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研究【字数:10976】

摘 要企业财务控制,第一个目标是防止错误和欺诈,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但是,随着内部控制立法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目标不仅要保证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还要保证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始终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信度是当前资本市场的一个相对重要的问题,也是企业主和外部信息用户利益的目标,也是内部控制的主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资本市场良好运作的重要保证。为了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并增加投资者信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在美国推出的公司必须遵守2002年颁布的法案。我国政府近年来也要求发布公司添加公开年度报告的内部控制内容。随着改革中国财政部规定所有公司都建立并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Financial report; Reliability 目 录
第一章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理论概述 1
1.1内部控制有效性概述 1
1.2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概述 3
第二章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报告可靠性间的相关性 4
2.1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 4
2.2内部控制的要素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保证作用 5
第三章 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存在的相关问题 6
3.1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危害 7
3.2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与启示 8
第四章 完善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措施 8
4.1法律法规层面 8
4.2企业内部层面 9
4.3监管层面 10
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理论概述
1.1内部控制有效性概述
1.1.1内部控制的内涵与要素
内部控制的意义追寻到由五部委于2008年5月22日启动,共同宣布“企业内部控制基准”,并要求董事会,股东会,管理层和所有员工进行内部控制。 这是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起支柱作用的规范就是基于内部的环境,风险的评估,控制的活动,交流沟通和内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监控等。 当内部控制正式实施时,则第一个错误是防止欺诈,内部控制的目标相对于内部控制规则的持续发展而言正在增加。 虽然仅限于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但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
内部控制的另一个含义是最负盛名的是由内部控制研究所COSO委员会倡议的,基于要素的总体框架,在内部控制的实施中,包括控制的环境,风险的评估,控制的活动,信息交流沟通等。 并且到2008年时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法就明确规定,一般的内部控制应该含有五要素。虽然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识别存在一些差异,虽然组成一些结构基本会相同,但主要还是分为内部的环境,风险的评估,控制的活动,信息的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 因此,本文基于上述方面研究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相关性。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公司治理,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和权利分配,企业文化和内部审计。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并且决定了其他控制要素的有效性。根据2010年发布的“公司治理评估指南”,企业组织运用组织的结构和发展的战略以及人力的资源和企业的文化应等行内部环境评价。
,社会责任和其他适用指南等基本原则。 利用内部环境的内部控制系统来识别和评估内部环境的设计和实际操作。
(二)风险的评价。考虑到风险的评价,一般是指内部控制风险在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产生与发展,从而面对风险要制定应对战略。同样的是企业的危险,一般是受制于经济环境与法律的变化。因此,企业必须建立风险和处理机制。 在2010年的中国,“实体内部控制评估指南”组织了风险评估机制的评估,适用指南中列出的主要风险是“内部控制法”风险评估的要求。 结合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您应该做到在日常运营活动中和管理流程中识别和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应对策略。
(三)受控活动。在相应的过程中公司必须采取适当的内部控制措施。,并在允许的范围内控制公司的风险。 控制活动包括分区,验证,授权和批准任务和范围,评估工作绩效以及协调和保护财产。 在中国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指南中,企业进行的控制活动评价,指出了应该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准则以及各种各样的适用方针。从而可以确定并评价相关控制措施的实施。
(四)信息和交流信息是公司的必要保障措施,通过为及时准确地收集信息,传递信息所必要的内部控制,并且确保信息传播到整个企业。该信息系统包括业务操作和财务信息报告,它们也是业务操作和控制的基础。 2010年出版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指南”指出,组织和电信评估机构应基于内部沟通,财务报告和信息系统等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制度和信息收集处理,确保传递的及时性,建立防欺诈机制的完整性,提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最后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识别和评价。
(五)内部监督。在组织内公布的中国2010年“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应进行内部监督和评价的要求“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内部监督,必须进行相关的各种指导日常的日常管理它指定。按照规定整合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检查和评估内部监督机制和监事会,监查委员会的有效性、内部监查机构要重视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的5个因素是全体内部控制框架组成,完整的系统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是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内部控制有效性
要进行一个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评价,目前,从目标和基本内容入手大多是很多内部控制的研究途径,总结出内部控制的有效因素。如果建立了内部控制有效性模型,第一点目前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从从外部投资者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对审计人员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第二点,有效性评价模型是纯粹的数学理论模型或案例研究,主要依赖于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企业之间很少用这个来比较。
本文所采用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可以划分为,从两点出发管理机构实施内部控制系统即有效性和管理者范围内的内部控制。其中管理者范围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第一点,它也是是为了经营效率与效果,但也不能轻视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决定的。包括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指得是管理员范围的有效性。第二点,设计的有效性是整个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前提,这是执行有效性的前提,也是整个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实现整个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其结果和最终的评价的尺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1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