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的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附件)【字数:13637】
摘 要摘 要中国制造2025政策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人才培养问题产生影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前进,会计人员想要顺应会计行业新形势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及实务能力。文章先大概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政策,而后分析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且将中国制造2025与会计人才培养相联系起来。着重研究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如果想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必须结合中国制造2025政策制定相应的措施,树立新的会计人才培养的理念,明确在新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得会计人才培养与时俱进,从而推动我国会计行业长远的发展和进步。关键词中国制造;会计人才;培养;研究
目 录
0 引言 1
1 中国制造2025简述 1
1.1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 2
1.2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 2
1.3中国制造2025的特点 3
2 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2.1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4
2.2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5
3 结合中国制造2025提出培养卓越会计本科人才的措施 8
3.1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9
3.2中国制造2025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10
3.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措施 11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
0引言
国务院在2015年5月8日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政策,《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想要在2025年达到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改变的方针,就需要实施这一项政策。这是党中央以及国务院研究国内外的成长趋势,站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的角度上思考而做出的重大安排,最终期待能够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创新与发展。中国制造2025这项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提高质量,加强效益。而在这样大的一个背景之下,会计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想要跟上国家政策的步伐,就必须加大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人才培养的力度,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服务,为国家创造价值。
在提出《中国制造2025》之前,财政部也公布了相关会计人才培养的文件,建议争取在2到4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会计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显得特别突出和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会计人才的培养。而现在已有的关于会计人才培养的文献,主要是从国内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经验的总结与借鉴和国内会计实务界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比如有的学者根据对美国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经验和方法的学习,结合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目标,采取了相应的目标和策略,制定了积极可行的行动方案,需要会计教育行业与实务行业的共同互动和不懈努力。也有学者认为从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现在的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会计人才培养的后续教育还没有形成相对比较成熟的体系,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有一个最适合未来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以上学者对会计人才培养进行了较为直接地研究,并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接下来的内容结合《中国制造 2025》政策,来探讨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1 中国制造2025简述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上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观点之后,就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时之间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业内人士纷纷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介绍剖析,评述和预测,体现了人们对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关心,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的这一背景之下,对于教育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1.1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
中国制造2025政策是中国政府实行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建议通过三步走的方式来实现战略目标,第一步就是在2025年使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跻身于制造业强国的行列。第二步则是在2035年在制造业强国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达到中等水平。第三步就是在2050年左右,中国的制造业真正能够真正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突破点,也能够成为世界其他国家仰望的目标。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共包括了五大工程,分别是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以及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力图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工业、高级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航空航天配置、海洋工程配备以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行业获得一个突破式的发展,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重要发展支柱[1]。
1.2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正在悄悄发生,全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呈现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和特质。这场改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不断交融与触碰,且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中心,建立在互联网和服务的基础之上,同时增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拓展而引发的新一轮改革,这将会给世界范围之内的制造业都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一巨大的变化,恰好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可以说是一个不可错失的机会,在这变化之下,我们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大胆地迎接挑战,从而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模式,以达到实现制造强国建设转型的目的。
1.2.1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困境
在以往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廉价的成本,厂房、租金、劳动力、资源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价格优势,可以称之为大而不强。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依靠制造业取得了经济的腾飞,但是我们并没有掌握品牌、核心技术等,所以产品制造所取得的利润都被发达国家获取。粗放的成长体制使我国制造业前景面临一个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各方面的生产成本都在上升,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这些问题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多的限制。
目 录
0 引言 1
1 中国制造2025简述 1
1.1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 2
1.2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 2
1.3中国制造2025的特点 3
2 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2.1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4
2.2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5
3 结合中国制造2025提出培养卓越会计本科人才的措施 8
3.1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9
3.2中国制造2025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10
3.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措施 11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
0引言
国务院在2015年5月8日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政策,《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想要在2025年达到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改变的方针,就需要实施这一项政策。这是党中央以及国务院研究国内外的成长趋势,站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的角度上思考而做出的重大安排,最终期待能够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创新与发展。中国制造2025这项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提高质量,加强效益。而在这样大的一个背景之下,会计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想要跟上国家政策的步伐,就必须加大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人才培养的力度,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服务,为国家创造价值。
在提出《中国制造2025》之前,财政部也公布了相关会计人才培养的文件,建议争取在2到4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会计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显得特别突出和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会计人才的培养。而现在已有的关于会计人才培养的文献,主要是从国内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经验的总结与借鉴和国内会计实务界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比如有的学者根据对美国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经验和方法的学习,结合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目标,采取了相应的目标和策略,制定了积极可行的行动方案,需要会计教育行业与实务行业的共同互动和不懈努力。也有学者认为从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现在的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会计人才培养的后续教育还没有形成相对比较成熟的体系,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有一个最适合未来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以上学者对会计人才培养进行了较为直接地研究,并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接下来的内容结合《中国制造 2025》政策,来探讨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1 中国制造2025简述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上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观点之后,就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时之间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业内人士纷纷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介绍剖析,评述和预测,体现了人们对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关心,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的这一背景之下,对于教育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1.1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
中国制造2025政策是中国政府实行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建议通过三步走的方式来实现战略目标,第一步就是在2025年使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跻身于制造业强国的行列。第二步则是在2035年在制造业强国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达到中等水平。第三步就是在2050年左右,中国的制造业真正能够真正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突破点,也能够成为世界其他国家仰望的目标。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共包括了五大工程,分别是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以及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力图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工业、高级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航空航天配置、海洋工程配备以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行业获得一个突破式的发展,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重要发展支柱[1]。
1.2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正在悄悄发生,全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呈现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和特质。这场改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不断交融与触碰,且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中心,建立在互联网和服务的基础之上,同时增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拓展而引发的新一轮改革,这将会给世界范围之内的制造业都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一巨大的变化,恰好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可以说是一个不可错失的机会,在这变化之下,我们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大胆地迎接挑战,从而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模式,以达到实现制造强国建设转型的目的。
1.2.1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困境
在以往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廉价的成本,厂房、租金、劳动力、资源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价格优势,可以称之为大而不强。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依靠制造业取得了经济的腾飞,但是我们并没有掌握品牌、核心技术等,所以产品制造所取得的利润都被发达国家获取。粗放的成长体制使我国制造业前景面临一个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各方面的生产成本都在上升,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这些问题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多的限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