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措施研究(附件)
摘 要脱贫攻坚是我国“十三五”时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农村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农村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生力军的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变革与发展、在精准扶贫中的定位、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在助推精准扶贫方面的措施进行了研究,总结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助推精准扶贫的效果,并发现在精准扶贫中存在贫困户对金融扶贫的认知仍存在偏差、缺少扶贫信息的监督与反馈等问题。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1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二、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定位与作用 2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变革、发展历史 2
(二)农村商业银行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3
(三)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职能 3
三、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的主要举措 4
(一)调查摸底、精准对接方面 4
(二)对金融精准扶贫知识的普及方面 4
(三)金融基础设施方面 5
(四)信贷产品和扶贫模式方面 5
(五)防范风险方面 6
四、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的效果分析 7
(一)宣传引导方面 7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8
(三)信贷产品与扶贫模式方面 8
(四)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总体效果 8
五、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不足与建议 9
(一)贫困户对金融扶贫的认知仍存在偏差 9
(二)缺少对扶贫信息的监督与反馈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战略中,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转型。农村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在扶贫攻坚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单靠国家财力难以满足。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金融手段和金融方法来弥补扶贫资金缺口,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实现“输血式”的扶贫到“造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式”的扶贫的转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定位、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举措及效果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 11 月的湖南湘西考察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习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其逐渐上升为我国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核心战略,并开始在全国各地的农村推行。
李国治(2016)认为,精准扶贫是依照合理的程序和规范,精准鉴识困难户和贫困村,对症下药、不务空名地对贫困户和贫困村推行精准扶持,并对其进行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然后优化对对扶贫资源的配置,一步一步地确立卓效、规范的扶贫机制[1]。
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王介勇等(2016)认为,我国目前在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问题复杂多元,包括贫困主体分散脆弱,贫困治理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等[9]。
面对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贫问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在帮扶和发展三农方面提供动力,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的生力军。
史静文等(2014)认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担负着支农和促进商业发展的作用,其将市场定于服务三农,利用信贷服务三农,扩大三农的覆盖面,加强支农力的度[14]。李宏畅(2016)提出了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具备许多服务三农的优势,包括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与三农客户的特性互补,互联网金融推进了商业银行在三农金融领域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为国有商业银行推行国家新型惠农政策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等[6]。
农村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中取得了成绩,但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程凤朝(2015)认为,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面对的难题包括金融供给不足与金融供给过度共存;农村金融抵押、担保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突破,农村商业银行的产品与服务创新不充足;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与三农的现状和实践不匹配;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风险分担补偿有待完善[10]。
自精准扶贫成为我国扶贫中的核心战略,学者们对精准扶贫理论进行了深度研究,提出当前精准扶贫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给出具有实践性的建议,对于我国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前人研究的借鉴和参考的基础上,本文将继续总结与评价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的举措与效果。
2.国外研究现状
如何帮助贫困户减贫、脱贫是世界各国竭力研究的课题,国外在关于扶贫的探究中未提到“精准”一词,但关于商业银行小额信贷扶贫方式,外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
Khandker(1999)探究了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体系对农村贫困境况的影响, 他提出农村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能够推进对农村的经济发展[15]。
Ledgerwood、Christen(2011)等认为,MFIs具有双重目标:实现减缓贫困的社会目标和实现财务可持续的财务目标。早期的小额信贷比较注重扶贫的社会目标,近年来,实现财务可持续的财务目标越来越成为MFIs追求的目标[16]。
Martin(2017)对小额信贷做出评论:小额信贷的目标与作用是缓解农村地区贫困户的贫困境况,但是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不断增加的压力。一方面,尽管商业银行已经在提升扶贫力度和扶贫覆盖面,但是贫困人口的数量巨大,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在大力扶贫的情况下保证自身的盈利性,与扶贫的公益性存在冲突,这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压力;第三方面,商业银行可用于扶贫的资金有限,需要得到商业资金的帮助,在寻求合作与帮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同样面临压力[17]。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拟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变革与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定位、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在助推精准扶贫方面的措施进行研究。
二、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定位与作用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变革、发展历史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核心,但其逐渐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进行股份制改革。在2003年 6月,我国开始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 达到标准的农村信用社可以升级成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农村合作银行或实行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
