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字数:9879】
摘 要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备受关注,损失惨重的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加剧金融危机,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因此,本文在基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探讨,并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进行深入思考,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决策有用性和金融创新的需要,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一定程度上缺乏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但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历史成本适用的环境不断发生改变,缺乏相关性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从经济发展的特定环境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应该仍然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本的会计信息,结合补充公允价值的信息。
目 录
引言 1
第一章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概述 2
1.1历史成本 2
1.1.1历史成本的涵义 2
1.1.2历史成本的背景 2
1.2公允价值 3
1.2.1公允价值的内涵与特征 3
1.2.2公允价值发展 3
第二章 金融危机下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5
2.1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的影响 5
2.1.1金融危机暴露的公允价值不足 5
2.1.2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的发展 5
2.2金融危机对历史成本的影响 5
2.2.1金融危机中历史成本的优缺点 5
2.2.1金融危机使历史成本面临的挑战 5
第三章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分析 8
3.1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8
3.2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应用中的问题 9
第四章 解决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应用中的问题 10
4.1提升会计人员从业水平 10
4.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0
4.3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10
结束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引 言
会计计量是反映会计信息真实与可靠性的一大基石。近年来,对资产的计量方法到底是采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产生热议。伴随着这次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化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分析这一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题,“公允价值”缺点在于它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大环境下人们意识到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带来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这样一对比,“历史成本”显现出很多优势。众所周知“历史成本”这种计量方式是在初始入账时比较真实可靠的,可以真实反映资产的原始价值,这一点是符合谨慎性要求的。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这些特点就显得尤为珍贵和恰到好处。
第一章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概述
1.1历史成本
1.1.1历史成本的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会计计量是为了将一项新入账的资产选取一个价值记载在会计核算中。会计计量属性是指该项会计对象的外在属性或者自身计量特色。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了五种计量属性,一般多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这两种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计量,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这三种种会计计量属性根据其会计对象进行选择使用。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各具特色,重置成本一般用于盘盈的固定资产核算时。可变现净值一般用于核算待出售的存货,如商品、产成品等。现值在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收回金额时用现值进行核算。其中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这两种核算方式较为大众,是最常规的两种经计量属性,应用也较为广泛。无论是历史成本计量还是公允价值计量都是把会计对象现在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金融,历史成本是计量当时的价值,也就是说它是一只过去的时代进行计量的,而公允价值则不同,它反映着资产的现在的价值。
历史成本计量也叫做实际成本法或者原始成本法,顾名思义,它在对会计对象进行核算时,在初始入账时是按照实际取得的价值计入账面成本的。按照会计要素的要求,与之对应的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成本费用都是按照实际价值进行核算。可以概括为:“资产的登记,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是按照为了购置资产而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负债的登记,按照以债务为交换而收到款项的金额,或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所得税),按照在正常经营中的为偿还负债将要支付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历史成本计量有以下特点:
假设经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会突然中止,在无特殊情况干扰下会一直正常运营下去。
价值确定是选取该项交易发生当时的,不考虑后来的各种变动因素,不被市场价值所影响,一经入账后续固定不改变原始价值。
这是一项真实发生的交易,发生时的价格是公允价值。
以上可以看采用历史成本可以根据其企业在持续经营的会计周期内,持续不断的投入和产出带来的价值,以此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和经营业绩,而不是以公允价值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1.1.2历史成本的背景
历史成本是在工业革命时期作为主导计量属性奠定基础的,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由于工业革命将人们从简单的人力劳作中解脱出来,机械的投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改变了经营模式和生产方式。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一定的变化,产生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在这种大环境下资产和产权会产生分离,受托责任制无处不在,这就对计量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有较强的要求。投资者需要客观可靠并且可以验证的数据反映投入资产带来的价值来检验经营情况,因此成本法在这一时期盛行。
同时,受托责任观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如果会计对象的计量不是客观存在可以证明与比较的,被委托人为了自身利益对会计信息进行恶意操控则会影响投资者利益,在这种观点下,对计量属性的选择主要采用历史成本。
1.2公允价值
1.2.1公允价值的内涵与特征
公允价值又叫做公允市价,顾名思义就是说公允价值计量是以市场中存在且大众认可的市场能接受的价格,这要求交易是正常且对等交易的,双方是正常且未来很长时间内持续经营的,不存在增值扩张或者减资缩小产业的正常交易。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区别在于公允价值反映的价值是实时的,是动态的,而历史成本反映的价值是过去的固定的。这一点上,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反映时间对资产的影响,能解决资产投入之后成本与产出利润时间不对等的问题,而且较成本法,公允价值考虑时间成本这一因素的影响能更准备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反映企业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效果,及时监控。
