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改革及其影响研究经济与管理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途径,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在众多税收种类当中,个人所得税为国家带来的收入众多。自我国建国以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经历了多次改革,几次改革都是不断提高税收标准,拉低贫富收入差距,为我国的基层人民谋福利,但居民收入差距依旧明显,其作用并未得到最大的发挥,为了进一步税负公平和缩小分配差距,我国实行最新的税制改革。此次改革确定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模式,将个人所得税收免征额提高到至5000元,并增加专项附加扣除,税率结构优化,税率级次减少及边际税率降低,税收征管水平提高。本文通过改革背景、改革的原因及发展历程主要从政府、企业以及个人这三个方面分析个人所得税改革带来的影响。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2
1.3主要思路及研究方法 4
2.个人所得税概述 4
2.1个人所得税概念 4
2.2个人所得税构成要素 5
2.3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法 7
3.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9
4.个人所得税最新改革 10
4.1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原因 10
4.2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10
4.3个人所得税改革存在的问题 11
4.4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建议 11
5.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 12
5.1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居民的影响 12
5.2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13
5.3个人所得税改革对政府的影响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是根据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税法制定的。它审查了工商户所得税的暂行规定,城乡个人收入调整条例,于1986年在工商税收制度改革中通过。进行重大修改,逐步对利息税和费用扣除标准进行一些调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一直在稳步增加,收入逐年增加。它是中国第五大税收类别,在提高税收、调整收入分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不断提出所得税改革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方案。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提出了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设想。对所有个人收入的分类和整合,在那之后,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3月),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年3月)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年3月)已经提出了”所得税制度结合个人完整的体系和分类体系改革的目标,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决定”也提出了同样的目标。个人所得税法已经多次修订,主要是在调整工资,扣除费用,引入利息税的基础上调整工资收入和工业和商业家庭的生产税率和收入等级,改革并未采取实质性措施,建立综合税制。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转型和现代化,居民收入和来源也呈现多元化。所得税改革导致纳税人数量减少,税基狭窄,组织的收入职能和直接分配职能受到影响。此外,个人所得税的管理方法尚未建立,缺乏良好的管理条件,不符合建立现代税制的发展方向。因此,大规模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迫在眉睫。
在2013年,第18届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并提出新的“设置逐步引入综合整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综合所得税制“。这项改革与以往改革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要在深化改革、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背景下实施。更重要的是,“决定”认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将财政职能提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税收是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鉴于从国家管理角度对税收职能的新解读,税收职能将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将扩展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领域。税收是政府增加收入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作为现代税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所得税主要适用于大多数个人及其收入。及时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是国家治理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管理部门将根据纳税人唯一身份证号,建立统一的自然人数据系统,包括基础信息、收入信息、税务信息和第三方信息,为大数据下的国家治理提供条件;纳税人直接纳税申报和税务机关审计,税务服务,税收宣传和建议都将有助于培养出纳税人的税收意识。中国正处于一系列新的转型和社会变革过程中,这将促进公民与国家之间现代互动的建立,以及国家治理的民主化。因此,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从加强职能的角度对一些提案进行紧急和创新分析。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国家文献可以用两种方式概括:第一,税收改革本身的研究。顾成(2014)认为,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进程最能反映在财政管理,政治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制约方面。未来的改革应在税率结构,指数化和减税方面进一步改善。俊崔(2015)估计,在感知模式的变化是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税收收入的顺利入境,并以促进对个人收入,充分利用税收股权。根据这一分析,税收要素包括预付款,汇款,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税率制度,收入分配以及收款和处置机构。二是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经济效应。本研究的重点是税收对收入分配,社会福祉或经济行为的影响。岳西明等人(2012)研究了2011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这种税制改革,从平均税率的角度来看,削弱了收入分配的影响。在扣除工资收入后,累进的全球所得税指数呈倒U型。
