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航空公司成本管理

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复苏,经济全球化始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国内外航空运输业都出现了变革势头。要想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航空公司只能够凭借更有效的管理来实现“开源”和“节流”,方能重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自上世纪低成本航空在美国兴起以来,低成本航空的浪潮逐渐席卷了欧洲和亚洲地区,诸多优秀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脱颖而出,凭借其正确的战略眼光而成为众多航空公司学习的对象,也让廉价航空走上时代的舞台,成为了世界航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究亚洲航空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对亚洲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3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2.1国内研究综述 2
1.2.2国外研究综述 2
1.2.3国内外趋势分析 3
2.1亚洲航空公司简介 4
2.2亚洲航空公司成本管理战略 4
2.2.1单一机型降低飞机维护成本 4
2.2.2借助网络降低企业营销成本 5
2.2.3灵活管理降低航空备件成本 5
2.3亚洲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
2.3.1人力资源成本居高不下 6
2.3.2市场竞争增加营销成本 7
2.3.3宏观政策限制成本管理落实 7
2.3.4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7
2.3.5未能借助上下游产业链降低成本 9
3亚洲航空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9
3.1定制专属人才培养计划 9
3.2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9
3.3强化主营业务 10
3.3.1进一步扩充航线优势 10
3.3.2深入挖掘辅助业务 10
3.4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11
3.5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行业合作 11
(1)旅行+航空 11
(2)食品+航空 12
4结束语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 13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本世纪初廉价航空公司这一经营模式诞生以来,廉价航空产业在全球各地遍地开花,发展迅猛。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统计,2013 年全球航空业的收入约为 7080 亿美元,然而利润只有 129 亿美元,利润率仅为 1.8%面对着高额的运营成本,低成本航空模式成为一种新兴的航空运输经营模式,其显著特征是“低成本+低票价”。低成本航空经营灵活,专注于差异化市场,适应航空业的需求多样化趋势,应对危机能力强。自上世纪末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低成本运营取得成功后,低成本运营模式得以在全世界迅速发展,使低成本航空成为航空业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报道,截止至 2016 年,全球低成本航空的市场份额从 2001 年的 8.0%提高到 26.3%,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更是从 1.1%攀升至 24.5%,低成本航空的发展方兴未艾。而在当前形势下,亚洲航空公司面临着来自中国以及其他国际廉价航空公司的竞争,形式并不容乐观。要想在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笑到最后,亚洲航空公司需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了解并规避劣势,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分析亚洲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亚洲航空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1.1.2研究意义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探究亚洲航空低成本航空企业的运营模式,分析其成功经验以为国内低成本航空的发展壮大提供理论指导,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低成本航空企业发展之路。而从现实意义上讲,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对民航总局在制定适合国内民航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政策提供建议,推动民航业的进一步发展。当然,民航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必然会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国内廉价航空产业起步较晚,因而学界对于相关理论的研究也起步较晚,但是成果颇丰。2004年春秋航空作为国内第一批低成本航空公司为人们所熟知时,国内学者对低成本运营战略并未提起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文献较少,深度也并不是很够。国内较早从事低成本航空研究的邱连中教授 2001 年在《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在新一代民营航空公司起飞之际》指出:低成本航空公司成功盈利的重要依仗在于低票价的强大吸引力和员工的高效率。两者相比其实员工效率更为重要,因为票价的吸引力也是要建立在航空公司的服务之上的。低成本的实现是要以服务的减免为代价的,而如何在服务于票价间取得平衡,则需要依靠员工的努力。国内学者对于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研究大多从政府政策入手,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起国内并没有完全放开民营航空的权限,国内航空市场完全被国有航空企业所垄断,民营企业要想走低成本化的道路,必须熟稔各种宏观政策。总体看来,国内学者对于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模式的研究并不多,更多地是以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为研究对象。
尽管国内学者对于低成本运营模式的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是诸多学者都充分肯定了低成本运营这种方式,低成本运营模式的出现是网络型运营模式的最大挑战。此外,学界对如何控制公司的成本各自都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但是在尽量降低公司成本的同时均没有联系收入和利润进行分析,不管是低成本航空公司还是网络型航空公司之所以选择成本领先战略,目的还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只是具体实施途径不同。
1.2.2国外研究综述
对低成本理论研究最早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其著名的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在《竞争战略》里,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三种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这三种战略分别是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差异化战略,其中成本领先战略有一个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叫做低成本战略。通过实施低成本战略,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者提供服务的成本要始终低于竞争者,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发生价格战时也能够从容地应对。在某种程度上讲,企业的生产成本越低,企业能够占据的优势就越大,在同样价格或者更低价格时企业都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也容易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迈克尔波特教授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是现代航空低成本运营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低成本航空反而能够获得比传统航空公司更高的利润率。Calder 和 Lawton(2002)在研究了航空公司推行低成本战略的原因以及低成本战略的特点后提出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规模越大,越容易凭借规模效应盈利。Graham Francis(2012)分析了低成本运营模式的国际发展情况,检查和试图描述出那些促进和限制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的因素,最终认为航材、机场租赁价格以及人力成本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影响最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48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