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与控制(附件)
本人签名 日期摘 要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我国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农业发展银行为我国唯一的农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以及农业发展银行自身业务的不断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已经由单纯的政策性业务向包括商业业务在内的综合性业务转变。而不良贷款会给银行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有效管理不良贷款风险、提升贷款质量是农业发展银行未来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贷款项目入手,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现有文献为基础,并根基事实证据,为后文的不良贷款风险问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及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拟定农发行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风险控制策略,促进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发行不良贷款风险应对能力,使风险管理体系真正发挥风险防御管控功能。
目 录
1 绪论 1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1.1 论文的选题目的 1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
1.2 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3
1.3.1 主要研究方法 3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 不良贷款风险基础理论概述 4
2.1 不良贷款风险的概念 4
2.2 不良贷款风险的影响 4
2.3 不良贷款风险的种类 5
2.4 不良贷款风险的成因 6
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分析 7
3.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简介 7
3.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特点 7
3.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成因 8
3.3.1 银行贷款资金缺乏严格管理 8
3.3.2 审贷分离制度不能严格执行 8
3.3.3 放贷后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9
3.4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分析结果 9
4 防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10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完善农发行信贷管理制度 10
4.1.1 重视贷前调查工作 10
4.1.2 完善贷款审批程序 10
4.1.3 加强贷后管理制度 10
4.2 建立不良贷款风险控制机制 10
4.3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的选题目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之本,而农业的发展又由于自然天气、地理环境、交通运输等一系列原因存在一定的制约性。所以,一般性的商业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投放到农业生产领域中来,农业生产中的资金缺口就必然需要由政策性金融填补。而我国的农业发展银行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而不良贷款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中所占比重较大,引起不良贷款风险,严重制约了银行的长久持续健康发展,将对各地经济发展形成巨大阻力。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极大地危害了银行对当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支持能力,必须尽快得到解决。对不良贷款风险问题的研究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因此,通过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良贷款率过高而带来的发展风险。而只有从不同的各个方面去了解分析农业发展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出现不良贷款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了解不良贷款风险问题,从而提出相关举措,才能使农业发展银行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对农村市场金融体系进行完善,同时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好地服务“三农”。从而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当地农村建设发展。
1.2 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不良贷款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初步分析,量化探索,精确预测。
十八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中期为初步分析阶段。在十八世纪时,金融业处于发展早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对他开始有了研究,他的《国民财富性质的原因的研究》可以说是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最早理论著作。
二十世纪中后期为逐步探索阶段。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万千变化,通过对不良贷款风险管理的认真研究和分析发现,细分贷款风险才能够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效率。
精确预测阶段是从二十一世纪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金融学理论的进步并伴随着数量化分析技术进入金融领域,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趋于用定量的方式来实现。欧美及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商业银行十分注重信贷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在长期的商业化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科学和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对信贷原则,程序,风险的分析、评定和控制体系等均有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信贷风险的作用。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不良贷款的研究主要为不良贷款成因和影响因素。
王兵,朱宁(2011)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王东浩(2012)从资产管理公司的角度出发,结合新资本协议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要求,创新性地研究了一套整体提升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处置和损失管理的方法。
张汉飞;李宏瑾(2013)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利用142个经济体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具有密切的正向关系。许多国家增长水平相同,但不良贷款却不尽相同。这就解释了国家不同,制度不同,与不良贷款所产生的效应也就不同。所以制度质量的好坏对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
1.3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3.1 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文章参考大量相关资料,同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统计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与要求,搜集大量数据,收集重要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对重要信息进行系统分析,获得结论。
综合分析法。将多种统计的整体数据用于讨论和研究当中,并将总体划分为多个个体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及多个个体和特点性质,系统的融合成一个总体。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通过对不良贷款风险形成的理论和风险的表现特征分析,使农发行能够从理论层次了解不良贷款风险的具体表现特性,让农发行能够清醒的认知银行自身的风险现状,为银行风险管控体系全方位地建立基本框架和管理机制,以及为银行实行风险管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对策。
目 录
1 绪论 1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1.1 论文的选题目的 1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
1.2 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3
1.3.1 主要研究方法 3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 不良贷款风险基础理论概述 4
2.1 不良贷款风险的概念 4
2.2 不良贷款风险的影响 4
2.3 不良贷款风险的种类 5
2.4 不良贷款风险的成因 6
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分析 7
3.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简介 7
3.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特点 7
3.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成因 8
3.3.1 银行贷款资金缺乏严格管理 8
3.3.2 审贷分离制度不能严格执行 8
3.3.3 放贷后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9
3.4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分析结果 9
4 防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10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完善农发行信贷管理制度 10
4.1.1 重视贷前调查工作 10
4.1.2 完善贷款审批程序 10
4.1.3 加强贷后管理制度 10
4.2 建立不良贷款风险控制机制 10
4.3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的选题目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之本,而农业的发展又由于自然天气、地理环境、交通运输等一系列原因存在一定的制约性。所以,一般性的商业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投放到农业生产领域中来,农业生产中的资金缺口就必然需要由政策性金融填补。而我国的农业发展银行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而不良贷款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中所占比重较大,引起不良贷款风险,严重制约了银行的长久持续健康发展,将对各地经济发展形成巨大阻力。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极大地危害了银行对当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支持能力,必须尽快得到解决。对不良贷款风险问题的研究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因此,通过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良贷款率过高而带来的发展风险。而只有从不同的各个方面去了解分析农业发展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出现不良贷款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了解不良贷款风险问题,从而提出相关举措,才能使农业发展银行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对农村市场金融体系进行完善,同时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好地服务“三农”。从而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当地农村建设发展。
1.2 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不良贷款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初步分析,量化探索,精确预测。
十八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中期为初步分析阶段。在十八世纪时,金融业处于发展早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对他开始有了研究,他的《国民财富性质的原因的研究》可以说是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最早理论著作。
二十世纪中后期为逐步探索阶段。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万千变化,通过对不良贷款风险管理的认真研究和分析发现,细分贷款风险才能够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效率。
精确预测阶段是从二十一世纪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金融学理论的进步并伴随着数量化分析技术进入金融领域,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趋于用定量的方式来实现。欧美及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商业银行十分注重信贷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在长期的商业化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科学和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对信贷原则,程序,风险的分析、评定和控制体系等均有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信贷风险的作用。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不良贷款的研究主要为不良贷款成因和影响因素。
王兵,朱宁(2011)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王东浩(2012)从资产管理公司的角度出发,结合新资本协议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要求,创新性地研究了一套整体提升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处置和损失管理的方法。
张汉飞;李宏瑾(2013)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利用142个经济体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具有密切的正向关系。许多国家增长水平相同,但不良贷款却不尽相同。这就解释了国家不同,制度不同,与不良贷款所产生的效应也就不同。所以制度质量的好坏对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
1.3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3.1 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文章参考大量相关资料,同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统计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与要求,搜集大量数据,收集重要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对重要信息进行系统分析,获得结论。
综合分析法。将多种统计的整体数据用于讨论和研究当中,并将总体划分为多个个体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及多个个体和特点性质,系统的融合成一个总体。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通过对不良贷款风险形成的理论和风险的表现特征分析,使农发行能够从理论层次了解不良贷款风险的具体表现特性,让农发行能够清醒的认知银行自身的风险现状,为银行风险管控体系全方位地建立基本框架和管理机制,以及为银行实行风险管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对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