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研究(附件)
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由此可看出,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稳定的意义。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但是,当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却因为融资问题而使得发展缓慢。本文介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从民营企业传统融资模式入手,得出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与融资环境是导致其融资困难的两大因素。针对以上两个因素,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最后,结合案例提出了一些新型融资模式,拓宽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关键词民营企业 发展历程 融资困境 融资方式
目录
0引言 1
1民营企业融资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1民营企业融资国外研究综述 1
1.2民营企业融资国内研究综述 1
2民营企业相关介绍 2
2.1民营企业定义 2
2.2民营企业发展历程 3
2.3民营企业的特点 4
2.4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5
3民营企业传统融资模式以及出现的问题分析 6
3.1民营企业相关融资理论 6
3.2我国民营企业传统融资方式 7
3.3传统融资方式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9
4.民营企业新型融资方式 11
4.1融资租赁业务 11
4.2 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私募债 13
4.3“新三板”市场融资 13
4.4互联网金融 13
5.新型融资方式的相关案例 14
5.1融资租赁案列 14
5.2互联网金融案列 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0引言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五大以来,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对完善市场经济、增加就业、增长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需要资金的支持,但实际上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并不乐观。本文旨在研究民营企业现有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给出建议,最后提出一些新的融资模式,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民营企业融资国内外研究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目录
0引言 1
1民营企业融资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1民营企业融资国外研究综述 1
1.2民营企业融资国内研究综述 1
2民营企业相关介绍 2
2.1民营企业定义 2
2.2民营企业发展历程 3
2.3民营企业的特点 4
2.4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5
3民营企业传统融资模式以及出现的问题分析 6
3.1民营企业相关融资理论 6
3.2我国民营企业传统融资方式 7
3.3传统融资方式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9
4.民营企业新型融资方式 11
4.1融资租赁业务 11
4.2 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私募债 13
4.3“新三板”市场融资 13
4.4互联网金融 13
5.新型融资方式的相关案例 14
5.1融资租赁案列 14
5.2互联网金融案列 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0引言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五大以来,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对完善市场经济、增加就业、增长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需要资金的支持,但实际上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并不乐观。本文旨在研究民营企业现有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给出建议,最后提出一些新的融资模式,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民营企业融资国内外研究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综述
1.1民营企业融资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的企业,它们的融资方式方向性都很强,有代表性的两种是:(1)美国和英国的有价证券等直接融资为重点的融资形式;(2)德国和日本国家的间接融资为重点的融资形式;美国和英国是既有特色又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它们对经济环境中的资本利用都非常充分。斯蒂格利茨和韦斯(Stiglits and Weiss,1981)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下,提出了信贷配给模型,他们指出,之所以会出现“信贷配给”,是因为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存在,导致银行对借款者的贷款定价不合理。本斯特和赫尔维格(Bester and Hellwing,1987)基于前者,对因贷款者借款后的道德风险而造成的信贷配给现象作了一些补充说明。哈霍夫和高亭(Haehoff and Korting,1998)指出要想尽可能减少企业的借贷风险可以利用银企间的长期融资关系,即“关系型贷款”[1]。Bergen&Uden(2002)指出由于企业信息与银行所留信息不对称的因素,银行在为企业贷款过程中,会根据企业在银行所留的信息给予不同的贷款模式,包括关系型抵押贷款,企业资产抵押贷款,财务报表类型的贷款等。波特(2002),指出了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政府的注意力应放在培养产业集群方面,而不是向企业直接提供财力支持,即所谓的产业竞争理论和新产业区理论。
1.2民营企业融资国内研究综述
如今,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大也提出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金融机构。但是,仍然有许多因素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而融资难题尤为突出。国内的经济学者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经过对各地方民营企业的实地考察,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和操作。
张维迎(1995)在《公司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一个综述》指出企业的融资结构至少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1)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2)企业所在经营的制度环境(3)企业自身的特点[2]。何德旭、李武(2002)认为我国的外源融资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债券融资作为外源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因为国家的金融政策落实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占比重少,他们主要是从宏观资本市场发展角度来研究的[3]。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李亚,2003;董小君,2004),虽然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由于自身的发展潜力有限,是制约其融资的重要因素,表现在成长性差和竞争能力弱。许多企业仍然缺乏有效的管理,银行对这部分企业的贷前调查难度大,放贷以后,监管的成本又非常高,基于这部分原因,银行对其放贷的门槛会很高[4]。邱书钦(2009)从内源融资渠道对企业融资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企业不愿意在技术开发上加大投入,没有长远的经营眼光,同时又缺乏人才,导致自身自有资金不足,严重阻碍企业发展,造成内源融资资金比例较小[5]。谭之博和赵岳(2012)两位学者认为单纯发展银行业,或是银行体系的内部发展金融体系,并不能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6]。
2民营企业相关介绍
2.1民营企业定义
在我国,民营企业不是经济学中的专业术语,也不是一个法定概念,它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产生的。1950年,我国进入历史新时期,确定社会主义制度后,国家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在此同时,“私营企业”和“私营经济”不再出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力发展并扶持非公有制经济。为了区别新中国成立前的那些私营企业,区分私有化的历史遗留问题,我国经济学者就提出了“民营企业”这个比较中性和较为模糊的概念。具体来说,民营企业是相对国营企业而言的,是除了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经济实体,它包括有民营科技企业、国有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六种经济类型。所以,民营不完全等于私营,它包括私营企业,不在限定其姓“资”还是姓“社”[7]。现在,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大体上已相对明确。
2.2民营企业发展历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