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监管的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附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策略,以解决国内资源过剩的问题。家电行业是我国经济体中的一个重要产业,为实现长期发展战略,家电企业纷纷向国外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及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现状,其次引出本文应用的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选取了海外并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几个主要风险,比如政治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最后根据案例提出了家电行业海外并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以此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如应对政治法律风险,应做到政府加强监督和管理,做好法律信息指导。关键词 海外并购,风险, 家电企业
目 录
1 引言 1
2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历程 2
2.1萌芽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2000年) 2
2.2起步发展阶段(2001年——2008年) 3
2.3高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3
3中国家电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3
3.1家电企业海外并购特点 4
3.2家电企业海外并购动因 5
3.3家电企业海外并购风险 6
4海尔并购通用案例分析 7
4.1并购案例介绍 7
4.2并购过程 7
4.3海外并购风险分析 8
5家电企业海外并购风险防范与控制 11
5.1政府加强监督和管理,做好法律信息指导 11
5.2完善融资方式,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 11
5.3选择正确的并购目标 12
5.4制定相应的协议应对汇率波动 13
5.5选择正确的整合策略,防止“购”而不“并”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在中国连续多年8%高增长率的影响下,大量的国际资本和热钱纷纷流入国内。在这些经济现象的影响下,导致人民币升值、国内通货膨胀问题严重。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解决国内资本过剩的现状,我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策略。
对外直接投资其中有一种方式就是海外并购,因为海外并购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仅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扩张,而且海外并购的成本是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方式里最低的一个、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帮助企业取得优势,因此可见海外并购主要有两点优势:一是效率,一是资源。效率是指海外并购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企业占领市场,实现企业的海外扩张战略要求。其次,海外并购能够获得目标方的资源、技术、管理经验,之后结合自身企业的资源,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根据普华永道2017年发布的报告,在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和交易金额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水平,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回归理性,当然也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有所下降;多数买家也因为受到外汇和海外监管机构等的一些影响,超大型的海外并购案例也有所减少;尽管如此,如图也可以发现2017年的海外收购数量和交易金额金额依然是要大于14年和15年的总和。
图11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数量(数量)与交易金额(十亿美元)
来源:汤森路透、普华永道分析及投资中国
家电行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海外并购慢慢变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能持续长时间的成长战略,因为它给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家电企业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的持续扩大道路,成功的海外并购对于我国家电企业的成长借鉴意义极其重要,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帮助企业快速取得国内不具有的资源,优化企业的技术水平、品牌、产品和管理等,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其在全球的影响力。
并购并不是件想象中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尤其是海外并购,受制约的因素更加多,据统计在所有的并购案中,失败的并购案约占2/3左右。本文通过选取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了解了现如今中国海外并购的最新动向,并以此总结一些经验教训。选取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是因为:首先,海尔本身在我国家电行业就是知名企业,通用家电在美国也是知名企业;其次,青收购通用家电涉及金额巨大,是目前为止中国家电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如此巨大的企业并购,其采用的风险防范措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后,在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之前,海尔分别在2011年收购日本三洋白电业务,2012年收购了斐雪派克大量的股权[1]。为这次并购积攒下了丰富的经验,因此这个案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通过对这次并购活动中所涉及到的风险分析,可以使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意识到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总结经验教训。
2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历程
从1982年以来,我国的海外并购已发展三十年多,从整体趋势来看,交易数量与交易金额一直在逐步提升。纵观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产业分布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行业转变为从重工业转变为资源型行业然后又转变为轻工业和服务业。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历程来看,学者们一般会把它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2.1 萌芽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2000年)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活动,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在向国外发展。在1984年,华润和中银联手收购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次收购是海外并购的第一次。因此这一并购案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开端。中国改革开放后,八九十年代我国处于“引进来”阶段[2],法律法规方面还不规范,因此海外收购数量是很少的。在此期间海外并购特点为并购量少,并购金额少,目标并购区域相对较窄,并购方大部分为国有企业而且集中为石油化工等与民生联系度高行业为并购方的特点[3]。因为这个时期海外并购还属于探索阶段,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所以不能提供太多的借鉴意义。
