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字数:10466】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起来,资本市场也不断的开放与发展。参与上市的公司企业不断涌现,但其质量却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形下,针对我国的上市公司,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很有必要的。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国证监会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借鉴了美英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自从在我国建立到今天,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根据独立董事制度形成的根本目的,从其特殊性与应该实现的功能出发,分析当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结构、功能与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意见。本文正文部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的主要内容为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文献综述;第二章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内容及功能进行理论性的叙述,为下文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对于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为下一章的内容提供立足点;第四章针对上面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以求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更好的发展;最后为总结全文。
Key words: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Company law; Corporate governance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背景 1
1.2 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意义 3
1.3 文献综述 3
1.3.1 产生机制 3
1.3.2 作用机制 4
1.3.3 激励机制 4
1.3.5 权益保障机制 5
1.4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独立董事制度概述 6
2.1 独立董事制度 6
2.1.1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6
2.1.2 独立董事的专业性 6
2.1.3 独立董事的外部性 6
2.2 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 6
2.2.1 监督职权 6
2.2.2 决策权 7
2.2.3 制衡大股东,保障中小股东利益 7
第三章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8
3.1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权冲突 8
3.2独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缺乏保证 8
3.3 独立董事并不“懂事” 9
3.4 独立董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9
第四章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11
4.1 独立董事与监事的职权划分 11
4.2 完善独立董事机制 11
4.3 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1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绪论
1.1 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背景
我国自1978年以来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来,国内经济迅猛的发展起来,公司的制度一步步被不断建立与完善。目前,我国企业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由于一些原因,部分由原来的国有公司通过修改规制等之后经过上市的企业,其内部的治理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合理性逐渐丧失。因为法人拥有的股权的比重过大的缘故,上市企业的大股东直接占据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不断出现公司某一股东的个人权力过大的情况,这样一来公司的中小股东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另一种情况是,国有资产极度缺乏人格化的法人代表,因此导致“所有者缺位”的现象频发,公司被内部人直接掌控。在这种情形下,公司的管理层在制定企业决策时多是出于考虑自身的利益而非公司整个集体的利益,情况严重时公司甚至被掏空,这样更加不利于保障我国的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的权益。
基于这种考量,美国本土率先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这个制度的引入主要在于防止大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这个制度设立的就是为了防止董事会与经营者合谋的可能。独立董事制度被引入多年,美国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不断的加以完善,对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一些上市企业大股东的权力的不断的被制衡。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的对公司的绝对权力开始被分散,大股东对公司的一部分权利到了职业经理人手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司空见惯。然后渐渐地,独立董事管理制度取代了职业经理人的权力滥用管理机制。
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证监会为了消除我国的上市公司参差不齐的管理方式方面的问题,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到现在,独立董事制度已经被中国引入十几年,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独立董事制度开始适应了中国市场,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在提升公司决策的准确性和减少重大决策的失误率方面的效果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的权益。但是,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行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情况,独立董事制度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极大幅度的发挥,基本原因大概为以下几点:第一,独立董事制度原本是针对外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管理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应对机制,在制度的设计上并不是完全能够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环境,并不能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第二,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固有的缺陷并非是一个在一元制国家适用的管理制度所能够弥补的,独立董事制度所面临的正是这样的问题,强行融合并不能消弭缺陷,反而会引发新的难题。因为这几点,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做法受到很大范围的非议,在学术界和相关行业内的反对呼声很高,独立董事制度也被相关人士认为只能起到摆设作用。
虽然,在我国的学术界,对独立董事制度抱有质疑并且不断为之研究的学者层出不穷。但是在这些研究独立董事制度的学者当中,很多人只选取了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个点进行研究,尤其是关于独立性方面的研究非常多,而且当中的所讨论的问题也大多都是关于改进现存的独立董事制度,而不是根据当前的我国国情而提出的针对性改善策略。以下将介绍并且讲述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发生变化化的根本原因,使得独立董事制度适应我国的特殊的国情,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相关法律法规。
1.2 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特点及理论上应该具备的功能进行阐述,对当前社会环境下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现存的问题进行归集和总结,寻找影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树立的根本目的实现的几个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以求发挥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功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1.3 文献综述
