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以s公司为例
【摘要】 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许多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目标。其中收入作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广受关注,也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从会计角度来看,对销售收入进行确认与计量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新会计准则提出后,在收入计量属性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销售收入会计处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由于企业的业务种类在不断扩展,增加了确认与计量难度,从而引发了很多问题。本文从收入概念等理论基础入手,通过对S公司的个案研究,对其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以期为企业更好地进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提供参考与借鉴。
目录
前言 5
一、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的概念与原则 5
(一)收入的界定 5
(二)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原则 5
二、S公司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现状 5
(一)S公司概况 5
(二)S公司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 6
1、随意调整入账时间 6
2、入账信息不真实 6
3、定制软件收入确认问题 6
4、收入计量方面问题 7
三、对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改进建议 7
(一)建立完善制度,推广软件销售收入准则 7
(二)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加快国际化进程 7
(三)明确实际利率选择条件,在报表中附注 8
(四)发挥审计部门职能,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8
四、具体销售业务下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分析 9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前言
会计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全面记录。在会计实务中,收入作为利润表中利润构成主要因素之一,与企业经济效益存在密切联系。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企业收入的确认具有了更多的复杂性。本文以S公司为例,对其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S公司由于经济业务的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使得具体经济业务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特殊交易合同也层出不穷。在实际处理中难以根据现行准则进行直接判断,为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增加了难度。虽然,新会计准则已经对该方面内容进行了部分解读和说明,但是企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都使得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存在很多疑惑和不确定之处。因此,对企业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的概念与原则
(一)收入的界定
我国对于“收入”的定义是遵循了国际趋同原则,是在国际会计准则框架的基础上开展的。收入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是由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多方面构成。对收入概念的简要分析可以发现,收入是从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企业实现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流入,就必然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二)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原则——基于《准则》的要求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企业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在会计工作中,针对销售收入的确认要符合特定的条件,要求对销售商品的确认要符合如下条件方可确认,如企业将商品所有权移交给买方;收入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以及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准则》中对企业销售收入计量要求,要按照已收、应收合同价值确定收入金额,但协议价款不公允除外。
二、S公司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现状
(一)S公司概况
S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公司经营范围为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及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等。公司注册资本高达2350万美元。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踏实、拼搏”精神,以诚信、共赢等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在当地软件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软件、电路等产品与传统产品不同,其中软件交易在流通环节程序较少,且由于交易期间较短,往往不能确保收入顺利实现。
(二)S公司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
1、随意调整入账时间
基于新会计准则来看,任何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时应以会计分期为主,合理确定各项会计要素归属期。此时便会涉及到企业收入如何按期予以确认的情况。在实践中,很多企业为了调整各个会计经营业绩,并不会按照规定进行处理,通过提前或者滞后确认,以此来实现增收与逃税等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调节收入、操纵利润,在外界“塑造”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投资者。但虚假信息最终会被曝光,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如该公司2016年公布四个季度业绩报告,第四季度业绩大幅度上升,较第一季度利润上升300%,公司该期确认为某公司开发软件,软件销售490万元,集中实现利润,导致2016年第四季度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如图1。
表1 S公司2016年四个季度业绩
2、入账信息不真实
虚构收入途径较多,如白条入库,按照新会计准则来看,企业应在商品销售时索取凭证,将其确认为销售收入。在实践中,有些企业为了虚增利润,将白条出库也纳入到收入范围当中。或者虚构客户,很多企业对不存在真实交易的销售业务进行虚构,按照正常程序进行运转。此外,针对S公司自身特殊性来看,需要处理系统集成业务、软件定制等问题,无法按照传统确认与计量方式进行。企业可以按照软件整体百分比进行确认,也可以将整个系统收入作为确认收入。由此,公司可以从软硬件销售业务中随意定价,以此来实现对利润的控制。
3、定制软件收入确认问题
针对定制软件收入确认的问题,企业会签订有关提供技术服务的合同,其中也包含商品买卖合同。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没有明确说明定制软件是要进行商品销售,还是要进行技术服务,又或者是只要盲目遵照会计准则。商品销售在期末暂不进行收入确认,而提供劳务需要按照百分比进行确认。因此当利润过多时,企业会将定制软件视为销售业务,期末暂不确认,反之,将其视为提供劳务,按照百分比进行收入确认与计量。
4、收入计量方面问题
