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率分析法在标准股份财务报表中的运用(附件)

摘 要我国制造业起步相对较早,起点较低,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迅速。目前就制造业发展情况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中国制造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大幅度提高,企业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技术改造、“工艺突破口”和全面质量管理等工作的深入开展,是制造企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一批先进的制造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和普及。在这其中西安标准股份在中国缝制设备行业中脱颖而出,标准股份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缝纫机生产基地。本文以比率法分析财务报表,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发现西安标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和漏洞,最终给予资本结构优化和成本管控优化建议。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论文研究内容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2 比率分析法概述 5
2.1比率分析法概述 5
2.1.1变现能力比率 5
2.1.2资产管理比率 5
2.1.3负债比率 5
2.1.4盈利能力比率 6
2.2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6
2.3比率分析法注意事项 7
3 基于比率分析法的西安标准股份报表分析 9
3.1西安标准股份财务报表比率法的实证分析 9
3.1.1企业变现能力分析 9
3.1.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1
3.1.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3
3.1.4标准股份其他指标分析 15
3.2西安标准股份财务报表综合分析 16
4西安标准股份的财务状况存在的问题 17
4.1资本结构问题 17
4.2成本管控问题 17
5 西安标准股份财务状况优化建议 19
5.1资本结构优化建议 19
5.2成本管控优化建议 19
5.2.1材料成本优化建议 19
5.2.2制造成本优化建议 19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3
1 绪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企业年报中的报表数据都过于片面不能够系统、全面的分析企业一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此论文将运用财务比例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企业目前持续经营状况、财务变动状况和预测企业未来的走势,给企业债权者、投资者、经营者和其他数据使用者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使其更加了解一个企业,帮助其进行决策本文以比率法分析财务报表从而发现西安标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和漏洞。
财务上报表上的数据并不能真正看出企业是否真正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也不能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是否稳定、有没有潜在威胁。而比率分析法就是将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变化和相关数据的得出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准确无误的分析企业一定会计期间产生的财务报表能够及时发现企业未来可能产生的报酬和存在的风险;可以检查经营者对企业预计发展所完成的情况;可以检验经营者的管理能力,为企业建立一套更加合理的奖罚制度提供一系列的帮助。本文运用比率分析法对西安标准股份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状况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优化建议。
1.2论文研究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大力发展制造业,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之上还解决了我国滞留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兴起致使大量制造业企业走向没落。但是就国内现在经济发展体系而言制造业企业依旧是国内最重要的产业支柱。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论文以下均将其简称为西安标准股份),兴起于中国大力发展制造业时期,其发展史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兴衰,在经济繁荣时期迅速发展;在经济萧条时期也能在夹缝中寻求生存。所以此公司成为了国内制造业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和领头羊。
本文主要运用的是财务分析法中的比率分析法,主要是从债权者、投资者、经营者这三个角色中对公司正常运营中标准股份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更加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为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能让对标准股份上心的股民在其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走向上提供出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而且要全方位了解标准股份的经营情况或财务状况,仅仅对其公布的财务报表信息进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全面的展现标准股份的财务状况,深入的解析标准股份的经营成果。本文以比率法分析财务报表,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发现西安标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和漏洞,最终给予资本结构优化和成本管控优化建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起源,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发展形成比率分析体系、指数法与标准比率法,被称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创始者。1928年,华尔与邓宁首次提出综合比率分析,后被世人公认为“华尔分析模式”,至今仍在国际财务分析实践中广泛应用。英国柯蓝菲儿管理学院讲师卢斯班德(2003)认为:要进行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的调整,必须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状况进行战略分析,并且建立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财务战略模型。美国纽约市立大学WLeopold?A?Bernstein(2004)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是一种判断过程,旨在评估企业过去或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未来企业经营状况以及经营业绩做出最佳预测。哈佛大学教授佩普(2004)把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战略发展联系起来,将其分为框架、企业分析和案例分析三大部分。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提出对评价结论对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产生的作用。
1.3.2国内研究现状
卢占峰(2004)认为最早的财务比率分析法主要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即偿债能力分析)。银行需要对贷款人进行信用调查和分析,借以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资本市场形成后财务比例分析发展成为盈利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主要从银行贷款服务发展到投资服务。李丽(2007)在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研究中认为现代企业是多重利息相关所组成的契约组织,财务分析则是各利益相关者决策的依据,比率分析法则是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兰芸芸(2011)在财务比率分析法的运用及其局限性研究中认为财务比率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财务分析的实践中被广泛运用。曹雅婷,周亚囡,林清清认为财务报告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且专业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 比率分析法概述
2.1比率分析法概述
2.1.1变现能力比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9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