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的概述 1
2.1 企业收益质量的涵义 1
2.2 企业收益质量的特征 2
2.3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的意义 3
2.4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要素 3
3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5
3.1 定性分析法 5
3.2 定量分析法 9
4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2
4.1 决策目标需要明确 12
4.2 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13
4.3 会计人员素质需要提高 13
4.4 指标体系需要完善 13
4.5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的后续发展 14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收益质量的高低对于其持续、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收益质量就凸显的尤为重要。目前,对于我国企业收益质量的评价还受到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客观环境的分析以及企业自身原因的分析,探寻一条适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我国企业实力的增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收益质量的相关概念、特征的描述,进而论述影响企业收益质量的相关因素。通过上述分析,从而试图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
2 企业收益质量的概述
2.1 企业收益质量的涵义
谈及企业收益质量,首先要涉及到一个概念也就是“收益”。“收益”一词最早由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在其成名作《国富论》中,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当斯密认为收益就是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通俗来说也就是指财富的不断增加[1]。在其之后,很多经济学家通过自身的研究与思考,对于“收益”的概念不断进行丰富与完善。在此基础上,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了“企业收益质量”这一概念。所谓“企业收益质量”,最早被运用于证券分析行业,一直到20世纪60、70年代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最早的关于“企业收益质量”的学术论述当属奥格洛弗的《收益质量》一书。在《收益质量》中,奥格洛弗关注于企业收益的持久性,并将其视为企业收益质量的最主要问题。在奥格洛弗基础上,国外学术界逐渐形成了关于企业收益质量的概念,即企业收益质量是指收益信息的投资者决策的相关性,也就是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国外对于企业收益质量进行研究的同时,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例如,储一鸣、王安武认为企业收益质量反映的是企业盈利的时候是否有相应的现金的流入[2];而在艾健明看来,企业收益质量也就是真实收益和会计收益的比较。目前,我国国内对于企业收益质量的定义大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缺乏一定的系统的理论支撑。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取长补短,认为企业收益质量也就是企业收益信息使用者决策的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收益预测未来现金流入持续稳定增长及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于收益保障的能力。对于企业收益质量的具体评价指标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企业收益的持续性以及会计收益与企业实际收益的相符程度。
2.2 企业收益质量的特征
2.2.1 真实性
毫无疑问,企业收益质量的特征首先必须是真实性。也就说企业收益质量必须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作为基础,而不能通过凭空捏造的数据进行反映。缺失了真实性的企业收益质量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具体来说,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要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交易双方合理确定交易价格,通过客观的原始凭证作为记账的最根本依据。真实性的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就是企业收益要坚持中立的原则,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合理、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其次就是会计收益要与企业的真实收益质量尽可能相符。
2.2.2 持续性
所谓持续性也就是说目前企业的收益能否在未来得到持续。根据企业收益质量的持续性的特征,企业收益质量可以分为持续性收益和暂时性收益。由于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持续性收益,下面笔者就对持续性收益做简要的论述。企业持续性收益就是在未来企业的收益有较强的预测价值,持续性收益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更是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的基础。
2.2.3 现金保障性
企业收益质量的现金保障性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企业的会计收益能够有相应的现金流的进入。一个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不是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而是企业的收益转化为现金的能力。因此,企业收益质量的现金保障性越强,则说明企业的会计收益的质量也就越高。此外,企业收益质量的现金保障性也是企业能够满足投资者现金分红的基础,通过给予投资者现实的收入,增加投资者对于企业的信心,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2.2.4 稳定性
企业收益质量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在一种基本稳定的态势中,这也就是企业收益质量的稳定性。而所谓的一定时期内则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首先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收益质量不断上升;其次是在几个连续的会计计算周期内,企业的收益质量围绕水平线上下波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浮动较小。一般情况下来,企业的收益质量和稳定性呈正相关关系。这也就意味着,稳定性越强,企业的收益质量也就越高。
2.2.5 安全性
众所周知,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收益与风险永远是正比例关系。由于企业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内部自身管理水平的差异等因素,也就造成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性。而这种风险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企业的收益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在对企业收益质量的评价当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即安全性。
2.3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的意义
对于一个企业收益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a)有利于真实揭示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从而使得投资者、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切实了解其发展,进而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正确决策,降低投资、交易风险。
b)对于企业来说,有利于企业彻底脱离操纵数据行为,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化发展。通过对企业收益质量进行评价,可以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彻底暴露。而这会迫使企业管理者不再单纯的关注企业收益质量的财务指标,而是真真切切地注重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在企业管理者了解到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后,从而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等等方法,促进企业收益质量的不断提升[3]。
相比标红旗法的负面评价方法,会计收益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法是正面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于企业收益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定性企业的收益质量。这种方法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盈余的操作。企业盈余的操作分为盈余管理以及盈余舞弊。所谓盈余管理指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通过改变交易活动或改变企业财务报表等方法,影响会计反映的企业相关经营成果[4]。盈余管理究其本质,并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往往试图掩盖的是真实的企业财务数据,这对于投资者的利益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美国前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雷维特就曾公开发表过题为“数字游戏”的演讲,猛烈批评某些低质量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结构。相比盈余的操作,盈余舞弊的后果则更为严重。其指在盈余管理的基础上,不遵守相关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虚拟捏造利润的行为[5]。
1 引言 1