但是当下社会并无剧烈动荡,经济发展较为平缓,市场价值可以反映子菜单内在价值,但是不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股票市场很容易出现人为操纵股价的行为,是股权价格与实际价值不对等。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经济危机时会加速经济泡沫恶化经济环境;还有一种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价格越高需求越多,供不应求后价格持续走高,产生价格虚高的泡沫,然后过度生产,供大于求之后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目 录
引言 1
第一章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概述 2
1.1历史成本 2
1.1.1历史成本的涵义 2
1.1.2历史成本的背景 2
1.2公允价值 3
1.2.1公允价值的内涵与特征 3
1.2.2公允价值发展 3
第二章 金融危机下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5
2.1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的影响 5
2.1.1金融危机暴露的公允价值不足 5
2.1.2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的发展 5
2.2金融危机对历史成本的影响 5
2.2.1金融危机中历史成本的优缺点 5
2.2.1金融危机使历史成本面临的挑战 5
第三章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分析 8
3.1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8
3.2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应用中的问题 9
第四章 解决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应用中的问题 10
4.1提升会计人员从业水平 10
4.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0
4.3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10
结束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引 言
会计计量是反映会计信息真实与可靠性的一大基石。近年来,对资产的计量方法到底是采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产生热议。伴随着这次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化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分析这一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题,“公允价值”缺点在于它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大环境下人们意识到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带来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这样一对比,“历史成本”显现出很多优势。众所周知“历史成本”这种计量方式是在初始入账时比较真实可靠的,可以真实反映资产的原始价值,这一点是符合谨慎性要求的。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这些特点就显得尤为珍贵和恰到好处。
第一章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概述
1.1历史成本
1.1.1历史成本的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会计计量是为了将一项新入账的资产选取一个价值记载在会计核算中。会计计量属性是指该项会计对象的外在属性或者自身计量特色。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了五种计量属性,一般多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这两种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计量,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这三种种会计计量属性根据其会计对象进行选择使用。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各具特色,重置成本一般用于盘盈的固定资产核算时。可变现净值一般用于核算待出售的存货,如商品、产成品等。现值在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收回金额时用现值进行核算。其中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这两种核算方式较为大众,是最常规的两种经计量属性,应用也较为广泛。无论是历史成本计量还是公允价值计量都是把会计对象现在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金融,历史成本是计量当时的价值,也就是说它是一只过去的时代进行计量的,而公允价值则不同,它反映着资产的现在的价值。
历史成本计量也叫做实际成本法或者原始成本法,顾名思义,它在对会计对象进行核算时,在初始入账时是按照实际取得的价值计入账面成本的。按照会计要素的要求,与之对应的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成本费用都是按照实际价值进行核算。可以概括为:“资产的登记,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是按照为了购置资产而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负债的登记,按照以债务为交换而收到款项的金额,或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所得税),按照在正常经营中的为偿还负债将要支付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历史成本计量有以下特点:
假设经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会突然中止,在无特殊情况干扰下会一直正常运营下去。
价值确定是选取该项交易发生当时的,不考虑后来的各种变动因素,不被市场价值所影响,一经入账后续固定不改变原始价值。
这是一项真实发生的交易,发生时的价格是公允价值。
以上可以看采用历史成本可以根据其企业在持续经营的会计周期内,持续不断的投入和产出带来的价值,以此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和经营业绩,而不是以公允价值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1.1.2历史成本的背景
历史成本是在工业革命时期作为主导计量属性奠定基础的,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由于工业革命将人们从简单的人力劳作中解脱出来,机械的投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改变了经营模式和生产方式。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一定的变化,产生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在这种大环境下资产和产权会产生分离,受托责任制无处不在,这就对计量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有较强的要求。投资者需要客观可靠并且可以验证的数据反映投入资产带来的价值来检验经营情况,因此成本法在这一时期盛行。
同时,受托责任观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如果会计对象的计量不是客观存在可以证明与比较的,被委托人为了自身利益对会计信息进行恶意操控则会影响投资者利益,在这种观点下,对计量属性的选择主要采用历史成本。
1.2公允价值
1.2.1公允价值的内涵与特征
公允价值又叫做公允市价,顾名思义就是说公允价值计量是以市场中存在且大众认可的市场能接受的价格,这要求交易是正常且对等交易的,双方是正常且未来很长时间内持续经营的,不存在增值扩张或者减资缩小产业的正常交易。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区别在于公允价值反映的价值是实时的,是动态的,而历史成本反映的价值是过去的固定的。这一点上,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反映时间对资产的影响,能解决资产投入之后成本与产出利润时间不对等的问题,而且较成本法,公允价值考虑时间成本这一因素的影响能更准备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反映企业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效果,及时监控。
但是当下社会并无剧烈动荡,经济发展较为平缓,市场价值可以反映子菜单内在价值,但是不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股票市场很容易出现人为操纵股价的行为,是股权价格与实际价值不对等。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经济危机时会加速经济泡沫恶化经济环境;还有一种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价格越高需求越多,供不应求后价格持续走高,产生价格虚高的泡沫,然后过度生产,供大于求之后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