我国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概念。新准则对公允价值进行了明确界定,将公允价值纳入到会计计量属性。所谓公允价值,是指资产与负债在公平交易中,在资源前提下进行的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金额计算。由于在计算中,会受到现金流量、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计算复杂性,导致实践操作不符合规范。同时,公允价值的提出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现有会计人员对于新会计准则不够熟悉,无法对销售收入进行准确计量,导致实际业绩与账面业绩不符。
目录
前言 5
一、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的概念与原则 5
(一)收入的界定 5
(二)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原则 5
二、S公司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现状 5
(一)S公司概况 5
(二)S公司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 6
1、随意调整入账时间 6
2、入账信息不真实 6
3、定制软件收入确认问题 6
4、收入计量方面问题 7
三、对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改进建议 7
(一)建立完善制度,推广软件销售收入准则 7
(二)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加快国际化进程 7
(三)明确实际利率选择条件,在报表中附注 8
(四)发挥审计部门职能,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8
四、具体销售业务下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分析 9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前言
会计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全面记录。在会计实务中,收入作为利润表中利润构成主要因素之一,与企业经济效益存在密切联系。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企业收入的确认具有了更多的复杂性。本文以S公司为例,对其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S公司由于经济业务的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使得具体经济业务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特殊交易合同也层出不穷。在实际处理中难以根据现行准则进行直接判断,为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增加了难度。虽然,新会计准则已经对该方面内容进行了部分解读和说明,但是企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都使得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存在很多疑惑和不确定之处。因此,对企业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的概念与原则
(一)收入的界定
我国对于“收入”的定义是遵循了国际趋同原则,是在国际会计准则框架的基础上开展的。收入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是由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多方面构成。对收入概念的简要分析可以发现,收入是从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企业实现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流入,就必然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二)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原则——基于《准则》的要求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企业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在会计工作中,针对销售收入的确认要符合特定的条件,要求对销售商品的确认要符合如下条件方可确认,如企业将商品所有权移交给买方;收入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以及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准则》中对企业销售收入计量要求,要按照已收、应收合同价值确定收入金额,但协议价款不公允除外。
二、S公司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现状
(一)S公司概况
S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公司经营范围为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及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等。公司注册资本高达2350万美元。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踏实、拼搏”精神,以诚信、共赢等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在当地软件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软件、电路等产品与传统产品不同,其中软件交易在流通环节程序较少,且由于交易期间较短,往往不能确保收入顺利实现。
(二)S公司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
1、随意调整入账时间
基于新会计准则来看,任何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时应以会计分期为主,合理确定各项会计要素归属期。此时便会涉及到企业收入如何按期予以确认的情况。在实践中,很多企业为了调整各个会计经营业绩,并不会按照规定进行处理,通过提前或者滞后确认,以此来实现增收与逃税等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调节收入、操纵利润,在外界“塑造”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投资者。但虚假信息最终会被曝光,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如该公司2016年公布四个季度业绩报告,第四季度业绩大幅度上升,较第一季度利润上升300%,公司该期确认为某公司开发软件,软件销售490万元,集中实现利润,导致2016年第四季度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如图1。
表1 S公司2016年四个季度业绩
2、入账信息不真实
虚构收入途径较多,如白条入库,按照新会计准则来看,企业应在商品销售时索取凭证,将其确认为销售收入。在实践中,有些企业为了虚增利润,将白条出库也纳入到收入范围当中。或者虚构客户,很多企业对不存在真实交易的销售业务进行虚构,按照正常程序进行运转。此外,针对S公司自身特殊性来看,需要处理系统集成业务、软件定制等问题,无法按照传统确认与计量方式进行。企业可以按照软件整体百分比进行确认,也可以将整个系统收入作为确认收入。由此,公司可以从软硬件销售业务中随意定价,以此来实现对利润的控制。
3、定制软件收入确认问题
针对定制软件收入确认的问题,企业会签订有关提供技术服务的合同,其中也包含商品买卖合同。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没有明确说明定制软件是要进行商品销售,还是要进行技术服务,又或者是只要盲目遵照会计准则。商品销售在期末暂不进行收入确认,而提供劳务需要按照百分比进行确认。因此当利润过多时,企业会将定制软件视为销售业务,期末暂不确认,反之,将其视为提供劳务,按照百分比进行收入确认与计量。
4、收入计量方面问题
我国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概念。新准则对公允价值进行了明确界定,将公允价值纳入到会计计量属性。所谓公允价值,是指资产与负债在公平交易中,在资源前提下进行的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金额计算。由于在计算中,会受到现金流量、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计算复杂性,导致实践操作不符合规范。同时,公允价值的提出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现有会计人员对于新会计准则不够熟悉,无法对销售收入进行准确计量,导致实际业绩与账面业绩不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