2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的概述 1
2.1 企业收益质量的涵义 1
2.2 企业收益质量的特征 2
2.3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的意义 3
2.4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要素 3
3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5
3.1 定性分析法 5
3.2 定量分析法 9
4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2
4.1 决策目标需要明确 12
4.2 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13
4.3 会计人员素质需要提高 13
4.4 指标体系需要完善 13
4.5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的后续发展 14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收益质量的高低对于其持续、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收益质量就凸显的尤为重要。目前,对于我国企业收益质量的评价还受到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客观环境的分析以及企业自身原因的分析,探寻一条适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我国企业实力的增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收益质量的相关概念、特征的描述,进而论述影响企业收益质量的相关因素。通过上述分析,从而试图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
2 企业收益质量的概述
2.1 企业收益质量的涵义
谈及企业收益质量,首先要涉及到一个概念也就是“收益”。“收益”一词最早由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在其成名作《国富论》中,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当斯密认为收益就是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通俗来说也就是指财富的不断增加[1]。在其之后,很多经济学家通过自身的研究与思考,对于“收益”的概念不断进行丰富与完善。在此基础上,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了“企业收益质量”这一概念。所谓“企业收益质量”,最早被运用于证券分析行业,一直到20世纪60、70年代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最早的关于“企业收益质量”的学术论述当属奥格洛弗的《收益质量》一书。在《收益质量》中,奥格洛弗关注于企业收益的持久性,并将其视为企业收益质量的最主要问题。在奥格洛弗基础上,国外学术界逐渐形成了关于企业收益质量的概念,即企业收益质量是指收益信息的投资者决策的相关性,也就是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国外对于企业收益质量进行研究的同时,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例如,储一鸣、王安武认为企业收益质量反映的是企业盈利的时候是否有相应的现金的流入[2];而在艾健明看来,企业收益质量也就是真实收益和会计收益的比较。目前,我国国内对于企业收益质量的定义大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缺乏一定的系统的理论支撑。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取长补短,认为企业收益质量也就是企业收益信息使用者决策的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收益预测未来现金流入持续稳定增长及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于收益保障的能力。对于企业收益质量的具体评价指标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企业收益的持续性以及会计收益与企业实际收益的相符程度。
2.2 企业收益质量的特征
2.2.1 真实性
毫无疑问,企业收益质量的特征首先必须是真实性。也就说企业收益质量必须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作为基础,而不能通过凭空捏造的数据进行反映。缺失了真实性的企业收益质量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具体来说,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要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交易双方合理确定交易价格,通过客观的原始凭证作为记账的最根本依据。真实性的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就是企业收益要坚持中立的原则,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合理、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其次就是会计收益要与企业的真实收益质量尽可能相符。
2.2.2 持续性
所谓持续性也就是说目前企业的收益能否在未来得到持续。根据企业收益质量的持续性的特征,企业收益质量可以分为持续性收益和暂时性收益。由于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持续性收益,下面笔者就对持续性收益做简要的论述。企业持续性收益就是在未来企业的收益有较强的预测价值,持续性收益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更是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的基础。
2.2.3 现金保障性
企业收益质量的现金保障性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企业的会计收益能够有相应的现金流的进入。一个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不是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而是企业的收益转化为现金的能力。因此,企业收益质量的现金保障性越强,则说明企业的会计收益的质量也就越高。此外,企业收益质量的现金保障性也是企业能够满足投资者现金分红的基础,通过给予投资者现实的收入,增加投资者对于企业的信心,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2.2.4 稳定性
企业收益质量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在一种基本稳定的态势中,这也就是企业收益质量的稳定性。而所谓的一定时期内则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首先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收益质量不断上升;其次是在几个连续的会计计算周期内,企业的收益质量围绕水平线上下波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浮动较小。一般情况下来,企业的收益质量和稳定性呈正相关关系。这也就意味着,稳定性越强,企业的收益质量也就越高。
2.2.5 安全性
众所周知,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收益与风险永远是正比例关系。由于企业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内部自身管理水平的差异等因素,也就造成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性。而这种风险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企业的收益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在对企业收益质量的评价当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即安全性。
2.3 企业收益质量评价的意义
对于一个企业收益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a)有利于真实揭示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从而使得投资者、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切实了解其发展,进而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正确决策,降低投资、交易风险。
b)对于企业来说,有利于企业彻底脱离操纵数据行为,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化发展。通过对企业收益质量进行评价,可以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彻底暴露。而这会迫使企业管理者不再单纯的关注企业收益质量的财务指标,而是真真切切地注重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在企业管理者了解到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后,从而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等等方法,促进企业收益质量的不断提升[3]。
相比标红旗法的负面评价方法,会计收益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法是正面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于企业收益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定性企业的收益质量。这种方法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盈余的操作。企业盈余的操作分为盈余管理以及盈余舞弊。所谓盈余管理指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通过改变交易活动或改变企业财务报表等方法,影响会计反映的企业相关经营成果[4]。盈余管理究其本质,并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往往试图掩盖的是真实的企业财务数据,这对于投资者的利益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美国前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雷维特就曾公开发表过题为“数字游戏”的演讲,猛烈批评某些低质量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结构。相比盈余的操作,盈余舞弊的后果则更为严重。其指在盈余管理的基础上,不遵守相关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虚拟捏造利润的行为[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