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以海尔公司为例(附件)
摘 要 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正是由于各项风险的存在,企业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不可或缺部分,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健全也已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提高绩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具体而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三方面,阐述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接着对海尔公司的内部控制及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介绍了海尔公司的整体网络化战略、组织创新、控制活动创新、内部监控创新、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管理模式的创新。结合现状的分析发现海尔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同时创造更多的价值。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3
2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
2.1 内部控制的概念 4
2.2 内部控制的内容 4
2.3 内部控制的要素 4
2.4 内部控制的目标 4
3 海尔公司内部控制情况分析
3.1 海尔公司基本情况 5
3.2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及现状 5
4 海尔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
4.1 控制环境不理想 7
4.2 内部审计环节执行力不强 8
4.3 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8
4.4 组织结构不完善 9
5 海尔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5.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10
5.2 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 10
5.3 抓核心风险控制点 11
5.4 完善组织结构 11
结论 12
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步放缓,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环节比较薄弱,在执行相应的内控规范和制度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会计账簿造假、权责不分、越级批审、忽略财务风险等问题屡屡出现,进一步得出我国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结论,本文站在内部控制的角度,对我国目前内控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状况,提出一系列完善措施。
1.1.2 研究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工具的一种,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保证了企业正常运作和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实现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重要保障。但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比较薄弱,内部控制的运作力度不强,内控环境困窘,内部审计和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完善和优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论文对内部控制的理论进行讲诉,以及分析了目前内控的现状,及内控不完善产生的问题,以海尔公司为例,结合海尔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比较详细的分析了它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完善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与对策,这对于解决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把握未来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学术界,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者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开作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演进,直至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结构,强调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内部控制的内容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组成。到了1992年,COSO委员会最终确定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思想,并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这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又一新的里程碑。而美国会计总署于2001年重新修订了内部控制准则,即全面接受了美国1992年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要靠组织的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去实现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是为了合理地保证:1、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2、财务报告的可信性;3、对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性。为了实现上述的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应具备以下5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1.2.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主要探讨了内部控制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理论解释
刘明辉、张宜霞(2012)站在新经济学的的角度,对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见解,更全面的概括了内控的内涵,从控制权的分配方面,和它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方面,结合我国内控的具体环节,做出全面地解析,特别提出一套以外部手段还解决内控的局限性,使内部控制执行起来更加有效。内部控制制度在运作过程中,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内部控制与组织间的关系
程新生(2014)套运组织学理论,把经营效率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提出监督管理机制、员工的奖励机制、内控决策机制的整体运行来达到完整的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把管理效率,经营效率作为内控演进的推动因素。其次,运用委托代理的理论来分析内部控制的演进。使内部控制制度在演变的过程中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体现了组织机构的重要性。
(3)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阎达五、杨有红(2011),首先阐明了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提出了内部控制机制在公司制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它对公司起到了监督的作用,通过双管齐下和分步走两种方式的结合来使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有效的运作,同时结合企业的预算机制、内部审计监督,权责分明制,管理机构等几方面的深入探讨,来逐步完善公司的管理机制,使内部控制呈多元化发展。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和阅读、研究文献,来探讨及分析海尔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现状;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简介以及结合海尔公司的实际,进一步分析海尔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发现不足,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文通过五个章节进行描述,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讲诉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第三章是海尔公司内部控制情况分析。第四章是海尔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主要写的是海尔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对已有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书籍文献进行系统的阅读和研究,并归纳总结。
(2)案例法
通过对海尔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整合,发现海尔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3
2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
2.1 内部控制的概念 4
2.2 内部控制的内容 4
2.3 内部控制的要素 4
2.4 内部控制的目标 4
3 海尔公司内部控制情况分析
3.1 海尔公司基本情况 5
3.2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及现状 5
4 海尔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
4.1 控制环境不理想 7
4.2 内部审计环节执行力不强 8
4.3 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8
4.4 组织结构不完善 9
5 海尔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5.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10
5.2 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 10
5.3 抓核心风险控制点 11
5.4 完善组织结构 11
结论 12
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步放缓,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环节比较薄弱,在执行相应的内控规范和制度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会计账簿造假、权责不分、越级批审、忽略财务风险等问题屡屡出现,进一步得出我国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结论,本文站在内部控制的角度,对我国目前内控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状况,提出一系列完善措施。
1.1.2 研究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工具的一种,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保证了企业正常运作和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实现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重要保障。但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比较薄弱,内部控制的运作力度不强,内控环境困窘,内部审计和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完善和优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论文对内部控制的理论进行讲诉,以及分析了目前内控的现状,及内控不完善产生的问题,以海尔公司为例,结合海尔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比较详细的分析了它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完善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与对策,这对于解决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把握未来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学术界,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者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开作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演进,直至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结构,强调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内部控制的内容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组成。到了1992年,COSO委员会最终确定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思想,并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这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又一新的里程碑。而美国会计总署于2001年重新修订了内部控制准则,即全面接受了美国1992年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要靠组织的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去实现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是为了合理地保证:1、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2、财务报告的可信性;3、对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性。为了实现上述的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应具备以下5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1.2.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主要探讨了内部控制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理论解释
刘明辉、张宜霞(2012)站在新经济学的的角度,对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见解,更全面的概括了内控的内涵,从控制权的分配方面,和它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方面,结合我国内控的具体环节,做出全面地解析,特别提出一套以外部手段还解决内控的局限性,使内部控制执行起来更加有效。内部控制制度在运作过程中,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内部控制与组织间的关系
程新生(2014)套运组织学理论,把经营效率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提出监督管理机制、员工的奖励机制、内控决策机制的整体运行来达到完整的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把管理效率,经营效率作为内控演进的推动因素。其次,运用委托代理的理论来分析内部控制的演进。使内部控制制度在演变的过程中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体现了组织机构的重要性。
(3)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阎达五、杨有红(2011),首先阐明了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提出了内部控制机制在公司制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它对公司起到了监督的作用,通过双管齐下和分步走两种方式的结合来使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有效的运作,同时结合企业的预算机制、内部审计监督,权责分明制,管理机构等几方面的深入探讨,来逐步完善公司的管理机制,使内部控制呈多元化发展。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和阅读、研究文献,来探讨及分析海尔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现状;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简介以及结合海尔公司的实际,进一步分析海尔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发现不足,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文通过五个章节进行描述,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讲诉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第三章是海尔公司内部控制情况分析。第四章是海尔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主要写的是海尔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对已有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书籍文献进行系统的阅读和研究,并归纳总结。
(2)案例法
通过对海尔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整合,发现海尔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