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附件)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环境问题。国家及政府在追求经济高效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加以重视。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否平衡发展,环境绩效是否能够带动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是企业及相关部门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概述,在国内外已有的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将深市主创板的所有发行A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其2014-2016年年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单位排污费代表环境绩效,将托宾Q值作为公司财务绩效的代理变量。并选取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成本率、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并采用OLS回归分析方法来验证假设。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3
二、理论基础 4
(一)环境绩效及财务绩效的内涵 4
(二)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相关理论概述 4
三、研究设计 6
(一)研究假设 6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
(三)变量设计 6
(四)模型设计 7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9
(一)描述性统计 9
(二)相关性检验 9
(三)回归分析 10
五、促进环境治理模式转变优化建议 11
(一)国家及政府角度 11
(二)企业角度 11
(三)公众角度 11
六、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近几年来,经济一直保持稳中向上的发展态势,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环境问题,人类正不断遭遇着空气污染严重、淡水日益缺乏、藻类大爆发等环境问题。近年来,政府加大力度治理环境,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日益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峻。追溯环境污染的来源,其中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极大程度的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尤其是制造业,作为各企业中排污量较广泛的行业,并在上市公司中占有较大比例。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生产经营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这些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由于企业一直以来对于环境问题不重视,一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以致企业监管力度不够、环境信息披露被忽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企业社会公众形象不佳以及财务效益降低。因此,良好的环境效益能否提高财务效益成为各界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制造业作为一个提供人类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生产规模比较大,在上市公司中占绝大比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而制造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较多,对于环境污染影响较大。因此,探究制造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大代表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二者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总结这些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大学派。
传统学派认为环境保护不利于企业盈利,企业在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势必会增加生产成本,使得利润较少,企业负担增加,最终在市场上失去优势,因此,他们认为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的关系。修正学派认为,环境绩效是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潜在优势,企业可通过注重环境保护,来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快获得大众的许可,因此,他们认为环境绩效能够促进财务绩效。而折衷学派认为,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不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或是负相关关系,而是呈倒“U”型关系。
1.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郝晨君、胡珍珍(2014)以环境治理费用支出率等作为自变量,将TobinQ值等作为因变量,结合了我国企业信息披露现状,搜集沪深两市煤、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来验证环境绩效与财务财务绩效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目的是为企业向资源节约型企业转型提供有力保证,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胡曲应(2012)将排污费作为环境绩效代理变量,将TobinQ值作为财务绩效的代理变量,通过OLS线性回归,验证了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呈正相关的假设。
Telle(2006)将几个环境污染物指标以及销售回报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发现更注重污染物排放管理、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财务绩效更高,但同时发现企业有心无力,对于加强环境监管的条件不足。
2.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
吴思仪(2010)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来分析20002008年我国多个省市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量与利润总额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固体废物排放量与利润总额呈负相关关系,而前两者与企业利润总和呈负相关关系。
Filbeck和Gorman(2004)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虽然提升了社会公众形象或是环境绩效,但由于在环境治理上花费了大量人力及物力资源,不属于公司核心业务领域,因此使得成本变高,盈利变少。
3.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杨东宁和周长辉(2004)认为组织能力是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联系的纽带,但除了数据模型,理论数据的解释力不足。因此首先提出“绿色组织”的概念,通过构建“环境绩效,经济绩效,组织能力”模型来探讨企业组织能力的纽带作用,从环境管理建设的角度来制定环境绩效评估办法。
Wagner(2002)认为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两者之间一定存在一个平衡点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双赢,于特定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联立方程框架,将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作为经济绩效的代理变量,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指标代表环境绩效,并选取适当的控制变量。
4.两者不相关
Schlachter和Rockness(1986)在选取环境绩效的代理变量时,以特殊的两个废弃处理变量作为代理变量,并选取几个财务指标作为财务绩效的代理变量,不设置控制变量,通过研究这1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两者不相关。
5.两者存在U型关系
刘中文,段升森(2013)以制造业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提出二者之间存在U型关系的假设,并通过U型关系检验,得出结论: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呈现U型关系,而非简单线性关系。由于企业在创办初期管理制度还不够成熟,而创新带来的资本成本又较高,因此环境绩效对于财务绩效表现负相关关系。而在后期,企业管理能力不断成熟提高,企业开始注重多方面、多角度提高环境绩效,因此呈现正相关关系。
