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纸业股权激励方案及评价(附件)
摘 要在中国,近些年大部分国有企业发展速度缓慢,高管离职率居高不下。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都会思考,不管是在资源配置还是人员调度方面国有企业都会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国有企业发展缓慢和高管离职率高的问题呢?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设计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激励方式留住人才,使企业经营者能够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结合股权激励相关理论,了解国内外的股权激励现状,以国有上市公司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激励方案的设计与分析,并针对分析中股权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该公司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多一些参考。
目 录
1绪 论 1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3
2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4
2.1代理理论 4
2.2人力资本理论 4
2.3激励理论 4
3美利纸业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分析 6
3.1.方案设计背景分析 6
3.2美利纸业公司控制权结构 6
4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9
4.1股权激励方式 9
4.2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 9
4.3激励对象的范围 9
4.4激励周期 10
5美利纸业股权激励方案的管理 12
5.1管理机构 12
5.2行权标准的制定及考核体系的建立 12
5.3退出机制的管理 13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1绪 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论文选题的目的
中国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方案改革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诸多问题。例如,股权的控制和实施受控,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受限,容易导致道德风险问题等。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导致激励方案长期激励效果不明显,效果不是很好。在现行经济体制下,为了增进国有上市公司发展速度,必须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现存的股权激励体制,设计符合本公司前进的股权激励方案。而能够做到的前提就是对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分析,得到正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评价。本文对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发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点并提出方案的设计修改意见。这对于改进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体制具有理论意义,对提高国有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1.1.2论文选题的意义
本文根据上市企业的股权激励基本状况,以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激励方案特点为标本展开分析,用数据样本来推进激励方案的设计分析,并指出其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和实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使管理者和社会公众对其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股权激励措施在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激励方案的探索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对股权激励的施行效果与公司的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众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有过调查分析。尽管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已然被大部分专家学者所接受,但是对于股权激励的实施方式专家学者仍存在争议,由此说明股权激励的可研究性强。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如何对高管层进行监督和制约是国外公司高管激励体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了完善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西方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在不断地寻求和尝试新的措施。
Jensen、Meckling[1]在1976提出“经营者拥有的股权数量和代理成本存在线性关系,公司经营者获得的股权数量越多,代理成本就会越低”。而降低代理成本和使经营者获得股权的方式就是通过股权激励。Healy[2]从机会主义行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如果股权激励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使得高管与股东效应函数一致并改善公司治理,那么高管层会减少短视行为,重视公司未来长期业绩的发展。Watts和Zimmerman[3]认为股权激励制度很可能使管理者为了达到个人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根据当前西方的普遍观点可以看到,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对高管层持股的两种观点是:相互影响论,逆向因果论。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对中国而言,股权激励体制的真正含义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6年通过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使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迈入全新阶段。由此掀起了我国专家学者对于股权激励的研究热潮。
叶素鸣,孙信义认为:股票期权激励使公司的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享有公司产权的实际拥有权。明确产权主体,从而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经营者与公司共同获得长期效益,从利益角度上有效避免经营者的短视行为。
黄建华,徐达认为: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新的分配制度,是公司长期盈利的增值功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它是被提高的公司业绩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股东与经营者双双获利。
田海宽,侯婧的观点:期权激励制度是被公认为的高新技术发展企业实施长期有效激励的途径之一。让公司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成为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的主人,使其更用心为公司付出,创造良好的公司内部环境。
目前,中国学者对股权激励问题的研究仍在不断探索之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公司的长期有效发展。
1.2.3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成熟,无论是从公司的经营结构、管理机制、还是运行操作来看,都无法简单的通过股权激励去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能说是通过股权激励机制去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股权激励的有效实施是我们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明确的是股权激励是能够成为的最有效的长期激励体制。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主要内容
本文在了解了国内外的股权激励的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激励方案的设计与分析。在设计分析过程中发现其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期为该公司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多一些参考。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已有的关于股权激励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书籍文献进行系统的阅读和研究,并归纳总结。
(2)数据分析法
通过对近几年美利纸业股权激励方案相关数据的分析整合,分析其存在的风险,从而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2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经理人股权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主要就是经济学中的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以及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
2.1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由Jensen和Meckling在1976年第一次提出的。代理理论分两种情况,一类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是分开的。委托人想要的是个人获得的利益最多或是股东的权益最大,他们的一切利益都来源于公司。而代理人即公司的经营者的行为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达到外,个人目标的实现也是十分重要的,权钱名誉等。二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相互之间获取的信息不一致。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对于个人都会有一定的判断,所以相比别人,代理人会更加了解自己。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委托人手上掌握资源的真实情况。而委托人在没法清楚的知道代理人的信息的情况下,虽然因为他们掌握着较多的资源,但是他也不会完全按照公司利润的多少去支付代理人的工资。因此,在信息的不完整、利益方不同、合同不全的情况下,代理人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利益,造成道德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
