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拓宽筹资渠道的途径分析(附件)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和新经济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通信、计算机及信息产业为主要内容的高科技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促使很多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快速的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成熟的过程中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但由于企业和我国经济系统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问题,筹资方式单一、筹资渠道狭隘等问题是造成中小企业筹资难的主要原因。筹资难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想要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问题,就必须找到一些途径来拓宽渠道。本文将以陕西省为例,着重研究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渠道途径的现状并针对拓宽筹资渠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探索解决对策,就对如何改善中小企业筹资现状,拓宽筹资渠道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狭隘问题,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目 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
1.2 选题意义 1
1.3 研究方法 1
2 国内外中小企业筹资相关理论观点
2.1 国内相关理论 3
2.2 国外相关理论 3
3 中小企业传统筹资渠道与互联网筹资模式对比分析
3.1 中小企业传统筹资主要渠道 5
3.1.1国家财政资金 5
3.1.2金融机构贷款资金 5
3.2 中小企业互联网筹资模式 5
3.2.1 P2P网贷含义、发展历程及运营模式 5
3.2.2众筹特征及发展历程 6
3.3 两种筹资渠道对比分析 7
4 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难现状及筹资渠道途径的分析
4.1 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现状 8
4.2 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原因 8
4.3 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途径的分析 8
5 拓宽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的途径分析
5.1 通过基金担保贷款获取资金 10
5.2 通过保单质押贷款获得资金 10
5.3 通过P2P网贷筹资 10
5.4 利用众筹解决资金短缺 11
结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现状 8
4.2 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原因 8
4.3 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途径的分析 8
5 拓宽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的途径分析
5.1 通过基金担保贷款获取资金 10
5.2 通过保单质押贷款获得资金 10
5.3 通过P2P网贷筹资 10
5.4 利用众筹解决资金短缺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大型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其数量占企业总数90%以上。以陕西为例, 2014年上半年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732亿元,同比增长21.9%,占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97%[1]。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积累小,很难提供有效的抵质担保,信用环境不规范,信息透明度差,很难给出实际的评价,大部分缺少竞争力,业绩波动较大,发展前途很难评估。所以筹资难是制约陕西省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有因为直接筹资渠道不顺畅,筹资平台的多元化还没有全面向中小企业开放,致使其多半资金需求依赖于银行贷款。中小企业的风险补偿体系尚未健全,贷款经营成本较高,有较高的风险,全部由银行承担,使银行的放款更加谨慎[2]。所以,中小企业把筹资重担全部压在银行身上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提高自身管理素质和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来拓宽筹资渠道,选择适当的筹资方,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多元化筹资平台。
1.2 选题意义
中小企业规模小、负债能力有限,缺少担保作为信贷抵押。因此,想要让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起来就必须要拓宽筹资渠道,该如何拓宽筹资渠道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本文着重研究了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的途径现状,并针对拓宽筹资渠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索解决对策,就如何改善中小企业筹资现状, 拓宽筹资渠道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狭隘等难题,加快中小企业发展速度[3]。
1.3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来研究分析。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对文献、期刊、以及相关政策的查阅,以便于了解其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陕西省中小企业拓宽筹资渠道途径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描述研究法是将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问题中已有的一些现象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给予叙述并作出解释。找出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狭隘的原因,从而寻找其解决之道。理论研究法是搜集与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难的相关的理论、资料、并进行研究分析,找出解决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的方法,总结出拓宽陕西省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的途径。
2 国内外中小企业筹资相关理论观点
2.1 国内相关理论
李晓玉(2008)在《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研究》指出:要想让目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其资金的需求问题。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后续资金支持力量薄弱,资金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其生产再投入的道路,资金不能顺利回笼致使开工不足。所以,李晓玉、李卫斌的观点是:无论如何选择,应充分发挥常见筹资渠道的优点,尽力降低其缺陷的影响,而对于新的筹资渠道,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试点阶段,不能盲目的急进急退。应该进行跟踪调查,加以改进,在全国范围内推行[4]。林毅夫(2001)认为,中小企业筹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经营透明度比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5]。陈东升(2000)则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观念障碍、信誉障碍、保证障碍、信息障碍、成本障碍。刘玉梅(2011)从金融创新角度出发,分析了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投资融资决策的影响,并建立了金融创新对企业投融决策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上述理论观点可以看出,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复杂而又深层次的。但是缺乏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模式等问题的深层次探讨,尤其是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的认识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2 国外相关理论
英国议员Macmillan(1931)在向国会提供关于中小企业的调查时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理论。报告认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Macmillan发现,在英国金融制度中,中小企业与金融市场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是关于融资缺口方面最早的论述,1971年Bolton和Wilson的报告以及Mason和Harison等人对非正式风险投资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筹集一定数额以下的资本时都面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28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