6.两者关系不确定
孙燕燕,王维红,戴昌钧(2014)将从相关文献入手,运用Meta方法系统地梳理相关文献,并对其研究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差异。并进行有序 Probit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时间的范围对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的正相关有重要的影响,并且统计方法只是研究工具,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任何影响。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3
二、理论基础 4
(一)环境绩效及财务绩效的内涵 4
(二)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相关理论概述 4
三、研究设计 6
(一)研究假设 6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
(三)变量设计 6
(四)模型设计 7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9
(一)描述性统计 9
(二)相关性检验 9
(三)回归分析 10
五、促进环境治理模式转变优化建议 11
(一)国家及政府角度 11
(二)企业角度 11
(三)公众角度 11
六、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近几年来,经济一直保持稳中向上的发展态势,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环境问题,人类正不断遭遇着空气污染严重、淡水日益缺乏、藻类大爆发等环境问题。近年来,政府加大力度治理环境,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日益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峻。追溯环境污染的来源,其中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极大程度的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尤其是制造业,作为各企业中排污量较广泛的行业,并在上市公司中占有较大比例。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生产经营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这些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由于企业一直以来对于环境问题不重视,一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以致企业监管力度不够、环境信息披露被忽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企业社会公众形象不佳以及财务效益降低。因此,良好的环境效益能否提高财务效益成为各界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制造业作为一个提供人类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生产规模比较大,在上市公司中占绝大比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而制造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较多,对于环境污染影响较大。因此,探究制造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大代表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二者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总结这些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大学派。
传统学派认为环境保护不利于企业盈利,企业在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势必会增加生产成本,使得利润较少,企业负担增加,最终在市场上失去优势,因此,他们认为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的关系。修正学派认为,环境绩效是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潜在优势,企业可通过注重环境保护,来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快获得大众的许可,因此,他们认为环境绩效能够促进财务绩效。而折衷学派认为,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不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或是负相关关系,而是呈倒“U”型关系。
1.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郝晨君、胡珍珍(2014)以环境治理费用支出率等作为自变量,将TobinQ值等作为因变量,结合了我国企业信息披露现状,搜集沪深两市煤、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来验证环境绩效与财务财务绩效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目的是为企业向资源节约型企业转型提供有力保证,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胡曲应(2012)将排污费作为环境绩效代理变量,将TobinQ值作为财务绩效的代理变量,通过OLS线性回归,验证了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呈正相关的假设。
Telle(2006)将几个环境污染物指标以及销售回报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发现更注重污染物排放管理、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财务绩效更高,但同时发现企业有心无力,对于加强环境监管的条件不足。
2.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
吴思仪(2010)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来分析20002008年我国多个省市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量与利润总额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固体废物排放量与利润总额呈负相关关系,而前两者与企业利润总和呈负相关关系。
Filbeck和Gorman(2004)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虽然提升了社会公众形象或是环境绩效,但由于在环境治理上花费了大量人力及物力资源,不属于公司核心业务领域,因此使得成本变高,盈利变少。
3.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杨东宁和周长辉(2004)认为组织能力是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联系的纽带,但除了数据模型,理论数据的解释力不足。因此首先提出“绿色组织”的概念,通过构建“环境绩效,经济绩效,组织能力”模型来探讨企业组织能力的纽带作用,从环境管理建设的角度来制定环境绩效评估办法。
Wagner(2002)认为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两者之间一定存在一个平衡点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双赢,于特定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联立方程框架,将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作为经济绩效的代理变量,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指标代表环境绩效,并选取适当的控制变量。
4.两者不相关
Schlachter和Rockness(1986)在选取环境绩效的代理变量时,以特殊的两个废弃处理变量作为代理变量,并选取几个财务指标作为财务绩效的代理变量,不设置控制变量,通过研究这1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两者不相关。
5.两者存在U型关系
刘中文,段升森(2013)以制造业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提出二者之间存在U型关系的假设,并通过U型关系检验,得出结论: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呈现U型关系,而非简单线性关系。由于企业在创办初期管理制度还不够成熟,而创新带来的资本成本又较高,因此环境绩效对于财务绩效表现负相关关系。而在后期,企业管理能力不断成熟提高,企业开始注重多方面、多角度提高环境绩效,因此呈现正相关关系。
6.两者关系不确定
孙燕燕,王维红,戴昌钧(2014)将从相关文献入手,运用Meta方法系统地梳理相关文献,并对其研究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差异。并进行有序 Probit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时间的范围对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的正相关有重要的影响,并且统计方法只是研究工具,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任何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