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产业升级中的财务策略研究
中小企业产业升级中的财务策略研究[20200105123659]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持续、健康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内涵及与财务策略的关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策略问题,并就如何制定与实施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财务策略提出了基本思路。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财务策略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内涵及与财务策略的关系 2
2.1 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完成的途径 2
2.2 中小企业产业升级与财务策略的关系 6
3 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过程中财务策略存在的问题 6
3.1 中小企业财务策略的制定不关注企业产业升级 6
3.2 中小企业财务策略中忽略了产业升级中的现金流的管理 7
3.3 融资不畅是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瓶颈问题 7
3.4 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成本管理产业升级观念落后 8
3.5 投资决策风险防范能力差,缺乏产业升级理念 8
4 基于产业升级的中小企业财务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8
4.1 制定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财务策略目标 8
4.2 拓展中小企业筹措资金的来源渠道,走出融资困境 9
4.3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9
4.4 预防财务风险,保持合适的可持续增长率 10
4.5 更新传统成本管理思想,以产业升级理念加强成本管理 10
4.6 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建立企业财务策略评估制度 11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14
1 引言
不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大相径庭,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标准对其界定,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更为直观,容易选取数据,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2011年6月18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小企业已是我国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解决劳动就业,技术创新,社会和谐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向前的火车头。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缴纳的税款约为全国税收总额的50%,中小企业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远远大于大型企业,约占80%。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半数以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强大,不仅要有能走向世界的大企业,而且也需要成功的中小企业。经济实体中并不是每个行业都存在规模经济,在那些并不存在规模经济的商业、服务等行业中,中小企业往往是主体。即使是在规模经济十分重要的制造业中,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的零部件以及相关服务,也是大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另外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中小企业完成了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65%的发明专利。这充分表明,没有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较快稳定的发展,就很难有整体国民经济的较快平稳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策略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制定与实施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财务策略是当前急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 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内涵及与财务策略的关系
2.1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完成的途径
2.1.1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根据市场调研及资料,分析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和困难、分析中小企业必然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2.1.1.1外部环境的不可为续
2008年之前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凭借顽强的生命力较好的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变化,撑起了国民经济的半边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连年增幅超过20%,但到了2008年直接滑落到8%左右。2008年的美国次级贷的金融危机极具影响外贸市场,11月开始,我国的出口更是出现了首次的负增长,其中受冲击较大的出口加工性企业,通常如加工服装、鞋类、家具、玩具文体等小商品的厂家占据了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极大的比例。例如浙江的温州和广东的东莞都是这类中小企业的聚集地。据当地经贸委对重点乡镇的调查,温州共有2万家企业完全倒闭,东莞也有近万家企业倒闭。
根据浙江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4673家,比一季度减少1600余家;亏损企业亏损额91. 5亿元,同比增长23. 5%,增幅比一季度回落9. 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14. 6%和6.0%,比一季度分别回落5. 2和3. 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亏损率最高,但较去年同期和一季度均有所下降。上半年,小型企业亏损率为9. 6%,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大型和中型企业亏损率分别为0.8%和5.7%,比去年同期上升0.3和0.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亏损率分别下降1.1、3. 5和6. 8个百分点。难以预测的全球金融市场,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颗定时炸弹,中小企业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弱,政府的财税扶持能帮助其尽快渡过难关。
生产成本价格不断上升的影响,首先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引起的中小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是不可逆转的。中小企业用工紧缺,从季节性变成了经常性,其本质就是工人对工资要求的提高。随着2005年全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规范了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五险一金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等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增加,企业的压力剧增。其次由于中小企业在资源分配方面的先天不足,除了人力资源,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稀缺也限制着中小企业的扩张,需要付出比大型企业更高的代价。最后加之人民币汇率不断的上升,导致出口的不利,严重侵烛了中小企业的利润,造成生产困难的现状。事实现象一再证明,中小企业在面临资源瓶颈约束、要素成本上升、产业激烈竞争等外部环境的挑战时,单纯依靠高耗能、低成本的办法已行不通,中小企业要继续发展,只能依靠提升核心竞争力,走转型升级之路。
2.1.1.2国家政策的环境制约
我国政府的对于能源行业、市政公用等领域设置严格的准入管制,证券、银行等金融的行业的准入门滥非常高,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参与的可能性。另外中小企业的负担较重,据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的税负高于平均值。我国企业的平均税负率为6. 65%,中小企业税负率为6. 81%;中小企业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全国平均水平为1.91%;中小企业的税收占利润比例为119. 6%,全国平均水平为99.9%,以上三个主要评价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确实比较重。税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也限制了其利用利润扩大再生产。
节能环保责任的加重,中小企业很多从事服装、印染、有色、建材、化工、造纸等高污染、高排放的双高行业,其处理排污的能力弱,越来越受政策的发展限制,环境补偿、污染处理、资源回收等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科研开发,特别是部分从事受限行业的中小企业,节能和环保方面压力已经迫使其立即开展转型和升级。②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制定也存在不少缺陷,主要表现在:政策目标不明确,政策的目标的落实不到位;政策工具设计不合理,多是选择性政策的,政策力度不够,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政策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缺少对口的专业的服务部门,也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大因素。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持续、健康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内涵及与财务策略的关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策略问题,并就如何制定与实施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财务策略提出了基本思路。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财务策略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内涵及与财务策略的关系 2
