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1.1 选题背景1
1.2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 高科技企业融资概述 4
2.1 高科技企业含义 4
2.2 高科技企业特征5
3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现状与问题 5
3.1 信贷风险高6
3.2 内源融资能力较差6
3.3 融资渠道单一6
4 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7
4.1 企业外部因素分析7
4.2 高科技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分析8
5 解决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9
5.1 拓宽高科技企业融资渠道9
5.2 规范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9
5.3 加大高科技企业政策支持9
5.4 提升企业内部融资能力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1.1选题背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科技企业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随着高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融资难问题尤为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会产生三万左右的专利及其他学术成果,这些成果中大约有百分之八十是无法使用的(也就是没有很好的被利用或者不具有应用价值),这一数据远远高于西方国家。我国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低于30%,而先进国家成果转化率指标达到60%甚至70%。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另一方面是高科技企业在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率时,受制于当前的高科技企业环境,其中严峻的融资环境问题严重阻碍高科技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开展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了解高科技企业融资的特点以及融资难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之策,对解决高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2.1研究思路:
首先对我国的高科技企业融资有个全面的认识,在认识中探索其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综合分析这些风险因素里有多少是已经解决的,有多少是尚未解决的,抓住这些有待解决的风险因素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较为科学的对策建议,为高科技企业融资提供指导和帮助。
1.2.2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文献综述法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在系统归纳总结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规范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从理论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1.2.3研究内容
1、绪论。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具体的意义进行详细的阐述。
2、高科技企业融资概况。主要介绍高科技企业融资的一般概念、特征现状及对企业的影响
3、高科技企业融资困境及成因分析。主要探讨当前高科技企业融资难现状,对导致融资难的成因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4、破解高科技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主要就如何破解高科技企业融资困境展开研究 ,给出相关的建议。
5、结论。对文中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进行概要总结。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李治、钟俊达、吴晓云(2015)认为高科技企业的流动性、信用评级、获利能力对采取激励性的短期策略具有正面的影响,但是对于长期性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企业在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时应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易盲目的采取激励性措施,应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雷舰(2013)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人的成长经历是十分相似的,可以分成婴儿、童年以及成年等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时期企业的发展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对于资金发面的需求情况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融资方法来获取金额,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李希义(2013)认为推动银行进行相应的政策改革和调整,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有非常有意义的,其中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对于改善银行与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很有效,而且降低了早期阶段高科技的信贷风险,对我国而言,借鉴国外银行支持高科技企业信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吉(2011)同样认为信息不对称是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高科技公司,由于高新技术没有办法及时的公开,使得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更加的严重,这也是这类企业无法顺利融资的原因。
杨九铃(2011)认为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自身的影响力不够,也无法花费大量的资金对企业进行宣传,对于内部运营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的透明度上做的不够好。使得企业在向银行进行贷款的时候,往往对企业不是特别了解或者根本没听过这个企业,而银行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需要对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资产情况以及发展前景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最终决定是否对企业放款。这就大大限制了企业融资的渠道和时间,因此,应该建立相应的担保机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政策上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高科技发展的法律法规,支持高科技企业的政策体系
杨文生、吴金艳、邓薇(2009)经过调查发现,对于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而发行的债券数量的多少应该根据企业自身需要的资金情况以及所能承受的风险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发行比例,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避免因小失大。同时在发行债券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发行的效率。
赵永新(2009)认为创业板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的渠道,创业板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利于其他方式融资,并且可以预留一条后路,有效的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张咏梅(2008)认为高科技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是多种不同的,主要可以通过内部融资或者向金融机构以及使用其他办法进行筹集资金,比如内部融资方式,不但安全可靠,而且对于风险的把控更具有主动性,但是这种手段一般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仍然需要通过银行借贷的方法进行融资。
李敏(2008)认为高科技企业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进行融资,但是这种融资方法对于企业以及管理者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但应该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同时也应该具有相应的技术储备,这样进行投资的时候才可以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避免出现血本无归的现象。
矫立新、王琳、黄祺(2007)认为由于高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投资周期较长的特点,因此也决定了高科技企业对资金的普遍依赖。从企业的发展到形成一定的规模,高科技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高科技企业具有资金需求量很高的特点,融资风险也就成为高科技企业面临的一个难关。
1.3.2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Himmelberg等(1994)经过研究发现,一般的高科技公司其相应的负债率都是比较低的,因为其更依赖于内部融资或者推出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来吸引投资者,这样对于企业的融资就相对比较容易,Taylor等(1998)也对这一观点进行进一步论证。
  我们知道高新科技从投入到获利的整个过程时间是非常长的,并且风险也比较大,很多企业家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资。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尤其是在高端技术上的竞争力,我国就必须加大对高新科技公司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对其进行一定的倾斜,这样才能使得更多的企业家投身到高新科技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但在这方面政府明显是缺位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38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