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失败原因及对策研究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失败原因及对策研究[20191229205417]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股市已逐步成为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统计表明,自从2004年实施新制度起,能够成功上市的企业大概在70%~80%之间。这就表明,大概有20%~30%的企业可能会被拒绝或者说被取消审核。被否或者是被取消审核的公司,意味着,上市的失败。这将会对公司的发展前景造成重大打击,耽误企业长远发展。因此,需要总结失败的经验及教训并引此为鉴,在企业准备申请上市阶段尤其重要。
本文以2004-2012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失败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持续盈利能力、独立性问题、财务会计问题与信息披露、主体资格等方面进行了分类研究,希望对拟上市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审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独立性持续盈利能力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和目的 1
1.3 文献综述 1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
1.3.2 国内研究综述 2
1.3.3 综上所述 2
2.中国上市公司的背景 4
2.1背景 4
2.2 发展历程 4
3. 我国公司上市失败的情形 6
3.1持续盈利能力 6
3.2 独立性 7
3.3 企业运作 7
3.4 财务会计与信息披露 8
3.5 募集资金运用 8
3.6 主体资格 9
4. 我国公司上市失败的原因分析 10
4.1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10
4.2公司独立性欠缺 10
4.3企业运作有失规范 11
4.4财务会计问题与信息披露残缺 11
4.5募投资金运用存在问题 11
4.6主体资格存在缺陷 11
5. 针对我国公司上市失败的对策 13
5.1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公司治理结构 13
5.2 优化内部股权结构,建立法律保护环境 13
5.3 巩固财会人员培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13
5.4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4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中国的股票市场已运作了二十多年,期间造就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企业。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成功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也就是所谓的上市失败。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结果公示,从2004年到2012年,国内一共有251家公司因为不同原因,不予核准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其中申请在创业板上市的有58家,而申请在非创业板上市的有193家。其实,申请未通过率在逐年上升,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家企业上市失败呢?总的来说,有持续盈利能力、独立性问题、财务会计问题和信息披露、主体资格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对以上这些情形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给拟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经验教训。
1.2研究意义和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综合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司上市失败的研究成果,结合公司首次发行股票申请失败的实例,探讨如何能够使公司上市成功,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战略。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能够使公司上市成功并且增加公司的透明度,有助于在间接融资市场上建立起好的信誉,使银行能比较迅速的利用有力条款批出信贷额度。上市发行人的披露要求比较严格,使公司的效率能够得到提高,以此改善公司的治理、管理及营运工作,公司运作能够更加规范。通过上市融资最大化的筹集资本,使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Celikyurt,Sevilir和Shivadasani(2010)从事IPO时间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IPO企业在首次公开上市之后,将这个过程中募集到的注入资本来从事融资活动。Kim和Weisbach(2008)认为企业会将首次公开上市所筹集的大部分资金用于项目投资。研究结果发现公司首次公开上市之后,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都比往年有所增加。Deumes(2008)分析了拟上市的公司是否向投资者透露风险投资的信息。研究显示,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所披露的风险信息与未来股价的走势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荷兰的拟上市公司会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披露其企业的风险信息。而Branco 和 Delgado(2010)的研究对象则是葡萄牙上市公司的年报,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规模和所属的行业都会影响智力资本信息的披露,而企业业绩的增加与其没有明确的关系。
1.3.2 国内研究综述
厦门大学的蔡文明(2008)在《我国创业板市场IPO若干问题研究(海外创业板市场)》中,将创业板市场作为向导,参照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相关事宜的海外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在与我国创业板市场IPO制度的五大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建立与运作创业板市场方面有参考价值。任玉(2010)在《我国IPO抑价发行问题研究》中,分析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相关对策。提出了要加强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完善公司上市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新股发行制度,倡导投资者们理性投资,发展资本市场从而解决供需失衡的问题等建议。李小霞(2009)选取近年50多家中小企业的上市公司分析其财务指标,研究结果支出,公司在上市之前两年其经营业绩会逐步上升,在首次公开上市那年达到顶峰,在上市之后经营业绩就逐渐下降。张丹、王宏、戴昌钧(2008)具体分析了分析了招股章程的智力资本信息,寻找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频率将会对股票发行价格有很大影响,发现企业的智力资本有一定的信息传递作用。李丰团(2010)主要研究以政府、企业和社会这三方面构建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讨论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马兴耀(2010)指出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时,会出现信息披露失真、不充分及不及时等问题,并且分析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后所产生的后果,进而提出了一些应对虚假信息披露的策略。雷丽华(2009)指出,我国会计法律的约束力不强,存在严重的漏洞,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最后提出完善会计法律的策略。
1.3.3 综上所述
从现有文献可以看出,学界普遍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进行研究,并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共识,但对于到底哪些因素影响公司上市失败、对这些因素该如何应对,国内外还没有明确一致的观点。以下分析其不足:关于上市失败研究方面,其一侧重于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改革;其二侧重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关于影响因素分析方面,由于国内大多数学者做研究时,资本市场刚刚起步,很不成熟,与如今上市公司规模,以及所处的资本市场环境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形成的结果不能完全说明今天的状况,但是仍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值得借鉴。本文将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与证监会公布的具体公司案例结合探讨,研究影响因素的几个重要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及建议。
2.中国上市公司的背景
2.1背景
上市公司是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其发行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有一种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证交所上市交易,必须经过批准,且必须要符合条件。《公司法》、《证券法》的修订,有利于对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或公司债券上市交易有一定的帮助。
上市公司是转变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市场化不断加强,公司作为市场的主体,在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的优秀代表,它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发挥着重大作用。上市公司通过融资,降低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使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2 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适应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格局。股票市场在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自身的发展完善后,取得了硕大的成绩。股票市场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1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