2.1 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完成的途径 2
2.2 中小企业产业升级与财务策略的关系 6
3 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过程中财务策略存在的问题 6
3.1 中小企业财务策略的制定不关注企业产业升级 6
3.2 中小企业财务策略中忽略了产业升级中的现金流的管理 7
3.3 融资不畅是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瓶颈问题 7
3.4 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成本管理产业升级观念落后 8
3.5 投资决策风险防范能力差,缺乏产业升级理念 8
4 基于产业升级的中小企业财务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8
4.1 制定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财务策略目标 8
4.2 拓展中小企业筹措资金的来源渠道,走出融资困境 9
4.3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9
4.4 预防财务风险,保持合适的可持续增长率 10
4.5 更新传统成本管理思想,以产业升级理念加强成本管理 10
4.6 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建立企业财务策略评估制度 11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14
1 引言
不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大相径庭,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标准对其界定,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更为直观,容易选取数据,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2011年6月18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小企业已是我国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解决劳动就业,技术创新,社会和谐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向前的火车头。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缴纳的税款约为全国税收总额的50%,中小企业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远远大于大型企业,约占80%。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半数以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强大,不仅要有能走向世界的大企业,而且也需要成功的中小企业。经济实体中并不是每个行业都存在规模经济,在那些并不存在规模经济的商业、服务等行业中,中小企业往往是主体。即使是在规模经济十分重要的制造业中,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的零部件以及相关服务,也是大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另外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中小企业完成了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65%的发明专利。这充分表明,没有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较快稳定的发展,就很难有整体国民经济的较快平稳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策略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制定与实施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财务策略是当前急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 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内涵及与财务策略的关系
2.1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完成的途径
2.1.1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根据市场调研及资料,分析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和困难、分析中小企业必然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2.1.1.1外部环境的不可为续
2008年之前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凭借顽强的生命力较好的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变化,撑起了国民经济的半边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连年增幅超过20%,但到了2008年直接滑落到8%左右。2008年的美国次级贷的金融危机极具影响外贸市场,11月开始,我国的出口更是出现了首次的负增长,其中受冲击较大的出口加工性企业,通常如加工服装、鞋类、家具、玩具文体等小商品的厂家占据了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极大的比例。例如浙江的温州和广东的东莞都是这类中小企业的聚集地。据当地经贸委对重点乡镇的调查,温州共有2万家企业完全倒闭,东莞也有近万家企业倒闭。
根据浙江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4673家,比一季度减少1600余家;亏损企业亏损额91. 5亿元,同比增长23. 5%,增幅比一季度回落9. 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14. 6%和6.0%,比一季度分别回落5. 2和3. 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亏损率最高,但较去年同期和一季度均有所下降。上半年,小型企业亏损率为9. 6%,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大型和中型企业亏损率分别为0.8%和5.7%,比去年同期上升0.3和0.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亏损率分别下降1.1、3. 5和6. 8个百分点。难以预测的全球金融市场,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颗定时炸弹,中小企业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弱,政府的财税扶持能帮助其尽快渡过难关。
生产成本价格不断上升的影响,首先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引起的中小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是不可逆转的。中小企业用工紧缺,从季节性变成了经常性,其本质就是工人对工资要求的提高。随着2005年全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规范了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五险一金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等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增加,企业的压力剧增。其次由于中小企业在资源分配方面的先天不足,除了人力资源,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稀缺也限制着中小企业的扩张,需要付出比大型企业更高的代价。最后加之人民币汇率不断的上升,导致出口的不利,严重侵烛了中小企业的利润,造成生产困难的现状。事实现象一再证明,中小企业在面临资源瓶颈约束、要素成本上升、产业激烈竞争等外部环境的挑战时,单纯依靠高耗能、低成本的办法已行不通,中小企业要继续发展,只能依靠提升核心竞争力,走转型升级之路。
2.1.1.2国家政策的环境制约
我国政府的对于能源行业、市政公用等领域设置严格的准入管制,证券、银行等金融的行业的准入门滥非常高,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参与的可能性。另外中小企业的负担较重,据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的税负高于平均值。我国企业的平均税负率为6. 65%,中小企业税负率为6. 81%;中小企业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全国平均水平为1.91%;中小企业的税收占利润比例为119. 6%,全国平均水平为99.9%,以上三个主要评价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确实比较重。税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也限制了其利用利润扩大再生产。
节能环保责任的加重,中小企业很多从事服装、印染、有色、建材、化工、造纸等高污染、高排放的双高行业,其处理排污的能力弱,越来越受政策的发展限制,环境补偿、污染处理、资源回收等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科研开发,特别是部分从事受限行业的中小企业,节能和环保方面压力已经迫使其立即开展转型和升级。②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制定也存在不少缺陷,主要表现在:政策目标不明确,政策的目标的落实不到位;政策工具设计不合理,多是选择性政策的,政策力度不够,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政策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缺少对口的专业的服务部门,也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大因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