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钢公司股利政策分析研究(附件)

摘 要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主要财政问题之一,承受着各方面的瞩目。制定合适的股利政策,对一个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会影响到公司股利的发放,股东的收益情况,以及公司的未来发展。本文将分析研究重钢股份有限公司股利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并针对重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利政策提出一般的建议对策。通过数据分析法和文献调查法,使人们对股利政策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从而制定更加适合公司发展的股利政策。从重钢股份公司近五年股利政策的数据分析来看,法规政策、治理结构、宏观经济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外部因素;公司盈利能力、投资政策、融资政策、资本结构是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内部因素。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得出股利政策的制订既要受到公司理财活动规律的约束,又要受到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制约。尽快地完善企业制度,调整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明确上市公司目标,健全管理者约束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决策机制,乃是重钢股份有限公司制订最佳股利政策的基础。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3
2 相关股利政策理论基础
2.1 股利政策的概述 4
2.1.1 股利 4
2.1.2 股利政策 4
2.2 股利政策理论 4
2.2.1 传统理论 4
2.2.2 现代理论 4
2.2.3 行为理论 4
3 重钢股份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分析
3.1 公司简介 6
3.2 股权结构及治理结构 6
3.2.1 股权结构 6
3.2.2 公司治理结构 6
3.3 重钢股份公司股利分配办法 6
3.3.1 公司近五年股利分配情况 6
3.4 相关因素对公司近五年股利分配情况的影响 8
4 重钢股份公司股利政策所存在的问题
4.1 公司现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公司简介 6
3.2 股权结构及治理结构 6
3.2.1 股权结构 6
3.2.2 公司治理结构 6
3.3 重钢股份公司股利分配办法 6
3.3.1 公司近五年股利分配情况 6
3.4 相关因素对公司近五年股利分配情况的影响 8
4 重钢股份公司股利政策所存在的问题
4.1 公司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10
4.1.1 股权结构复杂,且股权集中度高 10
4.1.2 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10
4.1.3 不分配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分配行为不规范 10
4.1.4 股利支付单一化,现金股利支付率低 10
4.2所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1
4.2.1 股权结构方面 11
4.2.2 市场治理机制方面 11
4.2.3 政策法规方面 11
4.2.4 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理念 11
5 完善重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利政策
5.1 股权结构多元化发展,优化流通股结构 13
5.2 董事会制定合适的股利政策 13
5.3 规范相关分配行为 14
5.4 提高现金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多样化 14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将来的筹资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公司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公司内部的留存收益,股利提供了股东的当期收益,股东对股利的不一样的爱好会对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公司的未来发展状况。所以,合理的股利政策,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管理者难以处理的问题,也是没有解决的财务问题之一。本文以重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希望可以对公司的股利分配问题进行了解并提出解决方案。
1.1.2 研究意义
我国的上市公司对于股利分配还很不成熟,存在严重的不分配现象。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投资者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因此,上市公司就要对投资者有较强的责任感。国外的上市公司在这方面比我国的上市公司要做得好很多,我国的平均股利支付率不断下降,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范围。股利分配行为也很不规范,没有长期的稳定和连续,形式也很多,这些都损害者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制定合适的分配政策对我国的上市公司来说极为重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纵观西方股利政策研究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传统股利理论和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现代股利理论。
Miller和Modigliani(以下简称MM)(2012),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股利无关的理论,即MM理论[1]。MM股利无关论的分析,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设基础上的:(1)完美资本市场假设;(2)理性行为假设;(3)完全确定假设。他们认为,企业的价值完全受其投资政策所决定的获利能力影响,而不是由公司的盈利股利分配政策所决定。他们认为影响一个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因素是该公司的盈利能力,至于该公司是否发放股利,或者以哪一种分配分配方式发放股利,对公司的股票价格都是没有影响的。
最早对此进行研究的是Farrar和Selwyn(2011)[2],他们通过比较不同股东税后现金股利所得和税后资本利得,得出税后资本利得必大于税后股利所得。因此,股东偏好资本利得胜于股利所得,即偏向股利无关论。随后Brennan(2012)通过创建一个股票评估模型[3],将Farrar和Selwyn的研究扩展到一般均衡情况,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而且其结论也差不多,即股利额较高的股票比股利额较低的股票需要更高的税前收益,公司最好的股利政策就是根本不发。然而,Black和Scholes(2011)[4]在对Brennan模型做实证检验时,得出的结果却十分不明确,其结果根据所使用的股利收益率的定义不同而不同。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制度背景独特的中国,有关股利政策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介绍国外股利政策基本理论开始的。90年代后随着我国股份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对股利政策的研究也日益活跃,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股利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股利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理论两个方面。近几年,随着行为金融学的繁荣,股利迎合理论的研究也日益活跃。
石丹(2012),以2012年年底以前上市的85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5],按照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将样本公司分为三类,采用典型的累计超额收益法,对首次发放的、不同形式的股利信号传递效应进行了检验,得出首次股票股利能够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而现金股利导致的超额收益水平较低的结论,结论支持了我国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的存在性。
胡秀群,谢妍(2014),以我国上市公司为对象,从公司治理结构安排的角度,系统研究了2012年管理层出台新政策后公司的股利分配动机,结果表明,降低代理成本假说和利益侵占假说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6]。20122013年,廖理和方芳,对我国股利代理理论进行了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03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