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促进盈利能力吗?以上市公司为例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及内容 2
二、 文献综述 2
(一) 国内研究现状 2
(二) 国外研究现状 3
三、 研究设计 4
(一) 研究假设 4
(一)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5
(二) 变量选取 5
(三) 模型建立 6
四、 实证结果与数据分析 6
(一) 描述性统计 6
(二) 回归分析 7
(三) 问题延伸 8
五、 结论与建议 8
(一) 主要结论 8
(二) 政策性建议 9
(三) 研究局限与相关展望 9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
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管理学理念逐渐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层开始逐步接触管理方式创新领域,将带领公司各部门向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方式转型,说明这样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管理者的行为,给内部控制的稳定执行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正面促进了内部控制的发展。反过来看,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扩大规模、选择上市,这样使企业几乎透明化的展现在公众面前,因此一旦企业出现像财务舞弊这样严重的负面新闻,将很可能导致公司的名誉受损,甚至走向倒闭。换句话说,公司财务信息不可靠性的危害从反面验证了,企业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势在必行。
虽然在以上各种影响因素的推动下,内部控制不再是一种理念,而是真正发展落实到我国企业管理方式中,但是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具体实施还没有达到成熟,企业管理层目前还属于观望状态。一个企业要想立足于资本市场,一味的追求的利润是不可取的,产品质量的保证、各个环节的衔接、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决策方案成本的控制都至关重要,决定着企业能否稳定长远的发展。
研究背景
纵观这几年国际社会上发生的重大经济案件,从著名企业世通公司、安然事件,再到雷曼兄弟,发生的直接影响及间接后果使得美国开始重新审视资本市场的规范性。为了降低财务丑闻的曝光率,整顿市场秩序、塑造市场形象,为了让投资者恢复信任度,美国证监会(SEC),在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品质量的保证、各个环节的衔接、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决策方案成本的控制都至关重要,决定着企业能否稳定长远的发展。
研究背景
纵观这几年国际社会上发生的重大经济案件,从著名企业世通公司、安然事件,再到雷曼兄弟,发生的直接影响及间接后果使得美国开始重新审视资本市场的规范性。为了降低财务丑闻的曝光率,整顿市场秩序、塑造市场形象,为了让投资者恢复信任度,美国证监会(SEC),在经过多次改动后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其中不仅包括对相关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做出了规定和要求,还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等方面制订了严格的要求,以至许多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
在我国,要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同时要结合我国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思想理念不成熟的现实情况,才能做好合理准备,制定有效的制度。自2006年以来,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再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然后是《内部控制鉴证指引》,这些条例的颁布、实施,每一次都是在进一步的完善、进一步的规划。为了继续完善制度,2010年4月财务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以及保监会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是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从自愿性披露过渡到强制性披露的重大改革的一份标志性文件。
众所周知,盈利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项目投资的收益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而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项目投资的收益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层的关注的要点,政府及各界社会人士关心的动态,因此企业盈利能力便成为了他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但当做出提交方案全面推行内部控制体系时,不少决策者发出质疑,站在企业的盈利角度上考虑,我们为什么要耗费时间、精力、金钱去推动这项制度?推动这项制度到底有什么好处?内部控制体系到底对于企业的经营绩效有什么作用呢?
研究意义及内容
随着国家五部委等相关部门对内部控制方面规章制度的不断修改和补充,我国理论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也在不断的挖掘和拓展新方向,丰富和深化新内容。目前对内控方面的探讨文献不在少数,盈利能力水平的相关研究在学术界就更是不胜枚举了,但是对彼此是促进还是制约关系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的文献还实属罕见。但其实我们知道,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水平的因素有很多,看一个公司的发展前景不光光只是看企业的资产、利润,内部结构的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都是决定一个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时候往往是这些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实则纵横交织、盘根交错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长远的走下去,而不是财务报表中那些时间范围内的有效数字。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关系,需要了解。明晰二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增强企业高层及相关人员对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掌握,为建立合理、地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企业能够更快的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稳固企业发展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本文的研究是从是否具有正相关性角度揭示内部控制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出发,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理论和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性理论,选取了国内2000多家。上市公司2014年的截面数据,运用stata14数据处理软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内部控制与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代表的企业盈利能力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设置公司规模、运营情况、股权集中度为控制变量,将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性通过构建模型直观的表现出来,再进行相关性检验,揭示内部控制与盈利能力之间是促进还是制约关系。
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文献中,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很大一部分结果显示内部控制与盈利能力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从盈利能力指标、内部控制指数两者之一选取角度划分支,再汇总,最后得出正相关结论的概括为两种情况:高婷(2007)《内部控制与企业盈利能力相关性研究》以100家内部控制比较强的企业的数据为样本,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然后以该指标与内部控制指数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及内容 2