但农村合作银行在股权结构等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2010年取消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被确定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最终形式。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1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二、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定位与作用 2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变革、发展历史 2
(二)农村商业银行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3
(三)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职能 3
三、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的主要举措 4
(一)调查摸底、精准对接方面 4
(二)对金融精准扶贫知识的普及方面 4
(三)金融基础设施方面 5
(四)信贷产品和扶贫模式方面 5
(五)防范风险方面 6
四、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的效果分析 7
(一)宣传引导方面 7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8
(三)信贷产品与扶贫模式方面 8
(四)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总体效果 8
五、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不足与建议 9
(一)贫困户对金融扶贫的认知仍存在偏差 9
(二)缺少对扶贫信息的监督与反馈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战略中,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转型。农村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在扶贫攻坚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单靠国家财力难以满足。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金融手段和金融方法来弥补扶贫资金缺口,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实现“输血式”的扶贫到“造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式”的扶贫的转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定位、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举措及效果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 11 月的湖南湘西考察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习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其逐渐上升为我国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核心战略,并开始在全国各地的农村推行。
李国治(2016)认为,精准扶贫是依照合理的程序和规范,精准鉴识困难户和贫困村,对症下药、不务空名地对贫困户和贫困村推行精准扶持,并对其进行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然后优化对对扶贫资源的配置,一步一步地确立卓效、规范的扶贫机制[1]。
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王介勇等(2016)认为,我国目前在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问题复杂多元,包括贫困主体分散脆弱,贫困治理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等[9]。
面对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贫问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在帮扶和发展三农方面提供动力,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的生力军。
史静文等(2014)认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担负着支农和促进商业发展的作用,其将市场定于服务三农,利用信贷服务三农,扩大三农的覆盖面,加强支农力的度[14]。李宏畅(2016)提出了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具备许多服务三农的优势,包括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与三农客户的特性互补,互联网金融推进了商业银行在三农金融领域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为国有商业银行推行国家新型惠农政策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等[6]。
农村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中取得了成绩,但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程凤朝(2015)认为,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面对的难题包括金融供给不足与金融供给过度共存;农村金融抵押、担保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突破,农村商业银行的产品与服务创新不充足;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与三农的现状和实践不匹配;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风险分担补偿有待完善[10]。
自精准扶贫成为我国扶贫中的核心战略,学者们对精准扶贫理论进行了深度研究,提出当前精准扶贫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给出具有实践性的建议,对于我国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前人研究的借鉴和参考的基础上,本文将继续总结与评价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的举措与效果。
2.国外研究现状
如何帮助贫困户减贫、脱贫是世界各国竭力研究的课题,国外在关于扶贫的探究中未提到“精准”一词,但关于商业银行小额信贷扶贫方式,外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
Khandker(1999)探究了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体系对农村贫困境况的影响, 他提出农村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能够推进对农村的经济发展[15]。
Ledgerwood、Christen(2011)等认为,MFIs具有双重目标:实现减缓贫困的社会目标和实现财务可持续的财务目标。早期的小额信贷比较注重扶贫的社会目标,近年来,实现财务可持续的财务目标越来越成为MFIs追求的目标[16]。
Martin(2017)对小额信贷做出评论:小额信贷的目标与作用是缓解农村地区贫困户的贫困境况,但是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不断增加的压力。一方面,尽管商业银行已经在提升扶贫力度和扶贫覆盖面,但是贫困人口的数量巨大,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在大力扶贫的情况下保证自身的盈利性,与扶贫的公益性存在冲突,这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压力;第三方面,商业银行可用于扶贫的资金有限,需要得到商业资金的帮助,在寻求合作与帮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同样面临压力[17]。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拟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变革与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定位、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在助推精准扶贫方面的措施进行研究。
二、农村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的定位与作用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变革、发展历史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核心,但其逐渐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进行股份制改革。在2003年 6月,我国开始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 达到标准的农村信用社可以升级成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农村合作银行或实行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
但农村合作银行在股权结构等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2010年取消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被确定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最终形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