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与审计质量相关性分析(附件)

摘 要自从审计制度诞生以来,管制严格一直作为它的代名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关注。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对审计市场放松管制,审计市场中的各大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加剧。当时,八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正努力取得更多客户资源。这种努力争取客户资源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中的竞争平衡,打破了原有的会计师事务所运行状况。大型公司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特点,开始改变自身的组织结构,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本文基于2015-2016年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新形势分析验证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关系,首先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详细研究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具体分析了实证研究设计以及最终的实证结果,最后提出了结论与展望,希望有所收获。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选题背景 1
(二) 选题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四) 研究框架 2
二、 相关理论研究 2
(一) 国外研究现状 2
(二) 国内研究现状 3
(三) 文献评述 3
三、 实证研究设计 4
(一) 研究假设 4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
(三) 变量选取与设计 5
(四) 研究模型 6
四、 实证结果及分析 7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7
(二) 回归结果分析 8
五、 结论与展望 9
(一) 结论 9
(二) 局限与不足 10
(三) 展望与建议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前言
(一)选题背景
进入到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为什么会计师事务所会进入人们的视野,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企业特别注重本身的经济效益,而这种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又离不开会计师事务所所发挥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在衡量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独立性一定的情况下,针对各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主要指标和特殊会计准则的认识,提高审计质量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控制审计风险越来越重要。行业专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在西方国家,众多会计师事务所早已注重并发展行业化,努力形成自身的行业化特征。而在我国,针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的研究并不多见。而针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与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众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也就意味着关于二者的关系亟需研究,从而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使企业正确看待自身发展现状并及时准确预测未来发展方向,进而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指明道路。
(二)选题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审计行业专长和审计质量相关性方面的理论,加深各主体对审计质量的认识,正确对待二者关系。有利于深刻认识审计行业现状,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为我国审计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本论文采用20152016年财务数据进行研究,本论文的研究立足现阶段审计行业发展现状,指导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它有助于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并鼓励企业进一步发展他们的专长,有利于各企业正视财务信息,规范经营,披露公允真实的信息,对被审计单位的后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针对行业化与审计质量的文献进行筛选研究,并且对审计行业化、审计质量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概述,对文中产生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2.实证研究法
对20152016年财务数据的收集,审计质量的度量等指标均运用实证的方法。本文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选取的解释变量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份额,并以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由此建立多变量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四)研究框架
本文通过国内国外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等相关文献,了解现状,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数据分析模型来进行分年度、分行业来估计盈余管理研究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每年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样本以及数据,最终来论证我国会计师事务行业化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展望。
/
二、相关理论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Ashton(1991)研究时发现,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更能识别出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Ashton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的研究开启了西方国家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与审计质量研究的征程,国外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与审计质量的研究以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为主力军,其中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研究学者和著作,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模式。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体制。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模式也多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外国学者在系统论、审计控制论等方面做出了许多著名的研究。
21世纪各国的学着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与审计质量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著作,Krishnan(2003)对事务所进行“六大”和“非六大”的区分,他的这个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同,因为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带给人们的普遍想法就是品牌效应特别显著,各大企业也比较相信“六大”的执行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六大”的发展严重限制了“非六大”的发展。KinYew Low(2004)研究事务所行业专长对审计计划的影响时发现,审计师通过对某一行业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审计师有效的进行职业判断,更好地评估客户风险,从而做出哪些部分投入更多资源的决定。2006年韦尔福德提出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的信息过程处理模型、诺尔曼发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计算机模型和日本黑田提出的信息处理黑田模型都是在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信息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的信息处理过程。Reichelt和Wang(2010)认为只有分所具有行业专长,可以提高审计质量,总所具有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这是因为分所并不会承担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的相关运营过程,所以可以有足够的精力来进行审计质量的研究,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总所由于承担了大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过程,所以几乎很少有精力去研究审计质量的相关问题,所以对于审计质量的促进相对较低。Walker(2011)认为行业专长是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会计师的参与和培训,将“行业化”作为会计师事务所活动的目标。Francis和Michas(2013)认为行业专长形成于分所层次而非总所层次,并发现规模较大的“四大”分所因审计审计更多的业务具有行业专长,该结论证明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可以减轻独立性。目前,国外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研究已经从战略性、行业评估氛围、文化和培训等方面切入,其中以大卫理查德森提出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理念、凯瑟林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业化与审计质量培训的理念为重要代表,在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化的构建、审计质量的提高的建立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可持续性发展发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49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