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研究(附件)
摘 要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大规模的集团公司不断涌现,审计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日益提高了对审计质量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质量相关性。首先,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审计质量及二者关系的研究结论进行相关的文献回顾及文献评述;其次,本文将2014-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和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通过相关数据进行检验得出本文的结论,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对于高质量审计未来的发展建议及目前存在的研究局限。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内容 2
(四) 研究方法 2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3
(一) 国内外文献回顾 3
(二) 研究假设的提出 4
三、 研究设计 5
(一)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5
(二) 模型的建立 5
(三) 变量的选取 5
四、 实证结果与解释 8
(一) 描述性统计 8
(二) 单因素分析(均值t检验) 8
(三)相关性分析 8
(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9
五、 研究结论、发展建议与研究局限 11
(一) 研究结论 11
(二) 发展建议 11
(三) 研究局限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作为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过程,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是组成当前审计市场的重要部分,也是监督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机制。
在实务中,审计质量的高低不仅能够体现审计水平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决定要进行投资,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主体,其审计质量会受到计师事务所规模的影响。
我国的会计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事务所独立发展的时间较短,尚未健全相关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直至目前,对于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许多研究者仍然存在争议。国外学者大多认为,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我国许多学者却得出了二者不相关的结论。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和审计市场都未建立完善;另外我们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实证研究模型,大多是从国外的模型上进行修改使用,以及研究角度或样本量等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要想进一步确定二者关系,还需要做大量有力的研究。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我国由于审计市场发展不成熟,对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尚无权威的划分标准,不同的研究角度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因此需要不断关注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本文基于最新3年的审计数据结合中注协的百强事务所排名信息,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大型集团公司不断涌现,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在中国审计市场中,“国内十大”事务所的收入占据大量比重,从而缩小了国内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但近年来大规模事务所造假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发生,如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对九好集团2013至2015年度的财务报表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在2017年,鞍重股份和九好集团被查实存在“忽悠式重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信息,因此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被证监会处以900万的罚款,由此可见大规模的事务所可能未必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基此,我们需继续研究国内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是否有必然关联,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别,从而有益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宏观调控审计市场,维持审计市场的长远发展。
(三)研究内容
文章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各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显著差异;最后结合我国审计市场的现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及目前的研究局限。
(四)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实证检验,研究样本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选取其20142016年的数据,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来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设置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分析。
本文主要的研究途径是以搜集数据为主,登入CSMAR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网等,搜集有效的数据资料,代入模型,然后采用表格等形式进行整理描述,使文章表述更加清晰明了。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审计质量定义
De Angelo在1981年首次提出审计质量的定义,他认为审计质量是一种联合概率,即在审计业务中,审计师发现了客户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违规现象并且将这些违规现象进行上报的概率。此后,美国瓦茨和齐默尔曼(1982)对审计质量又有了新的定义,他们认为审计质量是当企业有违规行为发生时,审计师是否会将情况如实上报给管理当局的概率。
(2)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
De Angelo(1981)首先提出二者呈正相关,他得出的结论是当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越看重审计服务的质量。Gopal V. Krishnan(2003)采用可操控应计利润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经研究发现,与“非六大”事务所相比,“六大”事务所能很好的制止被审计单位采用激进性的做法去操控应计利润,审计质量较高。Choi等(2007)主要探讨了与事务所相关的法制环境与风险溢价的相关关系,认为在审计质量方面,考虑到大规模事务所人员专业素质,软件设备等优于小规模事务所,故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Choietal(2010)以上市公司六年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将事务所分所区分为大小不同的规模,研究其对审计质量产生的不同影响。在控制事务所规模和行业专长的情形下,事务所分部的规模越大,提供的审计质量也会越高,也就是说事务所规模越大使得被审计单位越少的进行盈余操作,进而提高了审计质量。
综上所述,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方面,绝大部分国外的研究结果方向一致,就是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二者间的关系较为显著。但也有少数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同,例如Kim等(2003)通过研究发现,审计质量高低与事务所规模大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国内研究现状
(1)审计质量定义
国内目前尚未形成对于审计质量较为明确的定义或权威性的描述。
