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

目录
一、绪论 - 1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
(二)研究路径与方法 - 1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1 -
(四)研究目标 - 2 -
二、商誉及商誉会计的概述 - 3 -
(一)商誉的概念及特征 - 3 -
(二)商誉构成要素及实质 - 3 -
(三)商誉的类别 - 4 -
三、商誉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 - 5 -
(一)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 - 5 -
(二)外购商誉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 - 7 -
四、商誉会计的局限性及建议 - 8 -
(一)商誉会计的局限性 - 8 -
(二)商誉会计体系的改进 - 9 -
致谢 - 11 -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冷战结束之后,全球掀起了并购的热潮,很多企业的商誉价值就在并购中显示出来。可能企业的自身价值并不高,但是其商誉很高,导致并购时价值增加。比如,时代华纳被收购时,其自身价值只有180亿美元左右,但是其被收购价为1470亿美元,加上华纳的其他附加价值之后,所得商誉价值大约为1300亿美元。商誉价值过高对企业并购中的处理很不利,自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发展越发迅猛,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也越发激烈[1],如何处理企业商誉就成了企业并购中的一个问题。西方关于企业商誉会计的理论十分完善,虽然我国经济起步较晚,但如今关于商誉会计问题的研究仍然很多[4]。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独特性,无法照搬西方会计理论和商誉会计规范,因此,我国商誉会计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研究商誉会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7]。
(二)研究路径与方法
本文从商誉会计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着手,对商誉和商誉会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了商誉会计的本质问题,继而对商誉会计进行了分类,然后对商誉会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比如商誉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等,最后给出商誉会计的局限性问题和商誉会计体系的改进措施。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法、案例研究法和调查法为主要方法对商誉会计问题进行研究。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路径与方法
本文从商誉会计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着手,对商誉和商誉会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了商誉会计的本质问题,继而对商誉会计进行了分类,然后对商誉会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比如商誉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等,最后给出商誉会计的局限性问题和商誉会计体系的改进措施。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法、案例研究法和调查法为主要方法对商誉会计问题进行研究。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周雯[2](2014)在《有关企业商誉的探讨》中阐述了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认为自创商誉的确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分别是自创商誉必须符合资产的定义,以及自创商誉必须能够有效计量。王玉泉[5],柳艺(2013)分析了商誉的本质,将商誉的确认、计量和会计问题串联到一起,从利益相关者方面考虑了不同企业的商誉是有所不同的。李玉菊[8](2010)在讨论企业的商誉时,所选择的角度与以上两者都有所不同,她从企业的获利能力的角度去讨论商誉,最终得出结论,结论表明企业商誉有助于规避风险,有助于企业获得超额利益,她的理论对商誉问题的探讨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6]。莫源东[9](2009)撰写了《关于商誉处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一文,该文中引进了国际商誉计算方法,为我国商誉的计量提供了依据,同时还根据上海市权重前的企业为例,给出了具体的商誉问题探讨。姜传志[10](2009)在其著作中认为商誉合约包括了企业主体、外部主体和信息中介三者,根据商誉合约的构成,对商誉性质进行了描述,同时重新构架了商誉结构。
根据以上文献综述可知,周雯的研究说明我国目前的商誉会计的定义和确认方面还是不够准确,计量方面不够精确,尽管该文有一定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王玉泉的研究主要是考虑到利益相关者方面,虽然提到一些关于商誉会计的建议,但是都是大体的,并不具体。李玉菊的研究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商誉会计问题,但是其研究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商誉有助于规避风险,这只是考虑了正商誉中的部分商誉,而负商誉或者是正商誉另一部分商誉可能对企业的风险有着推导作用。根据他们的研究,本人认为目前我国商誉会计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商誉会计的定义不准确,确认不够全面,计量也不够精确,尤其是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外购商誉的计量问题等,这些都是很大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另外,我国关于商誉会计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需要加强法律的建设。
2.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会计学家Eldon Hendrickson[3](2013)发表了《会计理论》,他认为商誉一共有正负两种:当并购方对被并购方估值或支付并购价格高于被并购方公允市值时,即为正商誉;反之则为负商誉。这个时候,被并购企业基本上不会把企业净资产全部出售,而是根据被并购企业的意愿,进行选择出售。如此,就避免了负商誉的出现。Ramauna[13](2006)认为商誉是不可辨认资产,因此,利用减值法可以计量商誉的价值,由于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所以商誉的增减就不易判断,此时企业应当注意保护商誉,尽量做到商誉的价值不减小,从而让企业获得超额利益。Paton[15](1922)发表了《会计理论》一文,认为商誉是企业的超额收益,也即商誉的实质是超额收益,可用于计量未来超额收益的价值,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讲,商誉是超过同行业的正常企业的收益价值。Leake[14](1914)在《商誉的性质和估价》中认为商誉就是预期未来超额利润的贴现值,并且详细的阐述了超额盈利现值法的应用。
国外文献对商誉的研究起源较早,从上个世纪初期就已经有人对商誉的定义等进行了描述,随着时间的发展,上个世纪中期国外文献中对商誉的会计问题已有介绍,国外的研究相对较早。根据国内外文献,本人认为商誉会计问题应当从商誉的定义,商誉的确认、计量和会计方面入手,了解商誉所带来的价值,积极维护商誉,将商誉价值化,维持商誉的稳定。
(四)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介绍商誉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为前提来探讨准则中关于商誉会计的规定以及其在实践中的一些不足。基于企业价值对商誉计量的创新。本文可以给出从企业价值的角度计量商誉的方法,具体主要包括了对公司股价高低,资产、负债等近况的分析,具体由自创商誉的价值来得到体现。
二、商誉及商誉会计的概述
(一)商誉的概念及特征
1. 商誉的定义
商誉的概念早在16世纪就已经出现,但是商誉被利用起来却是在20世纪初期,此时商誉的真正概念才被人们所定义出来,英国税务员对商誉的定义是一种力量、名声以及声誉,也即形成习惯的吸引人的力量,好的名声以及好的声誉,通过形成的习惯,好的名声和声誉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8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