目 录
1绪 论 1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3
2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4
2.1代理理论 4
2.2人力资本理论 4
2.3激励理论 4
3美利纸业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分析 6
3.1.方案设计背景分析 6
3.2美利纸业公司控制权结构 6
4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9
4.1股权激励方式 9
4.2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 9
4.3激励对象的范围 9
4.4激励周期 10
5美利纸业股权激励方案的管理 12
5.1管理机构 12
5.2行权标准的制定及考核体系的建立 12
5.3退出机制的管理 13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1绪 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论文选题的目的
中国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方案改革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诸多问题。例如,股权的控制和实施受控,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受限,容易导致道德风险问题等。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导致激励方案长期激励效果不明显,效果不是很好。在现行经济体制下,为了增进国有上市公司发展速度,必须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现存的股权激励体制,设计符合本公司前进的股权激励方案。而能够做到的前提就是对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分析,得到正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评价。本文对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发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点并提出方案的设计修改意见。这对于改进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体制具有理论意义,对提高国有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1.1.2论文选题的意义
本文根据上市企业的股权激励基本状况,以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激励方案特点为标本展开分析,用数据样本来推进激励方案的设计分析,并指出其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和实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使管理者和社会公众对其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股权激励措施在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激励方案的探索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对股权激励的施行效果与公司的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众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有过调查分析。尽管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已然被大部分专家学者所接受,但是对于股权激励的实施方式专家学者仍存在争议,由此说明股权激励的可研究性强。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如何对高管层进行监督和制约是国外公司高管激励体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了完善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西方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在不断地寻求和尝试新的措施。
Jensen、Meckling[1]在1976提出“经营者拥有的股权数量和代理成本存在线性关系,公司经营者获得的股权数量越多,代理成本就会越低”。而降低代理成本和使经营者获得股权的方式就是通过股权激励。Healy[2]从机会主义行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如果股权激励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使得高管与股东效应函数一致并改善公司治理,那么高管层会减少短视行为,重视公司未来长期业绩的发展。Watts和Zimmerman[3]认为股权激励制度很可能使管理者为了达到个人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根据当前西方的普遍观点可以看到,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对高管层持股的两种观点是:相互影响论,逆向因果论。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对中国而言,股权激励体制的真正含义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6年通过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使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迈入全新阶段。由此掀起了我国专家学者对于股权激励的研究热潮。
叶素鸣,孙信义认为:股票期权激励使公司的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享有公司产权的实际拥有权。明确产权主体,从而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经营者与公司共同获得长期效益,从利益角度上有效避免经营者的短视行为。
黄建华,徐达认为: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新的分配制度,是公司长期盈利的增值功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它是被提高的公司业绩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股东与经营者双双获利。
田海宽,侯婧的观点:期权激励制度是被公认为的高新技术发展企业实施长期有效激励的途径之一。让公司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成为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的主人,使其更用心为公司付出,创造良好的公司内部环境。
目前,中国学者对股权激励问题的研究仍在不断探索之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公司的长期有效发展。
1.2.3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成熟,无论是从公司的经营结构、管理机制、还是运行操作来看,都无法简单的通过股权激励去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能说是通过股权激励机制去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股权激励的有效实施是我们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明确的是股权激励是能够成为的最有效的长期激励体制。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主要内容
本文在了解了国内外的股权激励的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激励方案的设计与分析。在设计分析过程中发现其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期为该公司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多一些参考。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已有的关于股权激励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书籍文献进行系统的阅读和研究,并归纳总结。
(2)数据分析法
通过对近几年美利纸业股权激励方案相关数据的分析整合,分析其存在的风险,从而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2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经理人股权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主要就是经济学中的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以及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
2.1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由Jensen和Meckling在1976年第一次提出的。代理理论分两种情况,一类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是分开的。委托人想要的是个人获得的利益最多或是股东的权益最大,他们的一切利益都来源于公司。而代理人即公司的经营者的行为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达到外,个人目标的实现也是十分重要的,权钱名誉等。二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相互之间获取的信息不一致。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对于个人都会有一定的判断,所以相比别人,代理人会更加了解自己。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委托人手上掌握资源的真实情况。而委托人在没法清楚的知道代理人的信息的情况下,虽然因为他们掌握着较多的资源,但是他也不会完全按照公司利润的多少去支付代理人的工资。因此,在信息的不完整、利益方不同、合同不全的情况下,代理人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利益,造成道德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