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雪花对金威啤酒的并购分析

摘 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并购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并购重组不仅是一种投资手段,更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重组企业新生,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结构调整。2013年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并购重组的活动在这一年里呈现出强劲态势,2013年总计完成并购的案例有1232件,同比增长24.3%。从2007年到2013年之间,国内并购趋于快速上升阶段,这也是今年来愈来愈关注企业并购的原因。本文我所选择的是零售业啤酒行业的并购案例,华润雪花啤酒收购金威啤酒。了解分析两家公司并购前的各自经营状况和战略走向,对华润雪花啤酒为何收购金威啤酒,所采取的收购方式,收购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我所能理解做出大概的分解,并购整合后华润雪花所产生的效应再度进行分析总结。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并购的理论分析 1
1.1并购的含义 1
1.2并购的类型 1
1.3企业并购动机 2
第二章 华润雪花、金威啤酒企业基本情况 4
2.1华润雪花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 4
2.2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简介及相关发展介绍 4
第三章 华润雪花并购金威啤酒过程 7
3.1全国啤酒行业20082012年的概况 7
3.2金威啤酒被并购过程 8
第四章 并购后整合发展及存在问题 10
4.1并购整合后有望市场份额增加 10
4.2在2013年之后啤酒销量呈逐步上升趋势 10
4.3并购后存在的问题 11
第五章 解决并购后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3
5.1安抚老员工抗议情绪及提供良好的职工福利 13
5.2强化品牌发展降低财务风险 13
5.3并购方式多样化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3
5.4品牌产品集中生产降低成本 14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并购的理论分析
1.1并购的含义
企业的并购通常包含两层含义:狭义和广义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狭义的是指企业的兼并、合并或收购,西方国家普遍使用Merger and Acquisition来表达, 简称为M&A。兼并可以从《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来理解,以A、B来表示公司,A兼并了B,兼并成功后以A的名义继续经营该公司,但是B因而解散并丧失了法人地位。合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形成新的企业,上诉有所提及,形成新的企业伴随着产权的转让,使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最后还有收购,指的是A公司通过投入资产或股份,来达到对目标公司B的控制。广义的并购指通过企业间资源的重新配置优化或组合,以实现一些经营或财务目标,包括改善企业经营效率,优化存量资产的配置,增量资产的现代化。若是从经济意义方面来说,这三种并购方式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并购实质上是在企业控制权变动过程中各个权利主体依据产权规定的制度安排所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在一定财产权利制度、企业制度的条件下,企业并购活动过程中一个或一部分权利主体转让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来获得相应的收益,另一方的权利主体则需要为这份控制权付出相应的代价。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换的过程。
1.2并购的类型
1.2.1按并购双方所处的产业分类
横向并购,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处于同一产业。这种并购可以消除重复设施,提供系列的产品或者服务,获得优势互补,扩大市场份额。比如,两家餐饮店的结合,两家制药企业的并购等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弥补互相的不足,产生经济规模效应,但横向并购的过于发展,会破坏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自由,出现高度垄断。
纵向并购,在经营对象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不同产销阶段,这样的企业间一般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应是一种供应与需求的关系。纵向并购按产品实体流向再细分的话,又可分为前向并购和后向并购。原料生产企业并购生产加工企业或者是生产加工企业并购销售企业属前向并购,生产加工企业并购原料生产企业或是销售商并购生产加工企业就属后向并购,例如某化妆品生产公司向政府购买某处土地的使用权。
混合并购亦称多元化并购,并购方与被并购方不管是产业上还是经营上都呈现出无密切联系。像这种并购方式易于理解,在经营风险上有利于降低,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转移,但是没有什么是没有风险的,混合并购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增加财务风险,并购的资金本就需求庞大,让企业直接拿出现金支付是几乎不可能的,就可能通过外部融资,利率风险或是汇率风险,若是利息负担过大企业会出现财务状况恶化,甚至会出现破产。也会增加管理风险,企业的多元化,可能造成经营理念的冲突,会大大降低管理效率。
1.2.2按并购方的态度分类
善意并购,指并购方与被并购方通过友好协商确定双方的条件,在双方意见基本统一的情况下实现产权的转让。这类并购一般是并购方主动,与对方管理者接洽商讨并购事宜,双方经过充分磋商签订并购协议,做好必要的手续后完成并购。但也不排除,也会出现被并购方的主动请求收购。
敌意并购也称恶意并购,一种情形是并购双方友好协商破裂,并购方不顾被并购方的意愿,强制实施某些手段实现并购的目的。还有一种情形是双方并无任何接触,并购方直接在股市上收购股票,实现对被并购方控股或兼并。也会出现其他种种情形,不能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并购,被并购方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不接受被并购的同时还会进行一切可以抵制并购的措施,敌意并购就很可能的出现。
1.3企业并购动机
从战略动机方面看,一来希望能够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实现经济效益。在每个时期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单位成本会随之降低。企业通过并购对资产进行调整达到最佳的规模经济及经营成本最小化。保持了整体产品结构的同时实现产品深化生产,能够充分利用生产能力。二来整合资金、技术、品牌、土地等资源,实现资源互补或共享。三来为了战略调整,通过收购进入新行业,上文提到并购类型中混合并购,就有这方面想法,追求多元化经营。四来为减少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市场占有率提高,就有增加企业长期获利的机会。
从财务动机方面看,在我国这非充分利用的市场中,某些企业的股票往往会出现价值被低估的情况,收购像这样的企业,可增加收购方股东权益的价值。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是有限理性、不确定和信息不完全的,并购企业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弱化了这些障碍,形成市场进入壁垒和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中介流转费用节省管理成本。不得不说并购中有种方式是管理层收购,那些管理能力较高,效率也高的企业管理层获得低效公司的控制权,再通过资产重组、业务整合,将其达到高效公司相同的水平,改善营运效率,创造价值。有时并购也能起到节税的目的,税法规定兼并一家连续经营亏损的企业可使应税收益减少。还有就是若是负债率高的企业通过换股合并负债率低的、再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可实现自我融资能力的加强。
其他动机,并购并不一定会为企业带来收益,每个并购决定也不一定都是明智的,例如“狂妄假说”,决策者因狂妄自大而高估了目标企业的价值所发起的并购,这动机下对目标公司来说是有利的。还有损害股东利益的代理问题收购,现在公司制度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层为维护自身利益,例如避免企业自由现金流返还给股东,保持控制的资源数量会做出毁灭价值的投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8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