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
2.1 政治关联相关文献综述 1
2.1.1 政治关联的概念界定 1
2.1.2 政治关联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2
2.1.3 政治关联的相关理论 3
2.1.4 政治关联的经济后果 4
2.2 创新绩效相关文献综述 5
2.2.1 创新的概念界定 5
2.2.2 技术创新绩效评价 6
2.2.3 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分析 7
2.3 政治关联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8
2.4 研究假设 9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9
3.1 研究方法 9
3.2 研究设计 10
4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11
5 实证研究设计 12
5.1 描述性分析 12
5.2 相关性分析 12
5.3 回归分析 13
6 实证研究结论与建议 15
6.1 研究结论 15
6.2 建议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企业必须通过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来适应这激烈的市场环境。
技术创新能给各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在我国的创新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市场机制、法律政策等相关的正式制度均不完善,这些不完善会给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影响。根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现有的研究表明,对于经济转型期的外部环境,企业往往通过建立政治关联来寻求知识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支持,降低创新过程中所带的风险和真正享受到创新带来的收益,来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对于政治关联这一概念,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有关政治关联的研究文章大多分析政治关联对企业价值、融资优势、税收优惠、投资决策和政府补助值几个方面的影响。根据已有文献证实,政治关联可以显著的影响企业绩效和相关决策,但是对于分析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相关文献是有限的。本文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它具有以下特点: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增大;人力资源丰富;创新投入增加、创新产出成果显著;新型生产力;体制较灵活,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等特点。这就会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其所处的行业技术是比较领先的,也更加关注技术创新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分析的相关文献,从我国现实背景出发,选取以在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数据,从政治关联角度来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关系研究。
2 文献回顾与研究综述
2.1 政治关联相关文献综述
2.1.1 政治关联的概念界定
企业与政府建立政治关联,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从不同角度分析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至今,关于政治关联的概念并未得到统一的界定,学者们根据自己研究因素的不同给出了各自所认为的政治关联概念。随着政治关联这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政治关联的定义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涵盖的内容也越来越广。
对于政治关联的研究,国外学者根据自身研究给出各自所认知的概念,Roberts认为政治关联是企业与参议员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 Fisman在2001年指出政治关联是指企业与政治人物或者政治家族关系密切,同时也明确的指出这种政治关联并不是腐败[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Faccio在2006年提出政治关系是指议员或政府官员担任企业的股东、董事或高管,这就使得对政治关联这一概念的具体化[2]。其他西方学者也根据自身研究的范畴给出政治关联的概念,如Betrand认为政治关联是指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毕业于名校和政府部门,Ferguson则认为企业的董事和高管与执政党关系密切就是具有政治关联的。
在我国有关政治关联的研究中,潘红波(2008)研究认为公司的高管在政府有过任职经历算政治关联。吴文峰、吴冲锋和刘晓薇(2008)研究认为,政治关联是指公司与具有政治权利的个人之间形成的隐性政治关系,包括公司高管曾经在政府部门任职,通过选举捐款获得的关系等[3],但不包括因政府持股而形成的关系。王运陈(2010)通过对我国较为特殊的政治制度、上市公司年报分析研究后认为公司高管曾经或现在担任过政府职务并获得了相应的政府奖励[4]。杜兴强等(2010)进一步区别了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和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的不同,其中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是指公司的高管现在或者曾经在党委、政府、人大或政协委员常设机构、法院、检察院等政府部门服务;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则指公司存在高管曾经或现在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但不包括人大或政协委员常设机构[5]。冯栋、杜德伟和李字庆(2011)对高管政治背景从政治身份和政府工作背景两方面来衡量,其中政治身份是指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政治背景是指曾经有过在政府工作过的经历。Chen et al.(2005)的研究发现,有许多的上市公司董事是具有政治背景的,这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具有政治关联的现象也广泛存在。
因此,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现有研究,本文将政治关联定义为民营企业家通过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的官员。政治关联主要体现在企业高管与政府有密切关系,本质上来说政治关联是一种非正式的关系制度,起着协调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作用。
2.1.2 政治关联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政治关联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对企业积极同政府建立政治关联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邬爱其和金宝敏(2008)认为企业与政府之间建立政治关联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争取企业家个人的社会地位;2、增强企业经营的合法性;3、降低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减少交易成本;4、履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6]。
在经济转型期,政府仍掌握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的关键资源,可以决定企业所处的制度甚至市场环境。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利用非市场化手段对企业进行严格的规制和管控。在我国,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姻亲”关系,可以得到更多的政府庇护和资源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罗党论和唐清泉以2002-2005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有17.2%样本公司的董事会存在有政治背景的董事,发现政治关联可以带给企业更多地稀缺资源[7]。因此,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民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想获得更多的稀缺资源,争取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就必须与政府建立联系为自身发展创造便利。企业可以通过政治关联在政府那里获得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如产权保护、信贷便利、税收优惠政策、管制放松、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等好处。
Faccio(2006)认为政治关联在腐败程度高,严格限制对外投资的国家或地区更有可能发生。Boubakri etal.(2008)认为在政府管制力度大的行业和司法独立性越差的地区,政治关联现象更加普遍;若企业所在地区是发展较快的大城市,那么更容易建立政治关联,因为政治人物一般集中于大城市。Johnson and Mitton(2003)发现,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政治关联的现象越普遍。罗党论和唐清泉(2009)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在产权保护水平较差、政府干预较多的地区,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较多[7]。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综合已有文献,政治关联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管制环境、信息披露、腐败程度、法律体制以及司法体系的效率、市场化改革程度、公司所在的地理位置、非正式制度的影响程度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3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