独立董事制度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对象之一,当今这个社会中研究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学者越来越多,大多学者对于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都是成绩斐然。以下将根据现有的成果,笔者会从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作用功能、现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和独立董事的权利保障这五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Key words: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Company law; Corporate governance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背景 1
1.2 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意义 3
1.3 文献综述 3
1.3.1 产生机制 3
1.3.2 作用机制 4
1.3.3 激励机制 4
1.3.5 权益保障机制 5
1.4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独立董事制度概述 6
2.1 独立董事制度 6
2.1.1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6
2.1.2 独立董事的专业性 6
2.1.3 独立董事的外部性 6
2.2 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 6
2.2.1 监督职权 6
2.2.2 决策权 7
2.2.3 制衡大股东,保障中小股东利益 7
第三章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8
3.1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权冲突 8
3.2独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缺乏保证 8
3.3 独立董事并不“懂事” 9
3.4 独立董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9
第四章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11
4.1 独立董事与监事的职权划分 11
4.2 完善独立董事机制 11
4.3 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1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绪论
1.1 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背景
我国自1978年以来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来,国内经济迅猛的发展起来,公司的制度一步步被不断建立与完善。目前,我国企业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由于一些原因,部分由原来的国有公司通过修改规制等之后经过上市的企业,其内部的治理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合理性逐渐丧失。因为法人拥有的股权的比重过大的缘故,上市企业的大股东直接占据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不断出现公司某一股东的个人权力过大的情况,这样一来公司的中小股东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另一种情况是,国有资产极度缺乏人格化的法人代表,因此导致“所有者缺位”的现象频发,公司被内部人直接掌控。在这种情形下,公司的管理层在制定企业决策时多是出于考虑自身的利益而非公司整个集体的利益,情况严重时公司甚至被掏空,这样更加不利于保障我国的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的权益。
基于这种考量,美国本土率先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这个制度的引入主要在于防止大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这个制度设立的就是为了防止董事会与经营者合谋的可能。独立董事制度被引入多年,美国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不断的加以完善,对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一些上市企业大股东的权力的不断的被制衡。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的对公司的绝对权力开始被分散,大股东对公司的一部分权利到了职业经理人手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司空见惯。然后渐渐地,独立董事管理制度取代了职业经理人的权力滥用管理机制。
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证监会为了消除我国的上市公司参差不齐的管理方式方面的问题,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到现在,独立董事制度已经被中国引入十几年,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独立董事制度开始适应了中国市场,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在提升公司决策的准确性和减少重大决策的失误率方面的效果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的权益。但是,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行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情况,独立董事制度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极大幅度的发挥,基本原因大概为以下几点:第一,独立董事制度原本是针对外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管理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应对机制,在制度的设计上并不是完全能够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环境,并不能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第二,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固有的缺陷并非是一个在一元制国家适用的管理制度所能够弥补的,独立董事制度所面临的正是这样的问题,强行融合并不能消弭缺陷,反而会引发新的难题。因为这几点,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做法受到很大范围的非议,在学术界和相关行业内的反对呼声很高,独立董事制度也被相关人士认为只能起到摆设作用。
虽然,在我国的学术界,对独立董事制度抱有质疑并且不断为之研究的学者层出不穷。但是在这些研究独立董事制度的学者当中,很多人只选取了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个点进行研究,尤其是关于独立性方面的研究非常多,而且当中的所讨论的问题也大多都是关于改进现存的独立董事制度,而不是根据当前的我国国情而提出的针对性改善策略。以下将介绍并且讲述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发生变化化的根本原因,使得独立董事制度适应我国的特殊的国情,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相关法律法规。
1.2 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特点及理论上应该具备的功能进行阐述,对当前社会环境下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现存的问题进行归集和总结,寻找影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树立的根本目的实现的几个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以求发挥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功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1.3 文献综述
独立董事制度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对象之一,当今这个社会中研究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学者越来越多,大多学者对于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都是成绩斐然。以下将根据现有的成果,笔者会从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作用功能、现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和独立董事的权利保障这五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801.html