1993年,在《中国审计大辞典》中,审计质量被描述为“审计业务工作的优劣程度,即审计结果能够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张龙平(1994)、司艳萍(2003)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过程和审计人员的质量,用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和符合性加以体现。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内容 2
(四) 研究方法 2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3
(一) 国内外文献回顾 3
(二) 研究假设的提出 4
三、 研究设计 5
(一)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5
(二) 模型的建立 5
(三) 变量的选取 5
四、 实证结果与解释 8
(一) 描述性统计 8
(二) 单因素分析(均值t检验) 8
(三)相关性分析 8
(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9
五、 研究结论、发展建议与研究局限 11
(一) 研究结论 11
(二) 发展建议 11
(三) 研究局限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作为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过程,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是组成当前审计市场的重要部分,也是监督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机制。
在实务中,审计质量的高低不仅能够体现审计水平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决定要进行投资,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主体,其审计质量会受到计师事务所规模的影响。
我国的会计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事务所独立发展的时间较短,尚未健全相关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直至目前,对于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许多研究者仍然存在争议。国外学者大多认为,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我国许多学者却得出了二者不相关的结论。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和审计市场都未建立完善;另外我们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实证研究模型,大多是从国外的模型上进行修改使用,以及研究角度或样本量等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要想进一步确定二者关系,还需要做大量有力的研究。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我国由于审计市场发展不成熟,对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尚无权威的划分标准,不同的研究角度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因此需要不断关注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本文基于最新3年的审计数据结合中注协的百强事务所排名信息,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大型集团公司不断涌现,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在中国审计市场中,“国内十大”事务所的收入占据大量比重,从而缩小了国内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但近年来大规模事务所造假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发生,如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对九好集团2013至2015年度的财务报表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在2017年,鞍重股份和九好集团被查实存在“忽悠式重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信息,因此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被证监会处以900万的罚款,由此可见大规模的事务所可能未必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基此,我们需继续研究国内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是否有必然关联,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别,从而有益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宏观调控审计市场,维持审计市场的长远发展。
(三)研究内容
文章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各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显著差异;最后结合我国审计市场的现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及目前的研究局限。
(四)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实证检验,研究样本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选取其20142016年的数据,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来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设置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分析。
本文主要的研究途径是以搜集数据为主,登入CSMAR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网等,搜集有效的数据资料,代入模型,然后采用表格等形式进行整理描述,使文章表述更加清晰明了。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审计质量定义
De Angelo在1981年首次提出审计质量的定义,他认为审计质量是一种联合概率,即在审计业务中,审计师发现了客户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违规现象并且将这些违规现象进行上报的概率。此后,美国瓦茨和齐默尔曼(1982)对审计质量又有了新的定义,他们认为审计质量是当企业有违规行为发生时,审计师是否会将情况如实上报给管理当局的概率。
(2)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
De Angelo(1981)首先提出二者呈正相关,他得出的结论是当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越看重审计服务的质量。Gopal V. Krishnan(2003)采用可操控应计利润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经研究发现,与“非六大”事务所相比,“六大”事务所能很好的制止被审计单位采用激进性的做法去操控应计利润,审计质量较高。Choi等(2007)主要探讨了与事务所相关的法制环境与风险溢价的相关关系,认为在审计质量方面,考虑到大规模事务所人员专业素质,软件设备等优于小规模事务所,故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Choietal(2010)以上市公司六年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将事务所分所区分为大小不同的规模,研究其对审计质量产生的不同影响。在控制事务所规模和行业专长的情形下,事务所分部的规模越大,提供的审计质量也会越高,也就是说事务所规模越大使得被审计单位越少的进行盈余操作,进而提高了审计质量。
综上所述,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方面,绝大部分国外的研究结果方向一致,就是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二者间的关系较为显著。但也有少数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同,例如Kim等(2003)通过研究发现,审计质量高低与事务所规模大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国内研究现状
(1)审计质量定义
国内目前尚未形成对于审计质量较为明确的定义或权威性的描述。
1993年,在《中国审计大辞典》中,审计质量被描述为“审计业务工作的优劣程度,即审计结果能够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张龙平(1994)、司艳萍(2003)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过程和审计人员的质量,用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和符合性加以体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