万翔宇(2011)利用行为反应的微观模拟模型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过度扣减会加剧收入差距,破坏税收公平原则。徐志伟等人(2013)采用包含异质收入的一般均衡模型来评估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对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改善中等收入者的福祉,降低高收入群体的福利。最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很小。徐钊(2012)建立了一个“跨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由一系列基于代际重叠动态模型的不等式方程组成,以研究增加税收比例的效果。如个人所得税对经济福祉和效率的影响。间接税比直接税更有利于经济效率。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2
1.3主要思路及研究方法 4
2.个人所得税概述 4
2.1个人所得税概念 4
2.2个人所得税构成要素 5
2.3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法 7
3.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9
4.个人所得税最新改革 10
4.1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原因 10
4.2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10
4.3个人所得税改革存在的问题 11
4.4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建议 11
5.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 12
5.1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居民的影响 12
5.2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13
5.3个人所得税改革对政府的影响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是根据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税法制定的。它审查了工商户所得税的暂行规定,城乡个人收入调整条例,于1986年在工商税收制度改革中通过。进行重大修改,逐步对利息税和费用扣除标准进行一些调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一直在稳步增加,收入逐年增加。它是中国第五大税收类别,在提高税收、调整收入分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不断提出所得税改革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方案。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提出了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设想。对所有个人收入的分类和整合,在那之后,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3月),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年3月)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年3月)已经提出了”所得税制度结合个人完整的体系和分类体系改革的目标,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决定”也提出了同样的目标。个人所得税法已经多次修订,主要是在调整工资,扣除费用,引入利息税的基础上调整工资收入和工业和商业家庭的生产税率和收入等级,改革并未采取实质性措施,建立综合税制。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转型和现代化,居民收入和来源也呈现多元化。所得税改革导致纳税人数量减少,税基狭窄,组织的收入职能和直接分配职能受到影响。此外,个人所得税的管理方法尚未建立,缺乏良好的管理条件,不符合建立现代税制的发展方向。因此,大规模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迫在眉睫。
在2013年,第18届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并提出新的“设置逐步引入综合整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综合所得税制“。这项改革与以往改革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要在深化改革、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背景下实施。更重要的是,“决定”认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将财政职能提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税收是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鉴于从国家管理角度对税收职能的新解读,税收职能将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将扩展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领域。税收是政府增加收入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作为现代税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所得税主要适用于大多数个人及其收入。及时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是国家治理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管理部门将根据纳税人唯一身份证号,建立统一的自然人数据系统,包括基础信息、收入信息、税务信息和第三方信息,为大数据下的国家治理提供条件;纳税人直接纳税申报和税务机关审计,税务服务,税收宣传和建议都将有助于培养出纳税人的税收意识。中国正处于一系列新的转型和社会变革过程中,这将促进公民与国家之间现代互动的建立,以及国家治理的民主化。因此,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从加强职能的角度对一些提案进行紧急和创新分析。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国家文献可以用两种方式概括:第一,税收改革本身的研究。顾成(2014)认为,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进程最能反映在财政管理,政治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制约方面。未来的改革应在税率结构,指数化和减税方面进一步改善。俊崔(2015)估计,在感知模式的变化是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税收收入的顺利入境,并以促进对个人收入,充分利用税收股权。根据这一分析,税收要素包括预付款,汇款,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税率制度,收入分配以及收款和处置机构。二是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经济效应。本研究的重点是税收对收入分配,社会福祉或经济行为的影响。岳西明等人(2012)研究了2011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这种税制改革,从平均税率的角度来看,削弱了收入分配的影响。在扣除工资收入后,累进的全球所得税指数呈倒U型。
万翔宇(2011)利用行为反应的微观模拟模型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过度扣减会加剧收入差距,破坏税收公平原则。徐志伟等人(2013)采用包含异质收入的一般均衡模型来评估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对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改善中等收入者的福祉,降低高收入群体的福利。最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很小。徐钊(2012)建立了一个“跨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由一系列基于代际重叠动态模型的不等式方程组成,以研究增加税收比例的效果。如个人所得税对经济福祉和效率的影响。间接税比直接税更有利于经济效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