构的现状。运用对比分析法,即通过对万科集团相关指标的对比以及与同行业中典型企业的相关指标的对比。探究其资本结构在融资渠道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尝试找出优化的区间并提供相应的优化策略,同时也为其他房地产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提供借鉴[1]。
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鉴于本人研究深度有限,在试图对万科集团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在对万科集团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只选择了部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而其他影响因素并未囊括其中,因此研究不够全面。在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由于是按年份来分析所以只选取2013年—201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尚未选取2018年的最新数据,对行业的分析所用的均值也未能及时准确获取,导致分析的时间受到限制,因此在对万科集团形成对比数据时也不够全面。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资本结构的概念
资本结构通常用来衡量企业内部各项组成资本的构成比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公司的负债和权益的比例,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公司的长期债务和权益的比列。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下,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治理结构,还能够很好的衡量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发展水平,促使企业财务风险的减少,拓展企业融资的渠道,改善公司绩效。所以最优资本结构是每个企业探寻实现的最终目标[1]。
2.2 影响资本结构主要的财务指标
企业资本结构通常用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来表示,是指企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同企业总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用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能够对企业的负债水平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综合评价。
股东权益比率也叫净资产比率,是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企业资产中有多少是所有者投入的。股东权益比率应当适中。如果权益比率过小,表明企业过度负债,容易削弱公司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而权益比率过大,意味着企业没有积极地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来扩大经营规模。
2.3 相关理论
2.3.1 古典资本结构理论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David Durand于1952提出,他将资本结构理论的思想划分为三种类型:
净收益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在企业融资结构中随着债务融资数量的增加,其融资的总成本会趋于下降,企业的市场价值会趋于提高。当企业利用100%的债券进行融资时,企业市场价值会达到最大。显然这种理论与现实是不相符的[1]。
净营业收益理论假定不管企业财务杠杆有多大,债务融资成本和企业融资总成本是不变的。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成本较低的负债融资而抵消成本较高的债券融资的影响,以减少融资的成本和风险。即融资总成本不会随融资结构的变化而变化[1]。
传统折中理论是介于以上两种观点之间的折中观点,该观点认为增加债权资本对于提高公司价值是有利的,但债权资本规模必须适度[1]。
2.3.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以莫迪利安尼和米勒提出的MM理论为核心及其之后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权衡理论、代理成本理论。
MM理论认为在无所得税的情况下,任何企业的价值无论其有无负债都等于经营利润除以适用其风险等级的收益率。风险相同的企业,其价值不受有无负债及负债程度的影响;但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存在税额庇护利益,企业价值会随着负债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于是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大[1,2]。
代理理论主要涉及企业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提供者的监督成本会随着债务资本的增加而增加,这种代理成本最终是由股东承担的[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17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