2.2起步发展阶段(2001年——2008年)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全球化。据统计,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外商投资总额只有20多亿美元,而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外商投资总额猛增至70亿美元以上,投资总额是2000年的三倍还多。中国的企业真正的意识到了只有“走出去”,实现经济全球化,才会使企业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因此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海外并购热潮。在这个阶段,中国海外并购交易的数量和交易量都有了空前的增长。单就2001年一年时间,十起并购案件中有六起是海外并购[2],但是并购不成功和并购后整合成为巨大问题。这一时期海外并购特点为并购金额加大、并购规模增大且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虽然这一时期成功的海外并购数量不多,但是能给以后的海外并购提供一定额经验和借鉴。
目 录
1 引言 1
2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历程 2
2.1萌芽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2000年) 2
2.2起步发展阶段(2001年——2008年) 3
2.3高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3
3中国家电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3
3.1家电企业海外并购特点 4
3.2家电企业海外并购动因 5
3.3家电企业海外并购风险 6
4海尔并购通用案例分析 7
4.1并购案例介绍 7
4.2并购过程 7
4.3海外并购风险分析 8
5家电企业海外并购风险防范与控制 11
5.1政府加强监督和管理,做好法律信息指导 11
5.2完善融资方式,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 11
5.3选择正确的并购目标 12
5.4制定相应的协议应对汇率波动 13
5.5选择正确的整合策略,防止“购”而不“并”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在中国连续多年8%高增长率的影响下,大量的国际资本和热钱纷纷流入国内。在这些经济现象的影响下,导致人民币升值、国内通货膨胀问题严重。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解决国内资本过剩的现状,我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策略。
对外直接投资其中有一种方式就是海外并购,因为海外并购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仅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扩张,而且海外并购的成本是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方式里最低的一个、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帮助企业取得优势,因此可见海外并购主要有两点优势:一是效率,一是资源。效率是指海外并购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企业占领市场,实现企业的海外扩张战略要求。其次,海外并购能够获得目标方的资源、技术、管理经验,之后结合自身企业的资源,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根据普华永道2017年发布的报告,在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和交易金额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水平,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回归理性,当然也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有所下降;多数买家也因为受到外汇和海外监管机构等的一些影响,超大型的海外并购案例也有所减少;尽管如此,如图也可以发现2017年的海外收购数量和交易金额金额依然是要大于14年和15年的总和。
图11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数量(数量)与交易金额(十亿美元)
来源:汤森路透、普华永道分析及投资中国
家电行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海外并购慢慢变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能持续长时间的成长战略,因为它给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家电企业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的持续扩大道路,成功的海外并购对于我国家电企业的成长借鉴意义极其重要,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帮助企业快速取得国内不具有的资源,优化企业的技术水平、品牌、产品和管理等,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其在全球的影响力。
并购并不是件想象中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尤其是海外并购,受制约的因素更加多,据统计在所有的并购案中,失败的并购案约占2/3左右。本文通过选取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了解了现如今中国海外并购的最新动向,并以此总结一些经验教训。选取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是因为:首先,海尔本身在我国家电行业就是知名企业,通用家电在美国也是知名企业;其次,青收购通用家电涉及金额巨大,是目前为止中国家电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如此巨大的企业并购,其采用的风险防范措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后,在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之前,海尔分别在2011年收购日本三洋白电业务,2012年收购了斐雪派克大量的股权[1]。为这次并购积攒下了丰富的经验,因此这个案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通过对这次并购活动中所涉及到的风险分析,可以使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意识到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总结经验教训。
2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历程
从1982年以来,我国的海外并购已发展三十年多,从整体趋势来看,交易数量与交易金额一直在逐步提升。纵观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产业分布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行业转变为从重工业转变为资源型行业然后又转变为轻工业和服务业。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历程来看,学者们一般会把它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2.1 萌芽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2000年)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活动,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在向国外发展。在1984年,华润和中银联手收购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次收购是海外并购的第一次。因此这一并购案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开端。中国改革开放后,八九十年代我国处于“引进来”阶段[2],法律法规方面还不规范,因此海外收购数量是很少的。在此期间海外并购特点为并购量少,并购金额少,目标并购区域相对较窄,并购方大部分为国有企业而且集中为石油化工等与民生联系度高行业为并购方的特点[3]。因为这个时期海外并购还属于探索阶段,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所以不能提供太多的借鉴意义。
2.2起步发展阶段(2001年——2008年)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全球化。据统计,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外商投资总额只有20多亿美元,而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外商投资总额猛增至70亿美元以上,投资总额是2000年的三倍还多。中国的企业真正的意识到了只有“走出去”,实现经济全球化,才会使企业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因此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海外并购热潮。在这个阶段,中国海外并购交易的数量和交易量都有了空前的增长。单就2001年一年时间,十起并购案件中有六起是海外并购[2],但是并购不成功和并购后整合成为巨大问题。这一时期海外并购特点为并购金额加大、并购规模增大且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虽然这一时期成功的海外并购数量不多,但是能给以后的海外并购提供一定额经验和借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