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与防范(附件)【字数:13396】

摘 要随着科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信产业也相继蓬勃发展。由于电信技术的持续发展电信运营业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社会群众对电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相关的电信运营商若是想在严酷的现状下站稳脚跟,必须从更高的战略角度来重新规划,坚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此,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成为了关键。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多,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生产经营风险等等。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非常多,最常见的债务资金所造成的风险。电信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与其他行业相同,也面临着很多的财务风险,本文以中国电信为例,介绍了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范畴,在此基础上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并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等角度对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通过对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提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与预防的对策,比如优化风险管理环境,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等建设性意见。只有不断增强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这对整个电信行业财务管理意义重大。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
1.2研究的意义1
1.3国内外研究综述2
第二章 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范畴3
2.1财务风险的概念4
2.2财务风险的特征5
2.3财务风险的成因5
2.4财务风险的防范理论 6
第三章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概况8
3.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简介 8
3.2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展现状 9
第四章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财务风险对比分析10
4.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10
4.2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偿债能力指标分析12
第五章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15
5.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筹资风险 16
5.2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投资风险 16
5.3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17
第六章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1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1优化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环境 18
6.2完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19
6.3健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19
结束语 20
致谢21
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行业也随之拓展,越来越多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和通信企业的不断涌现都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各个通信企业也如一般的淘汰制,强者留,弱者退。在我国目前通信业的三大巨头就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依据近几年这三者的财务报表和经营业绩的汇总结果可发现,前几年保持稳健发展的节奏并占据行业之首的中国移动放慢步伐,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业务增速相对提高,并且中国电信增速最快。以通信行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它的核心价值观和营销策略是决定它立于佼佼者地位的因素,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至关重要。对比大多通信企业的示例可发现,较多企业在财务风险的预防及补救措施反面做的都不是很理想,企业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都是一些举足轻重的问题。现阶段不少企业也会面临资金短缺,财务风险也就成了其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应当着力于财务风险的防范,不断提高企业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2研究的意义
财务风险具有的不确定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头疼的问题。研究财务风险的意义使得企业在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不同的风险都能准确预测识别,确保在风险扩大之前以最低成本保证企业的资金的稳定和效益。
1.有利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内部控制、人力资源、财务预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让企业在飞速发展的通信行业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2.有利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激发自身经营业务的潜力,充分的细分市场,认准企业在宏观市场中的定位,完善产品的服务,大大提高自身品牌的认知度,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规范企业的正常财务活动,保持资金运转畅通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加速运转,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利用企业自身建立的财务预警机制来预防风险的波及。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作为风险研究的起源之地德国,其风险研究的形成与发展实在美国19世纪20年代,当时经济学家认为风险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方法、手段计量和测定的。美国在1963年出版的《保险手册》上刊登了《企业的风险管理》这一篇文章,普遍受到了欧洲各国的重视。马柯威茨、威廉、米勒率先就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方面先后对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读,所以这三位学者的理论载体是一脉相承的。在现代西方的发达国家,很多企业已经将财务风险管理划分为专业性、技术型较强的经济管理部门。
亚洲旧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涉足研究企业风险管理这类型问题,日本学者将风险定义归纳为三个基本因素的:客观性、可预测性与不确定性的差异性。并且,日本的一些大学也开设了财务风险管理这类型的专业课程。1986年,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财务风险管理运动已经扩大为全球范围的一种国际性运动。但是,国外的研究内容仍旧片面,主要集中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后如何应对和如何摆脱财务风险这两类的策略问题,对于财务风险的成因、发展过程这块则缺少深度的研究与详实的记录。
1.3.2国内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也相继展开。台湾和香港学者先后从理论研究与实践引种这两方面对财物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其中以向德伟教授(1994)为主,全面细致地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他认为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此外,按照财务风险活动的内容来划分,大致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受益分配这四项风险,奠定了企业财务风险理论更深一层的推进。大陆学者佘廉(1999)出版了《企业避入陷阱技巧》和《企业逆境管理》,开始从理论体系上研究企业逆境管理的问题。台湾学者宋明哲(2001)出版的《风险管理》专著,香港保险总会出版的《风险管理》手册,均阐述了有关财务风险的理论。其中,黄锦亮和白帆(2004)也较为认同这样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整个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发生偏离所导致的,他们认为财务理论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企业经营全过程中的资余运动,再将财务风险进行扩展化,这样更有利于研究财务运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也有利于在事物操作中建立一个明了完整的框架。此外,一般对狭义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还是通过指标分析法和财务杠杆系数法来实现。由此可见,我国对财务风险管理这一块仍有待继续发掘和深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1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