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及运用状况的研究以青林实业有限公司为例【字数:10538】

摘 要谨慎性原则也叫做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伴随着经济活动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企业有效地运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成本控制和提高利润,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但在 实际运用中经常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为了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应正确使用谨慎性原则,趋利避害。本文主要根据青林实业有限公司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方式的选择、收入的确认和或有事项方面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此希望可以给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份参考。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标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1.4研究思路及方法 2
第二章 谨慎性原则的理论分析 4
2.1谨慎性原则的基本概念 4
2.1.1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4
2.1.2谨慎性原则的产生 4
2.2谨慎性原则的理论介绍 4
2.2.1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分析 4
2.2.2谨慎性原则的缺点分析 4
2.3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应用分析 5
2.3.1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5
2.3.2谨慎性原则的发展 5
2.3.3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步入成熟期 6
第三章 青林实业有限公司在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现状及问题 7
3.1青林实业有限公司简介 7
3.2青林实业有限公司在资产减值准备中的谨慎性原则问题 7
3.3青林实业有限公司在固定资产折旧中的谨慎性原则问题 7
3.4青林实业有限公司在收入确认中的谨慎性原则问题 8
3.5青林实业有限公司在或有事项确认中的谨慎性原则问题 8
第四章 青林实业有限公司在谨慎性原则运用出现问题的原因 9
4.1企业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不重视 9
4.2企业会计人员对谨慎性原则的滥用 9
4.3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着不一致 9
4.4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9
4.4.1谨慎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冲突 9
4.4.2谨慎性原则与可靠性原则的冲突 9
4.4.3谨慎性原则与可比性原则的冲突 10
第五章 青林实业有限公司应该采取的解决方案 11
5.1青林实业有限公司实行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11
5.1.1会计不确定性是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 11
5.1.2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 11
5.1.3有助于保护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11
5.1.4是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必要补充 11
5.2青林实业有限公司应该采取的措施 11
5.2.1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11
5.2.2加强审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 12
5.2.3会计计量的改进 12
第六章 结论 13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据当前的现状来看,现在每个企业在市场经济前提下所面临的市场都有不同的状况出现,因为在营运活动中有许多波动的情况发生,各种状况的存在肯定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发生在企业的营运活动中,所以谨慎性原则是企业进行核算时应该遵守的,对也许会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要做充分的预估,进行记账。
会计改革在慢慢的不停变化中,引导着会计规范在我国也在不停的处于变化当中。在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发布中,明确说明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必须遵守的。对之后不断修改的会计准则,尤其是在2001年对上市公司一定要提取八项减值准备进行了清楚的规定,深入的规范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但在会计中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这个实践情况还是需要研究的,报告太谨慎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偏假,但是财务报告如果不够谨慎的话,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又会降低。研究上面所说的问题,会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实行和健全有所帮助。
1.2研究目标
本文研究的重点目标应该从谨慎性原则的成长过程对它的会计理论实行体系的规整,希望谨慎性原则能有更为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
经过探究谨慎性原则的理论以及它在我国中小企业具体应用成效的解析,提出谨慎性原则的双重效应,尽可能对实际运用过程中存有的一些短板的发现,找到谨慎性原则怎样更加适宜应用问题的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对青林实业有限公司的实践案例从资产、收入、债务方面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此可以给我国中小企业更好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有所帮助。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
目前,在我国国内有关谨慎性原则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一点点的变多。主要是国外的一些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引进,然后再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的稳健性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有费伦苏(2006)、盛碧荷(2004)、郭维军(2012)等代表性学者。
费伦苏(2006)认为遇到不确定性因素时,会计人员应该谨慎,但又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盛碧荷(2004)提出,要对谨慎性原则的使用有所限制,以提高会计行为选择的科学性。
郭维军(2012)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许许多多的风险,竞争又在不断变多,企业所处的环境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减值的转回;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及使用期限的确认;无形资产的确认、使用期限;或有事项的确认;收入的确认等。企业面对存在的生产经营的潜在风险,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谨慎性。
国外
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谨慎性原则,应用范围很广,国内外人员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受托责任观时期
刚开始是中世纪的代管资产的人员为了能够减少受托责任,不预计任何资产的增长数,谨慎性原则由此产生。在19世纪,经济在不断的进步,会计受托责任越来越流行,使会计人员对诉讼风险的逐渐提高,为了减少自身的有关责任致使会计人员必须做出某些会计行为。会计界慢慢的接受了不断增多的为减少受托责任的谨慎性运用方式,谨慎性原则便从受托责任观下逐渐形成。在当时,会计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依据是谨慎性原则所缺乏的,造成这个概念有无法避免的逻辑性矛盾,因而它的生命力有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4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