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与企业契约关系探讨【字数:11968】

摘 要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契约在规范人类交易行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逐渐得以完善,我们知道,商品经济环境下,各经济主体是需要遵照契约精神来开展各项活动的,而契约的内容以及其所规定的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则通常是借助于会计来进行确认、记录的。从此方面来看,会计信息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主要是分析了现代企业契约的结构以及效果问题,站在会计信息的视角提出改善契约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来说,本文系统梳理了契约和会计信息之间的复杂关系,依托于探究企业管理者如何在契约中选择会计程序这一问题,归纳会计信息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另外,还着重分析了我国所存在着的债务契约、报酬契约履行状况较差等问题,结合我国发展实际从契约履行机制、信息机制等方面着手给出合理化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会计信息理论概述 1
1.1会计信息的概念 1
1.1.1会计信息的含义 1
1.1.2会计信息的内容 1
1.2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 1
1.2.1会计信息的滞后性 1
1.2.2会计信息存在主观判断的差异性 2
1.2.3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 2
1.3改善对会计信息利用的现状 3
1.3.1改善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 3
1.3.2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着力加强监管力度,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3
第二章 企业契约理论概述 4
2.1企业的契约理论 4
2.1.1契约的概念 4
2.1.2企业契约理论的解读 4
2.2企业契约理论的主要观点 5
2.3对企业契约的理解 6
第三章 企业契约与会计信息 7
3.1债务契约与会计信息 7
3.1.1债权人与股东的利益冲突 7
3.1.2管理者会计政策的选择 8
3.2报酬契约与会计信息 9
3.2.1经营者和股东的关系 9
3.2.2会计信息在报酬契约中的作用 9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会计信息理论概述
1.1会计信息的概念
1.1.1会计信息的含义
具体而言其强调的是,会计单位借助于相关的财务报表或报告等,向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需求者披露企业有关经营管理以及财务方面的诸多信息。
总体来说,会计其实就是对各经济组织的相关经营信息进行确定、传播,以确保信息需求者可以及时地掌握信息,并据此作出经济决策。在具体操作进程中,各方都会依据自身的需要来筛选或者加工信息,不管是企业管理者、投资者还是债权人,其都可以从中获得相应信息,可以说信息共享真正实现,信息传递结构得以完善,各方的利益得到了重新调整。可以说,站在经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看,会计信息的内涵如下:
第一,狭义层面。其指的是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借助于会计准则等,来确认、记录相关信息,然后据此来编制囊括经济资源、经济活动等诸多信息在内的财务报告,确保各信息需求者可以从中搜集到有用信息。分析各国的会计制度可以看出,广义的会计信息囊括了如下内容:第一,企业主要借助于发布报告的形式来披露自身的经营状况、股权结构等信息,此类信息主要是用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经营成果等;第二,审计会计信息,囊括了审计报告、监事会报告以及内控制度评估。此类会计信息主要是用来评估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可靠;第三,管理会计信息,着重为管理当局的营运决策提供相关和有用的信息,被用于制定各种经营计划和预算、进行业绩衡量和反馈控制。
1.1.2会计信息的内容
会计信息其实可以细分成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信息两大种类,是站在会计视角来梳理企业的经济活动,囊括了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等,总体来说,其囊括了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如取得、分配资金方面的信息,利润表等;开展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如解析财务报告能够及时地察觉到企业在管理方面所存在着的漏洞。决策者在整理以及解读会计信息进程中能够对于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并据此来制定行之有效的经济决策,以确保企业能够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1.2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
1.2.1会计信息的滞后性
所谓滞后性其实强调的是,企业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无法满足信息投资者的需求,信息需求和信息披露间的矛盾日益激烈,企业遭受到诸多的批判,在很多时候还会因为操作不当爆发负面新闻,这使得人们怀疑他们的目标定位是否合适。
会计信息是对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计量、报告。除非是上市公司,否则企业很少会披露有关自身发展前景方面的信息。市场的波动越是激烈,会计信息就越是无法科学地预测未来的发展状况。我们知道,编制会计报表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也是导致会计信息滞后的重要原因。就国内来说,我们可以将财务报告分为月度、年度财务报告等几大种类,其中月度、季度和半年度财务报告被称为中期财务报告。
月度财务报告应当在月份终了后6天内报出;季度财务报告应当自季度终了之日起15天内报出;半年度财务报告应当在中期终了之日起两个月内报出;年度财务报告应当于年度终了后120天报出。现如今信息的变化速度是极为快速的,在短短数天之内企业的信息就有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信息需求者来说,那些能够预测未来发展走向的信息价值更高,对于其制定决策有着积极影响。
1.2.2会计信息存在主观判断的差异性
会计职业判断其实强调的是,会计工作者在遵守会计制度相关准则的前提下,立足于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经营状况,来作出专业判断的具体过程。对于企业而言,其经常需要作出专业性判断。会计工作者在很多时候需要凭借自身经验来评估会计信息的质量,如坏账的估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此类专业性的工作都需要会计人员来负责。需要强调的是,会计也是普通人,其也有主观臆断的时候,若是其专业素养较差就会作出不太可靠的判断,严重的话还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其在进行判断时需要慎之又慎。
1.2.3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具体其指的是输出以及输入的信息存在着不相符合等问题,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不一致(包括在原始凭证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变现形式有很多,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从横向看,信息流是不准确的。从纵向看,流量是不准确的。
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为谋取私利而滥用权力的非法手段,依托于制作假账来蒙蔽他人的双眼,据此来牟取私利。若是人为调节收入,将会引发收入失真问题;成本虚假列报,将会造成成本失真;虚假的增加和虚假的减少利润,会改变利润指标。这为贪污受贿以及挪用公款行为的出现提供了温床,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国家的税收受到严重影响,国有资产无端流失。众所周知,流转税以及所得税是我国政府最主要的税源之一,部分企业借助于弄虚作假等手段来制造账面亏损的现象,以达到逃税漏税的目的。资产账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如,人为地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致使此类资产的价值和实际严重不符;企业挤压了大量的存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会计期间其存货的价值低于市场价格,会计核算时仍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如此就无法折射出资产的可变现净值;组织费用、待财产损益等费用弄虚作假,此类行为严重违反了我国的会计准则,引发了信息失真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极大隐患,此外还会给投资者等利益群体制定决策带来不利影响,引发投资市场的混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