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债券对于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研究

可转换债券对于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研究[20200210135731]
摘要
随着我们市场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的日渐完善,证券法律法规的逐步上台,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受到了现代企业的青睐,同时利用融资结构来改善公司治理也将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手段。本文从可转换债券这一金融衍生品入手来探讨其对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本文先介绍了可转换债券的基本功能,对其性质、构成要素与各主体的动机进行了简单分析,再从公司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投资的角度阐述了可转换债券在公司治理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与普通债券和普通股票进行对比,分析可转换债券所存在的优势;然后,又介绍了可转换债券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最后提出了可转换债券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仍然有待改进的几个方面并提出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可转换债券公司治理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
1 绪论    1
1.1现实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文献综述    2
1.4研究框架    2
2基本概念与理论    3
2.1 可转换债券的定义及其性质    3
2.2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构成要素    3
2.3可转换债券各主体的动机分析    4
2.3.1发行人的动机分析    4
2.3.2投资者的动机分析    6
2.4 公司治理内涵    7
2.5可转换债券在中国的发展    8
3可转换债券在公司治理中的机制分析    9
3.1可转换债券解决公司代理成本的机制分析    9
3.1.1代理问题的理论描述    9
3.1.2可转换债券的作用    9
3.2可转换债券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分析    10
3.2.1对信息不对称的理论描述    10
3.2.2可转换债券的作用    10
3.3可转换债券解决风险投资中公司治理问题的机制分析    10
3.3.1对于风险投资的的理论描述    10
3.3.2从激励理论角度认识可转换债券的作用    11
4 问题与对策建议    12
4.1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问题    13
4.2加强转券功能的建议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 绪论
1.1现实背景
可转换债券当前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金融产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自1843年,美国New York Erie铁道公司发行第一张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的发展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然而可转换债券在中国市场上存在的时间还是相当短的,我国的第一只可转换债券是深宝安,是1992年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在我国发展了有二十多年,目前在沪深挂牌的可转债有26支。可转换债券市场正在逐步壮大,而且参与者也在逐渐增多,其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
我国可转换债券自90年代开始以来开始逐渐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到如今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企业已经涉及到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资产规模,现在的可转换债券也已经作为一种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并且可转换债券对于改善公司治理方面与普通股票和债券相比有它的独特之处,它由于同时具有债券和期权的性质,使它在改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治理水平和在处理关于股东与管理层和股东与投资者之间的问题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
在我国,在债券市场融资受到条款的约束比较大,债券市场的建设比股票市场更为规范。虽然如此,债券市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国目前的债券市场交易规模其实并不大,目前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数量不多,他们的交投也不活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这些问题,一些相关于债券发行、交易的法律也有待完善。
1.2研究意义
可转换债券对于我国来说目前还是一种发展时间比较短的融资产品,从开始发展到现在总共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西方国家采用债务融资的方法来筹措资金的比例大于股权融资,但我国上市企业仍然是更乐于采用股权融资。由于它在国内发展时间短,而且国内所发表的关于可转换债券的文献多是关于研究其定价机制和期权价值,关于公司管理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所以本文希望通过介绍可转换债券,并对其特有的属性和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希望可以在可转换债券对于公司治理机制方面拥有一定的探讨作用。
1.3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的学者对于公司治理从各个方面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我们国家的学者对于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
黄少安和张岗(2008)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对于股权融资更为偏好,因为股权融资的成本相对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来说大大降低,由此导致上市公司大多不愿意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他们指出如果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来改善公司融资结构的话可在长期上优化股权结构。汪辉(2009)提出债务融资可以加强公司治理,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并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这一结论,但是他同时也在文章中表明如果资产负债率较高,债务融资并不能起到这种效果。张新民(2009)提出债务融资是一种约束管理层的工具,它相比其它普通激励计划可能更为有效。企业的不同融资方式也可以传递公司经营是否良好的信号。孙永祥(2010)提出了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文章认为,债权人的存在或融资结构不同,会直接影响委托代理关系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所以融资结构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治理结构。
赵晓容(2011)提出可转换债券相比较普通债权和普通股的优势。可转换债券与普通的债券相比较,可转换债券的利率相对较低,能够使公司以更少的成本获取前期需要投入的资本。同时转券和普通股相比,它使得公司可以用高于当前股价的价格出售普通股,这样的举措可以稳定公司的股价。胡泊(2012)提出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具有债券性和股权性的特殊债券,它的这两种特性让它具有了很大的优势。从持有人的角度讲,持有人在转换期前可以拿到固定利息,到期可以收回本金。如果转换成股票则可以拿到股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80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