二、 文献综述 2
(一) 国内研究现状 2
(二) 国外研究现状 3
三、 研究设计 4
(一) 研究假设 4
(一)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5
(二) 变量选取 5
(三) 模型建立 6
四、 实证结果与数据分析 6
(一) 描述性统计 6
(二) 回归分析 7
(三) 问题延伸 8
五、 结论与建议 8
(一) 主要结论 8
(二) 政策性建议 9
(三) 研究局限与相关展望 9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
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管理学理念逐渐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层开始逐步接触管理方式创新领域,将带领公司各部门向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方式转型,说明这样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管理者的行为,给内部控制的稳定执行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正面促进了内部控制的发展。反过来看,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扩大规模、选择上市,这样使企业几乎透明化的展现在公众面前,因此一旦企业出现像财务舞弊这样严重的负面新闻,将很可能导致公司的名誉受损,甚至走向倒闭。换句话说,公司财务信息不可靠性的危害从反面验证了,企业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势在必行。
虽然在以上各种影响因素的推动下,内部控制不再是一种理念,而是真正发展落实到我国企业管理方式中,但是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具体实施还没有达到成熟,企业管理层目前还属于观望状态。一个企业要想立足于资本市场,一味的追求的利润是不可取的,产品质量的保证、各个环节的衔接、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决策方案成本的控制都至关重要,决定着企业能否稳定长远的发展。
研究背景
纵观这几年国际社会上发生的重大经济案件,从著名企业世通公司、安然事件,再到雷曼兄弟,发生的直接影响及间接后果使得美国开始重新审视资本市场的规范性。为了降低财务丑闻的曝光率,整顿市场秩序、塑造市场形象,为了让投资者恢复信任度,美国证监会(SEC),在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品质量的保证、各个环节的衔接、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决策方案成本的控制都至关重要,决定着企业能否稳定长远的发展。
研究背景
纵观这几年国际社会上发生的重大经济案件,从著名企业世通公司、安然事件,再到雷曼兄弟,发生的直接影响及间接后果使得美国开始重新审视资本市场的规范性。为了降低财务丑闻的曝光率,整顿市场秩序、塑造市场形象,为了让投资者恢复信任度,美国证监会(SEC),在经过多次改动后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其中不仅包括对相关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做出了规定和要求,还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等方面制订了严格的要求,以至许多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
在我国,要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同时要结合我国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思想理念不成熟的现实情况,才能做好合理准备,制定有效的制度。自2006年以来,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再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然后是《内部控制鉴证指引》,这些条例的颁布、实施,每一次都是在进一步的完善、进一步的规划。为了继续完善制度,2010年4月财务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以及保监会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是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从自愿性披露过渡到强制性披露的重大改革的一份标志性文件。
众所周知,盈利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项目投资的收益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而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项目投资的收益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层的关注的要点,政府及各界社会人士关心的动态,因此企业盈利能力便成为了他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但当做出提交方案全面推行内部控制体系时,不少决策者发出质疑,站在企业的盈利角度上考虑,我们为什么要耗费时间、精力、金钱去推动这项制度?推动这项制度到底有什么好处?内部控制体系到底对于企业的经营绩效有什么作用呢?
研究意义及内容
随着国家五部委等相关部门对内部控制方面规章制度的不断修改和补充,我国理论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也在不断的挖掘和拓展新方向,丰富和深化新内容。目前对内控方面的探讨文献不在少数,盈利能力水平的相关研究在学术界就更是不胜枚举了,但是对彼此是促进还是制约关系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的文献还实属罕见。但其实我们知道,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水平的因素有很多,看一个公司的发展前景不光光只是看企业的资产、利润,内部结构的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都是决定一个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时候往往是这些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实则纵横交织、盘根交错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长远的走下去,而不是财务报表中那些时间范围内的有效数字。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关系,需要了解。明晰二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增强企业高层及相关人员对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掌握,为建立合理、地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企业能够更快的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稳固企业发展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本文的研究是从是否具有正相关性角度揭示内部控制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出发,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理论和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性理论,选取了国内2000多家。上市公司2014年的截面数据,运用stata14数据处理软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内部控制与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代表的企业盈利能力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设置公司规模、运营情况、股权集中度为控制变量,将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性通过构建模型直观的表现出来,再进行相关性检验,揭示内部控制与盈利能力之间是促进还是制约关系。
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文献中,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很大一部分结果显示内部控制与盈利能力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从盈利能力指标、内部控制指数两者之一选取角度划分支,再汇总,最后得出正相关结论的概括为两种情况:高婷(2007)《内部控制与企业盈利能力相关性研究》以100家内部控制比较强的企业的数据为样本,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然后以该指标与内部控制指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