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发展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探析(附件)
摘 要这些年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一个企业健康的运营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国内外一系列财务丑闻和商业失败的事件曝光,内部控制已经引起了许多企业的关注。我国也不例外,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很薄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管理和控制概念薄弱,理论研究滞后,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限制企业的发展,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状况,我们需要加强内部控制,限制不当违法行为。本文以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新城公司在公司内部管理中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第一、内部控制观念薄弱;第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第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到位;第四、组织机构不合理。最后,针对新城发展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与其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研究方法 2
1.4 研究思路 2
1.5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其发展趋势 2
1.5.1内部控制的国外研究现状 2
1.5.2内部控制的国内研究现状 3
1.5.3结论及今后研究方向 3
2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相关概念及作用 5
2.1 公司治理的内涵及意义 5
2.1.1 公司治理的内涵 5
2.1.2 公司治理的意义 5
2.2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 7
2.3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8
3 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简介 10
3.1 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概述 10
3.2 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10
3.3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原因 12
3.3.1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2
3.3.2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存在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 13
4 政策建议 14
4.1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4
4.2创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并完善控制程序 14
4.3后期实施意见 15
5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企业正常经营的重中之重。近二十年来,全球公司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逐步向转型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自身改革和开放,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文化环境的持续优化,公司有一个强健的的治理结构已显得非常重要,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也有一些公司内部管理不严谨,财务报告严重失真,导致企业难以经营。因此,建立有效内部控制机制已经迫不及待,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国情的法律法规,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公司财产安全,确保公司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障国家法律和法规的执行。从而使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目标能够实现。
1.2 研究意义
在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本来就起步晚,加上长期的封建思想,人们对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理论认识还不够,由于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相应的人才,所以公司治理的问题,导致的内部控制薄弱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内部控制所披露出信息质量差是直接原因,公司治理层面出现的缺陷是根本原因。有的内部控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企业并没有从自身特点和事实出发,所制定的制度缺乏实用性;有的企业制定时没有渗透到各个部门,执行也不到位,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种形式。有的人会为了一些团体利益或个人利益而篡改会计资料,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公司破产。可见,不优化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不良影响,从而使企业不能实现盈利目标,提高企业整体文化。内部控制制度[1]是社会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有些公司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根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系统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点就是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本文通过研究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联系及区别,结合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具体说明其内部控制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和建议,对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信息真实、准确的披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了企业内部管理的目标。
1.3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发:通过查找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的相关文献,并且充分了解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找出问题并解决。
(2)个案研究法:以具体公司为例,能够更加清楚、明白、直观的反映问题。
(3)描述分析法:对具体问题及策略的描述,使得研究及分析更加有了意义与价值,更好的为企业出谋划策。
1.4 研究思路
本文以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为例,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具体分析在企业运营和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的结构框架见图1。
图1研究结构框架图
1.5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其发展趋势
1.5.1内部控制的国外研究现状
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进行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被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经历40年到达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经历五年到达第三阶段。内部控制有如此快速的发展,除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外,外部的、特别是政府的驱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在1980年代和1970年代,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80年代一些欺诈财务报告和公司“突然”破产事件导致一些国会议员对财务报告体系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建立了Treadway委员会(即。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COSO报告。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当前的规则。它认为,内部控制的总体架构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通信,以及五个要素的监督。
根据COSO报告,内部控制应该理解为:“由当局设计,董事会批准,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维护和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过程便是一个实现目的的过程,但它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有助于实现各种不同的目标,这些目标是相互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
1.5.2内部控制的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的内部控制管理仍然由政府主导,政府在颁布的与内部控制有关规章外并执行与内部控制有关的规章制度。
中国最早在正式规定中使用内部控制的是198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它只提到了内部会计控制,并规范和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进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该定义被以后财政部发布的其它的内部控制文件以及《会计法》所使用。
赵叶(2012)指出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能够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改善和提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研究方法 2
1.4 研究思路 2
1.5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其发展趋势 2
1.5.1内部控制的国外研究现状 2
1.5.2内部控制的国内研究现状 3
1.5.3结论及今后研究方向 3
2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相关概念及作用 5
2.1 公司治理的内涵及意义 5
2.1.1 公司治理的内涵 5
2.1.2 公司治理的意义 5
2.2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 7
2.3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8
3 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简介 10
3.1 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概述 10
3.2 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10
3.3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原因 12
3.3.1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2
3.3.2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存在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 13
4 政策建议 14
4.1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4
4.2创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并完善控制程序 14
4.3后期实施意见 15
5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企业正常经营的重中之重。近二十年来,全球公司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逐步向转型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自身改革和开放,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文化环境的持续优化,公司有一个强健的的治理结构已显得非常重要,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也有一些公司内部管理不严谨,财务报告严重失真,导致企业难以经营。因此,建立有效内部控制机制已经迫不及待,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国情的法律法规,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公司财产安全,确保公司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障国家法律和法规的执行。从而使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目标能够实现。
1.2 研究意义
在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本来就起步晚,加上长期的封建思想,人们对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理论认识还不够,由于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相应的人才,所以公司治理的问题,导致的内部控制薄弱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内部控制所披露出信息质量差是直接原因,公司治理层面出现的缺陷是根本原因。有的内部控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企业并没有从自身特点和事实出发,所制定的制度缺乏实用性;有的企业制定时没有渗透到各个部门,执行也不到位,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种形式。有的人会为了一些团体利益或个人利益而篡改会计资料,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公司破产。可见,不优化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不良影响,从而使企业不能实现盈利目标,提高企业整体文化。内部控制制度[1]是社会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有些公司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根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系统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点就是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本文通过研究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联系及区别,结合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具体说明其内部控制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和建议,对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信息真实、准确的披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了企业内部管理的目标。
1.3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发:通过查找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的相关文献,并且充分了解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找出问题并解决。
(2)个案研究法:以具体公司为例,能够更加清楚、明白、直观的反映问题。
(3)描述分析法:对具体问题及策略的描述,使得研究及分析更加有了意义与价值,更好的为企业出谋划策。
1.4 研究思路
本文以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为例,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具体分析在企业运营和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的结构框架见图1。
图1研究结构框架图
1.5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其发展趋势
1.5.1内部控制的国外研究现状
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进行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被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经历40年到达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经历五年到达第三阶段。内部控制有如此快速的发展,除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外,外部的、特别是政府的驱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在1980年代和1970年代,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80年代一些欺诈财务报告和公司“突然”破产事件导致一些国会议员对财务报告体系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建立了Treadway委员会(即。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COSO报告。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当前的规则。它认为,内部控制的总体架构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通信,以及五个要素的监督。
根据COSO报告,内部控制应该理解为:“由当局设计,董事会批准,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维护和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过程便是一个实现目的的过程,但它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有助于实现各种不同的目标,这些目标是相互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
1.5.2内部控制的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的内部控制管理仍然由政府主导,政府在颁布的与内部控制有关规章外并执行与内部控制有关的规章制度。
中国最早在正式规定中使用内部控制的是198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它只提到了内部会计控制,并规范和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进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该定义被以后财政部发布的其它的内部控制文件以及《会计法》所使用。
赵叶(2012)指出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能够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改善和提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