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企业公司财务风险与防范

摘 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企业对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已经被社会发展的实践所证实。房地产行业不仅是推动其他行业有效需求产生的重要力量,更是破解大量社会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风险无时、无处不在。特别是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投资数额巨大、产业链条较长、影响因素多样以及牵扯行业众多等特征必然使其面临诸多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因此,探寻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促成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文章以我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为例,通过对其投资、盈利、偿债以及资本构成现状的分析,进而发现了引致万科公司财务风险的促成因素,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能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水平的提升,进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以及高效开展提供借鉴和帮助。文章认为健全投资决策体系、优化资本结构、认真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的宏观环境以及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等措施无疑是降低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进而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的合理以及高效路径。
目 录
1 绪论 6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6
1.1.1研究目的 6
1.1.2研究意义 6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2.1国外研究现状 6
1.2.2国内研究现状 7
1.3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8
1.3.1主要内容 8
1.3.2研究方法 8
2.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8
2.1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基本简介 8
2.2投资风险分析 9
2.3盈利及经营风险分析 10
2.4偿债风险分析 10
2.5资本构成风险分析 12
3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12
3.1外部原因 12
3.1.1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分析 12
3.1.2行业背景分析 12
3.2内部原因 13
3.2.1投资收益率低 13
3.2.2资产流动性较弱 13
3.2.3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13
3.2.4企业负债率偏高 13
4 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4
4.1 健全投资决策体系 14
4.2优化资产结构 14
4.3认真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的宏观环境 14
4.3.1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 14
4.3.2 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 14
4.3.3 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14
4.4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15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 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贡献者以及大量社会剩余劳动力的消化者,房地产对区域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已经被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实。因此,保障房地产企业的良性运行不仅是房地产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高效发展的必然。然而,作为一种客观现象,财务风险的危害性也已经被社会发展的实践所一次次证实。特别是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由于资金需求大、资金周转慢等特征必然使得财务风险活动一旦发生,必然将给房地产企业以及区域经济的和谐、高效运行产生明显的阻滞。因此,保障房地产企业财务活动的稳定、高效运行并降低其财务风险现象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以万科公司为例,通过对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现状以及问题的探析,旨在发现其促成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进而为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1.1.2研究意义
财务风险的危害性不言而喻。财务风险不仅是引致企业资金链紧张,进而阻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运行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企业声誉,进而阻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良性运行的关键。因此,探寻合理的财务机制及其运行模式,从而转嫁、降低甚至规避相应的财务风险对企业而言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本文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理论意义:对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探究,既是发现企业财务风险危害性的重要途径,更是发现引致企业财务风险现象发生促成因素,并以此采取相应优化措施的必然。当然,探析财务风险促成因素的过程以及优化措施的提出也为其他企业实施合理、高效的财务活动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2)现实意义:以万科公司为例,通过对其财务数据的分析,进而发现了引致企业财务风险现象的促成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无疑为万科公司财务活动的合理、高效运行,进而为企业财务风险现象的降低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和帮助。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风险的客观性以及危害性无疑引起了全世界学者们的关注。同时,学者们的研究也给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控制等带来了一定的参考和帮助。然而,分析视角以及分析层面的差异也必然最终注定了他们研究结论的不同。
1.2.1国外研究现状
与国内学者不同的是,外国学者则更多地从实证的角度对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例如,Jarrad(2015)等学者利用单个财务比率对美国19家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最终认为相对于其他财务比率而言,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这俩个比率指标更能较清晰地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Michae(2015)则从流动性、盈利性、杠杆性、偿债性以及活动性等方面出发,选取22个财务指标作为预测变量从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最终通过构建ZScore模型,从而提出了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的合理路径。Radhakr(2014)等学者则通过筛选出企业现金流量与总资产的比率、企业净收入与总资产的比率以及企业流动负债与总资产之比等6个财务比率指标,最终预测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情况。即使用现金流量与总负债比率作为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情况效果更好,其次是负债比率。显然,这个发现无疑为企业合理的通过一定的指标量化、衡量财务风险提供了借鉴。
1.2.2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学者侧重计量经济学分析财务风险不同点是,我国学者则更倾向于从定性的角度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例如,著名学者宗艳芳(2015)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有效控制》一文中,通过对财务风险内涵以及特征等概念的阐述,并结合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发现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融资难、资金周转缓慢、财务决策的失误以及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的原因无疑是引致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凸显的重要促成因素。并最终认为转变经营观念,增强财务风险理念、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以及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财务风险现象发生的概率和危害。李晓宇(2014)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通过运用分析评估模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认为,民营企业通过摒弃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增强企业风险风险意识等活动能够有效地提升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效率,进而推动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危害的降低。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们关于财务风险研究结果的综述,不难发现,学者们对财务风险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阻碍作用的认识是一致的。他们普遍认为财务风险会给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而给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造成一定的阻滞。因此,他们强调对企业而言,只要正确地、客观地认识、并评价其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切实的、高效的财务风险政策,从而更高效地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的理性以及高效发展。同时,学学者们分析视角和层面的差异也必然注定了他们优化措施的不同。显然,企业财务风险的优化措施不应该仅仅像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是内在或者外在因素推动的结果。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发展以及恶化等应该是内外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因此,只有从内外两个角度和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最终不断地优化企业的财务风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6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